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120624
精神疾病偷袭花季少年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2.04.18
     李海清

    问题:学不下去才来看精神科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入春以来,各类少儿精神疾患有所上升,仅北京安定医院的一个儿科专家门诊就不断加号到平时的1.5倍。而据该院儿科专家郑毅对前来就诊的患儿进行的粗略统计,60%至70%的人是在一些医院的儿科、心理咨询机构或者专业心理咨询门诊被延误以后,病情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才“硬着头皮”来此就医的。

    北京市精神疾病会诊中心的医生卢苓也称,这些青少年大多已辗转许多大城市的精神卫生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孩子病情已经到了无法上学的程度,才引起了家长的注意。

    会诊中心有关专家指出,这种趋之若鹜的现状至少说明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人们对精神疾病的重视不够;二是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和新兴城市精神卫生建设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卫生需求。

    会诊1:心理咨询是“干扰素”为什么现在逐渐被一些教育界和家长普遍接受的心理咨询不能根治孩子们的精神疾患呢?郑毅说,现在社会上这种对心理咨询持包治各种精神疾病的曲解比精神疾病本身还危险。他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心理咨询机构过分夸大其作用,他们以大力度的广告效应渗透给孩子家长这样一个错误理念———轻易带孩子到精神专科门诊就医会被医生夸大病情,而且服用精神类药物还会带来副作用,重者会伤及神经系统,影响孩子智力。

    会诊2:并非一触即发有关儿童精神病专家告诉记者,儿童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都是有前兆的,但孩子的求救信号往往被忽略。怎样才能不耽误就医呢?郑毅提出了这样的“窍门”,即当孩子的行为、情绪反应和逻辑行为与年龄或者心理发育水平或者受教育水平不相符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带着他们及时就医,以便及时排除是否是精神疾病。当然,大多数的时候,孩子们不需要服用大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只是通过少量药物和适当的心理治疗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精神卫生法规受益者4月7日,我国第一部有关精神卫生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正式实施。首先,由于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并且配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其次,在校外,孩子们可以在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健康咨询门诊接受治疗或者咨询。第三,此法规还明确了承担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的职责。即包括妥善看护精神疾病患者,避免其因病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或者危害社会。第四,精神卫生服务更加规范,因为此法规明确了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精神卫生服务。

    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我国精神卫生问题应尽快立法的议案正式被纳入国家立法框架。(摘自4月11日《生活时报》李海清/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