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近况
天津市滨江医院(天津300022)梁连秀
关键词:肛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功能性疾病,迄今为止,其病因、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亦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具体分型。本病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泄泻,一日数行或便秘数日一行,或伴粘液便,并多数患者兼有焦虑、忧郁、多疑等症。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IBS的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饮食不节、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失调有关[1]。病因病机可能与其直肠的高敏感低耐受和低顺应性有关[2],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肛直肠压力特点和直肠排便功能特点很相似,故两病患者有许多共同症状。
, 百拇医药
IBS是由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肠管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所致[3]。发病属中医的“泄泻”或“便秘”等范筹[4],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乃“脾虚肝实”所致,脾虚易为肝木侮克,气机雍滞,升降失常以致腹泻或便秘。
2 IBS治疗研究
洪明哲等[5]治疗IBS的基本方:杭白芍、地榆、秦皮各30g,炒白术、陈皮、防风、延胡索、枳索各10g,党参、茯苓各15g加减,湿重加藿香、炒薏仁各10g,肾阳虚加补骨脂、煨肉蔻各10g,腹泻为主加煨诃子10g、炮姜10g,便秘为主加肉苁蓉15g、熟大黄5g,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2个月为1疗程。胡文雷等[6]治疗IBS选用香连丸、香砂六君子、四神丸以补肾强身或补脾益肠、麻仁丸、青宁丸、苁蓉通便液交替使用,药物穴位注射,如丹皮酚注射,每次取一侧天枢、足三里,每穴注射药液1ml,每周1次,交替应用4次为1疗程。田维若等[7]对IBS分为5型治之。其法为:疏肝解郁、抑肠止泻,四逆散加减;补益脾胃,调理气机,四君子汤加味;甘淡扶脾、养阴助运、益脾汤加减;扶正固本,温补脾胃,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健腺祛湿,清化理肠,白头翁汤加减。李久盛[8]对IBS分5法治之:健脾渗湿法,二妙散加减;泻肝补脾法,痛泻药方加减;养阴润肠法,芍药甘草汤合五仁润肠丸;温肾补脾法,四神丸合痛泄药方;祛风脱敏法,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蝉蜕。毛永兴[9]重用黄芪治疗IBS效果很好,其理为黄芪补气,陈皮理气,火麻仁顺气,补、理、顺三者同用,共同达到疏畅气机、补虚扶正之功效。朱雄雄[10]用痛泻药方治疗IBS 53例,药物选用防风、白术、陈皮、白芍、苏梗、乌梅、香附等。张荣在等[11]报道治疗IBS可结合理疗、针炙,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中院、三阴交、肾俞、大肠俞并加用腹部按摩、热敷或超短波等,有一定疗效。赵玉贤等[12]报告口服胃复安8mg、地巴唑20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减少胃复安、地巴唑用量,症状消失后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1~3个月,疗效显著。黄承盛[13]治疗IBS用维生素E加心痛定于三餐前口服治疗,比单纯用维生素E及谷维生素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他认为其机理可能为维生素E能调节脂肪过氧化作用,使肠道局部组织过氧化作用紊乱得以纠正。心痛定可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解除结肠平滑肌痉挛。李振祥等[14]用胃肠道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IBS 90例,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转。中西医结合治疗IBS疗效亦很显著[15]:桂枝、干姜各10g,白芍12g,大枣5枚,炙甘草10g,生龙牡各15g,柴胡、防风、蝉蜕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扑尔敏4mg、赛庚定2mg、葡萄糖酸钙1.0g、维生素C0.2g、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息斯敏10mg,每日1次口服。
, 百拇医药
3 IBS实验室诊断的研究
杨运生等[16]通过检测血浆中胃肠激素浓度,发现IBS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T)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作为IBS诊断标志的可能性。陈孝明[17]认为IBS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因此,免疫功能低下是IBS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对IBS患者临床免疫功能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小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13.
2 张军.正常人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肠易激综合征肛门直肠测压对比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3.
, 百拇医药
3 许晴晴.心理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护理进修杂志,1993,13(5):21.
4 胡复兴.综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例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56.
5 洪明哲.易激调肠汤治疗易激综合征156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3.
6 胡文雷.加味术芍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66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2.
7 田维若.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举隅.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34.
8 李久盛.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五法.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25.
9 毛永兴.黄芪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21.
, 百拇医药
10 朱雄雄.加味痛泻药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3例.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16.
11 张荣在,等.肠道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31.
12 赵玉贤.胃复安地巴唑等联合用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12.
13 黄承胜.维生素E加心痛定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35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12.
14 李振祥.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浙江医学杂志,1998,20(12):758.
15 马笃祥.中西医结合治疗76例肠易激综合征.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53.
16 杨运生.肠易激综合征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5):303.
