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常识
编号:10471408
为何有人“虚不受补”?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8日
     人体有虚实,虚则当补,实则当泻,此为常理。从疾病上来认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某人病了,不论外邪(感)、内伤,如蚊虫蜇咬等,邪气盛就称为实证;人体的精气(体力、精神因素)受到损伤,就称为虚证。

    人在患病的时候,体力不及,虚弱不能支持,甚至卧床不起,这时应先治病。如肿瘤患者,当他体力还能支持时,可用外科手术去掉肿瘤赘物,这时体力显弱(即虚),能不能补呢?按理应当补,补后才能恢复体力。但是此时只能进半流食、流食,待体力恢复后,才能谈到补益。中医传统的认识,就是感受风寒外邪,通过温散风寒之后,开始只能啜热稀粥自养,待体力逐渐恢复,才能正常饮食,待胃口大开,才能根据气血阴阳不足的情况,实行进补。

    临床上不是遇到虚证就进行补益的。首先看他体力如何,邪气如何,谁最重要,再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邪气盛、体力尚可,先驱邪,后扶正;体力弱,邪气也不浅,可一面扶正,一面祛邪;若体力与邪气并盛,可攻邪而不一定扶正了。

    中医对于单纯虚证是非常重视其致虚的一面,如病后、产后、手术之后。老、弱、病、残,其体质素虚,才能谈到“虚则补之,”而不是一见虚也不去检查他邪气的一面,就慌慌张张地补起来。中医认为,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虚也可以导致气虚,因此要从两方面看。如贫血是血虚,但单纯补血不行,常常不理想,如果考虑到气虚则加以补气,则对贫血大有好处。如有一张名方“当归补血汤”仅两味药,黄芪与当归,而且用量为5∶1,即黄芪用一两,当归仅一二钱,却可以气血双补,此即益气补血法。,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