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科新进展》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499055
犬眶下动脉终末支逆行插管导药入眼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眼科新进展》 2000年第4期
     犬眶下动脉终末支逆行插管导药入眼实验研究

    王润生 李官禄 王煊 王为农 韩晓星

     摘 要 目的 通过犬动物实验探讨眼底病新的给药治疗方法。方法 用犬做了眼动脉解剖,并做了逆行插管注药实验。结果 在犬的解剖中发现眼动脉发自上颌动脉,起点处与眶下动脉成夹角,采用眶下动脉逆行插管给药,观察诸药入体后,动物眼部及全身无不良反应。结论 证明了该给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眶下动脉;逆行插管;犬

    加强眼底病基础及临床研究是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1],过去在眼底病治疗上通常使用静脉及球周注射给药。近年来由于介入医学的发展,经导管灌注药物入眼动脉为眼底病治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2,3],但这种方法需经颈动脉或股动脉置入导引导管,要求设备条件很高,且具风险[4]。为探讨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导药入眼动脉治疗眼底病的方法,拟用眼动脉终末枝逆行插管注药。经动物实验研究,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是成功的,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关中犬20只,体重10~12kg(第四军医大学二院实验外科提供)。

    1.2 方法 (1)戊巴比妥钠30mg.kg-1,静脉麻醉;(2)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显露眶下动脉终末枝浅出眶下孔位,如同静脉切开术术式,该动脉逆行插入1~1.2mm直径带芯硬脊膜外麻醉导管深达8~9cm,拔出钢丝芯后注入肝素留置管内。然后,单独或依次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维脑路通0.4g、血塞通0.2g、复方丹参4支;(3)注入上述药物后,先后注入荧光素钠照相机下快速摄影观察及注入泛影葡胺造影剂X光快速摄片(4张.s-1)观察;(4)术后观察全身情况2wk,并于术后1、2wk在麻醉下观察眼底变化。

    2 结果

    2.1 犬的解剖中发现眼动脉发自上颌动脉,起点处与眶下动脉成夹角(图1)。t25601.gif (7094 字节)
, 百拇医药
    Figure 1 Canine ophthalmic artery is from maxillary artery,its terminal branch is infraorbital artery犬眼动脉发自上颌动脉,终末为眶下动脉.(1)Maxillary artery上颌动脉;(2)Ophthalmic artery 眼动脉;

    (3)Infraorbital artery 眶下动脉;(4)Infraorbital nerve眶下神经;

    (5)The shallow part of infraorbital foramen where the infraorbital artery leaves

    眶下动脉浅出眶下孔处(the part of the catheter手术插管处)

    2.2 术中所见 (1)注入尿激酶等上述4种药物后(单独或依次连续),眼部及全身无不良反应,只在快速注入时视网膜中央动脉有血流中断现象,视盘一过性色淡,当停止或缓慢注入时血流恢复正常,视盘色泽在10~30min内恢复正常;(2)当注入荧光素钠后约2s,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图2);(3)当快速注入泛影葡胺造影剂X光摄片观察见眼动脉及其分枝充盈良好,(图3)。t25602.gif (7438 字节)
, 百拇医药
    Figure 2 Canine ophthalmic artery was injected fluorescein sodium by

    retrocatheterism ,two seconds later the retinal artery developed

    犬眼动脉逆行插管注荧光素钠后2s视网膜动脉显影t25603.gif (7177 字节)

    Figure 3 Canine ophthalmic artery injected contrast medium by

    retrocatheterism was filling well on X-ray plate
, http://www.100md.com
    犬眼动脉逆行插管注造影剂X光片见眼动脉充盈良好.

    (1)Ophthalmic artery 眼动脉;(2)the end of the catheter 导管末端

    2.3 术后情况 20只关中犬术后无不良反应,体温、呼吸、进食正常;投物猎取敏捷,活泼天性如前。定期观察眼底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3.1 犬的眼动脉发自上颌动脉,终末为眶下动脉。眼动脉终末支即眶下动脉终末支。

    3.2 眼动脉(眶下动脉)终末支逆行插管导药入眼的可行性 本文采用静脉切开术术式做了20只犬单侧眶下动脉逆行插管都获得成功:药物快速注入时视网膜中央动脉有血流中断现象,当快速注入泛影葡胺造影剂X光摄片见眼动脉及其分枝充盈。注入荧光素钠后约2s,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证实该方法能使药物确切迅速进入眼内血管如视网膜中央动脉等,犬在术中术后手术局部、眼及全身无不良反应,动脉插管远心端结扎离断后切口愈合良好。
, 百拇医药
    3.3 从本实验的总体看有以下优点 (1)眶下动脉终末枝逆行插管导入药物到眼动脉较为直接,从以上结果表明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到达眼底的药量大而恒定。这除与给药途径十分直接外,也可能与因手术致血-眼屏障崩溃提高药物在眼内的通透性[5]相关;(2)鉴于人类眼动脉起源有变异[6],采用经颈动脉或股动脉置入导引导管法会导致失败,而本法不受影响,本实验的研究成功为人眼动脉终末支逆行插管导入药物积累了经验;(3)本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但本实验对插管留置多日,间歇注入药物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委和西安市卫生局资助

    作者简介:王润生,男,1949年7月出生,西安市人,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任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西安市眼底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学会激光分会常务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眼科硕士生导师。1982年以来,主要从事眼底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眼科学杂志发表论文51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新技术项目奖3项。作为第一作者:1995年完成的“睫状-视网膜动脉荧光造影与眼底镜下对比研究”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机理研究”已使近千例患者受惠;1998年完成并通过省级鉴定的“眼动脉逆行注药治疗眼底病”又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电话:(029)7423839,7216916转750或792(O),7889541(H)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王润生(西安市第四医院暨西安市眼底病研究所 西安市,710004)

    王煊(西安市第四医院暨西安市眼底病研究所 西安市,710004)

    李官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实验外科)

    王为农(眼科)

    韩晓星(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

    参考文献

    1,张承芬.加强眼底病基础及临床研究势在必行[J].中华眼科杂志 1997;33(4)∶245-246.

    2,Schumacher M,Schmidt D,Wakhloo AK.Intraarterialle fibrinolyse bei Zentralar-terienverschluss[J].Radiologe 1991;31∶240-242.
, http://www.100md.com
    3,马志中,李宝民,窦洪亮.经眼动脉超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J].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6)∶445-447.

    4,Schmidt D,Schumacher M,Wakhloo AK.Microcatheter urokinase infusion in centralretinal artery occlusion[J].Am J Ophthalmol 1992;113∶429-432.

    5,陈祖基.眼病的药物治疗[J].中华眼科杂志 1997;33(2)∶155-156.

    6,崔 模,魏宝林,柴戬臣,等.眼动脉及其分枝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1984;20(1)∶30-3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