17 陈孝明.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14,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肛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功能性疾病,迄今为止,其病因、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亦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具体分型。本病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泄泻,一日数行或便秘数日一行,或伴粘液便,并多数患者兼有焦虑、忧郁、多疑等症。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IBS的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饮食不节、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失调有关[1]。病因病机可能与其直肠的高敏感低耐受和低顺应性有关[2],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肛直肠压力特点和直肠排便功能特点很相似,故两病患者有许多共同症状。
, 百拇医药
IBS是由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肠管的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所致[3]。发病属中医的“泄泻”或“便秘”等范筹[4],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乃“脾虚肝实”所致,脾虚易为肝木侮克,气机雍滞,升降失常以致腹泻或便秘。
2 IBS治疗研究
洪明哲等[5]治疗IBS的基本方:杭白芍、地榆、秦皮各30g,炒白术、陈皮、防风、延胡索、枳索各10g,党参、茯苓各15g加减,湿重加藿香、炒薏仁各10g,肾阳虚加补骨脂、煨肉蔻各10g,腹泻为主加煨诃子10g、炮姜10g,便秘为主加肉苁蓉15g、熟大黄5g,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2个月为1疗程。胡文雷等[6]治疗IBS选用香连丸、香砂六君子、四神丸以补肾强身或补脾益肠、麻仁丸、青宁丸、苁蓉通便液交替使用,药物穴位注射,如丹皮酚注射,每次取一侧天枢、足三里,每穴注射药液1ml,每周1次,交替应用4次为1疗程。田维若等[7]对IBS分为5型治之。其法为:疏肝解郁、抑肠止泻,四逆散加减;补益脾胃,调理气机,四君子汤加味;甘淡扶脾、养阴助运、益脾汤加减;扶正固本,温补脾胃,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健腺祛湿,清化理肠,白头翁汤加减。李久盛[8]对IBS分5法治之:健脾渗湿法,二妙散加减;泻肝补脾法,痛泻药方加减;养阴润肠法,芍药甘草汤合五仁润肠丸;温肾补脾法,四神丸合痛泄药方;祛风脱敏法,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蝉蜕。毛永兴[9]重用黄芪治疗IBS效果很好,其理为黄芪补气,陈皮理气,火麻仁顺气,补、理、顺三者同用,共同达到疏畅气机、补虚扶正之功效。朱雄雄[10]用痛泻药方治疗IBS 53例,药物选用防风、白术、陈皮、白芍、苏梗、乌梅、香附等。张荣在等[11]报道治疗IBS可结合理疗、针炙,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中院、三阴交、肾俞、大肠俞并加用腹部按摩、热敷或超短波等,有一定疗效。赵玉贤等[12]报告口服胃复安8mg、地巴唑20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减少胃复安、地巴唑用量,症状消失后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1~3个月,疗效显著。黄承盛[13]治疗IBS用维生素E加心痛定于三餐前口服治疗,比单纯用维生素E及谷维生素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他认为其机理可能为维生素E能调节脂肪过氧化作用,使肠道局部组织过氧化作用紊乱得以纠正。心痛定可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解除结肠平滑肌痉挛。李振祥等[14]用胃肠道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IBS 90例,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转。中西医结合治疗IBS疗效亦很显著[15]:桂枝、干姜各10g,白芍12g,大枣5枚,炙甘草10g,生龙牡各15g,柴胡、防风、蝉蜕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扑尔敏4mg、赛庚定2mg、葡萄糖酸钙1.0g、维生素C0.2g、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息斯敏10mg,每日1次口服。
, 百拇医药
3 IBS实验室诊断的研究
杨运生等[16]通过检测血浆中胃肠激素浓度,发现IBS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T)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作为IBS诊断标志的可能性。陈孝明[17]认为IBS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因此,免疫功能低下是IBS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对IBS患者临床免疫功能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小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13.
2 张军.正常人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肠易激综合征肛门直肠测压对比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3.
, 百拇医药
3 许晴晴.心理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护理进修杂志,1993,13(5):21.
4 胡复兴.综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例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56.
5 洪明哲.易激调肠汤治疗易激综合征156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3.
6 胡文雷.加味术芍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66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2.
7 田维若.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举隅.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34.
8 李久盛.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五法.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25.
9 毛永兴.黄芪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21.
, 百拇医药
10 朱雄雄.加味痛泻药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3例.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16.
11 张荣在,等.肠道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31.
12 赵玉贤.胃复安地巴唑等联合用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12.
13 黄承胜.维生素E加心痛定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35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12.
14 李振祥.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浙江医学杂志,1998,20(12):758.
15 马笃祥.中西医结合治疗76例肠易激综合征.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1):53.
16 杨运生.肠易激综合征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5):303.
17 陈孝明.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3):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