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76424
医药合资陷入“囚徒困境”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20日
     合资担心受制于人,不合又怕同行抢先。国产药业在进口与合资的夹缝中进退维谷

    日前,发生在中国医药界的两件事情让该行业的企业老总们寝食难安:哈药集团(600664)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哈药集团与张家口制药厂和荷兰DSM集团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的议案》,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2741729美元,其中,哈药出资占注册资本的36.93%;另外,有关华北制药(600812)目前正在和一两家国际上知名药品销售企业加紧谈判,可能在近期组建合资药品销售公司的消息,也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

    抗生素企业如临大敌

    这两则消息使其它医药企业高度警备,抗生素企业更是如临大敌。因为在1984、1989和1993年的3次青霉素价格大战中,淘汰了一大批小企业。现在国内抗生素市场是“四大家族”统治格局――华北制药、哈药总厂、石家庄制药和鲁抗集团。他们四家的抗生素产品至少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其中青霉素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90%。
, http://www.100md.com
    不过,“四大家族”的日子过得并不滋润。一个威胁是,国际十大医药企业都已在中国设立了合资药厂,虽然其抗生素产品只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左右,不过应当看到,他们占据的是这个市场里最肥的一块――以高附加值、高利润新药为主的中高端市场。四大家族的“强项”则是利润极低的老产品和原料药,据说,它们生产的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平均只能赚1分钱。而现在,四大家族赖以守住原料药阵地的成本优势,现在正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考验:供过于求的青霉素市场现状迫使其结成行业联盟,采取限制产量、统一价格等措施,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限产却令其产能无法全部发挥――扩大生产规模是目前他们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

    就在他们四家拼了全力,好不容易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此时新的威胁又来临了。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步放开,市场格局必然被新的主体所打破,他们又到了生死路口。他们都明白,谁能率先和跨国公司联起手,谁就掌握了生存主动权,因此,他们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向异常敏感。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在电话中告诉《财经时报》记者,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哈药、华药及其他医药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动向。他说,荷兰DSM集团公司原来是张家口制药厂的合作伙伴,现在,哈药又加入到他们的合作行列里。哈药和跨国公司联手,对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肯定有影响,但影响有多大,现在还看不清楚。
, 百拇医药
    鲁抗集团医药连锁总经理彭本清说,华药和外资销售公司合作对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医药连锁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来说都有影响,对我们是有压力的。因为,外资企业在销售公关、营销通路上研究的比我们多,他们从产品策划到投放市场都做得比较细。华药和外资合作后,最现实的是华药的产品销售手段会大步提高,在抗生素四大家族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外资加速抢滩

    其实,不光是抗生素领域,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在中国整个医药领域已开始东突西进,加速抢滩了。

    中国有13亿人口的市场,但药品年消费领域已开始东突西进,加速抢滩了。

    中国有13亿人口的市场,但药品年消费人均不到10美元,而发达国家在60至100美元。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中国药业蕴蓄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估计中国医药市场年增长16%左右,高于世界的年增长8%。因此,中国药业市场已广受外商关注。
, http://www.100md.com
    据统计,目前中国医药企业有6000多家,合资企业有1800多家,世界排名前25位的跨国公司有20家已经进入了中国,进口药和合资药已经占中国化学和生物药品市场约1/3。在最畅销的50种药品中,进口药和合资药占40多种。欧洲的罗氏、拜耳、西门子,美国的施贵宝、强生、百特、雅培、线灵葆雅,日本的味之素等已经在上海建立制造基地,迄今,上海的合资企业已有45家。

    业内人士透露,最近杜邦公司刚把生产终端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间体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近一年来,美国通用对中国医药行业十分关注,准备收购上市公司和药厂,并且确定了医药领域的发展纲要。目前,该公司已经披露的投资项目是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投资近8000万元,获得复旦张江20%多的股份,与上海医药并列为第一大股东。美国通用公司总裁还表示有意把X光机等医疗器械生产交给中国企业。美国默克公司表示愿意把自己发明的产品的生产转给中国。德国一个药厂提出希望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拿出来与中国抗癌药厂合作。德国另外一家大公司把日本、美国及丹麦三个生产维生素C的药厂关闭,全部拿到中国生产。新加坡药业也准备联手进军中国。香港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近期到南京医药考察,并洽谈香港长实集团生物科技制药公司拟投资15亿元与南京医药合资的事宜。
, 百拇医药
    日前,由北京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入世后北京医药行业国际合作发展研讨会”期间,一个神秘的“小会”却鲜为外人知。据说,这里有30多家世界著名药企高层正在与北京企业商谈合作的可能。这种合作包括合资与生产合作等各种方面。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明德透露,一个转移生产的新趋势将把中国变成世界化学原料药和一部分医疗器械的生产基地。于明德说,跨国企业把它最具优势的产品与中国最有优势的原料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在世界市场上更大的份额。而且,国外大企业从数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打探中国药企的生产状况,“他们信息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令我们非常吃惊,对企业的判断也十分准确。”这些“情报”是在为他们今后进入中国寻找一个合作者而服务,而进入他们视野的企业薏挥涤薪洗蠓窒绾拖喽越锨康纳芰Α?p>合资的“囚徒困境”

    一位医药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中国医药市场的开放,意味着我们的主战场将呈现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群雄逐鹿的局面,中外合资的医药企业将遍地开花。在这股合资狂潮中,中国整个医药行业已经隐入了合资的囚徒困境里。他说,大家之所以对合资反应如此激烈,是源自于对打破现有格局、市场重新洗牌的一种恐慌。大家生怕自己的竞争对手先于自己与跨国公司合资,在力量上超过自己,连觉都睡不踏实。
, 百拇医药
    彭本清说,医药行业的确出现了“囚徒困境”,或者说是一种合资“骨牌效应”,这种囚徒困境的心态,使合资成为企业间的一场竞赛,对于合资机会,大家在拼命争抢。因为,国际巨头不与东家合资就与西家合资,即使今天不合,明天也会开锣唱戏,谁抢先一步谁就抢到生存的机会。

    江苏一位药企老总对记者说:“我们也不想和老外合资,本来我们的维生素产品的利润率比较高,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东北一家国有药企因为几年来都亏损,为了摆脱困境,他们从去年就开始和国际维生素巨头谈合资。这样,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也在和外商接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被采访到的医药企业都表达了合资的愿望,即使是刚刚通过股权收购而进入医药领域的新军,包括东北制药总厂、鲁抗集团、河北恒利集团、上海医药等等。

    哈药总厂副厂长王丰说:“哈药上市部门的市值是40亿元人民币,还不到5亿美元,控股50%对拜耳这样的巨头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哈药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据了解,哈药除了主动和荷兰DSM集团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外,还在西部找到了几家不错的收购对象。“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是短期内迅速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王丰告诉记者。

    医药界一位专家表示,药企争相合资也有深层背景:那就是国产药在进口药和合资药的夹缝中生存艰难。他说,自1980年日本大冢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后,医药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纷纷抢滩中国大陆。进口药和合资药合围市场,使国产药品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我国国产药品大都由中央或地方管理,流通过程的利润不超过15%,而进口药和合资药品价格却是敞开的。如同样是补钙片,国产“多钙片”每瓶2元,合资“帕米诺”90多元;又如国产“奥复星”输液每瓶50元,进口的每瓶则高达198元。由此,国产药腹背受敌,只能在进口药和合资药的夹缝中求生存。一合资,有了“洋”药背景,国产药就吃香了,谁不趋之若鹜,赶快外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