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天冬 > 正文
编号:232350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

    天冬 【天冬】原植物图

    【拼 音】

    TIANDONG

    【英文名】

    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功 效】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滋补肺肾,清热除淋。

    【主 治】

    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

    甘苦,寒。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甘,大寒,无毒。”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入肺、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天冬】药材图

    【药物配伍】

    ①《本草经集注》:“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②《日华子本草》:“贝母为使。”

    【别 名】

    虋冬(《尔雅》)、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原植物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万岁藤、婆罗树(《救荒本草》)、天棘(《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处方名】

    天冬,天门冬、炒天冬、炙天冬、朱天冬、鲜天冬等

    处方中写天冬、天门冬指生天门冬。为原药材除去须根,略煮,捞出浸入清水中,去皮晒干,切片入药者。

    炒天冬为天冬片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炙天冬为天冬片用蜂蜜拌匀,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入药者。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朱天冬为天冬片用清水喷湿,与适量朱砂粉拌匀后入药者。宁心安神作用增强。

    鲜天冬为天门冬鲜品洗净去皮,切片入药者。

    【商品名】

    川天冬:又名川天门冬。为产于云南、贵州而集散于重庆、宜宾者。品质最优。

    湖天冬:又名湖天门冬。为产于湖南、湖北者。品质亦优。

    温天冬:又名温天门冬。为产于浙江温州、平阳者。品质较差。

    均以肥壮、半透明、色黄白、干燥无须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药材主产贵州、四川、广西。此外,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亦产,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

    【拉丁名】

    药材Radix Asparagi原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 Lour.)Merr.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水洗净,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考 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②《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③《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不神,其可得乎?”【天冬】药材图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 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白心。臭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同属植物羊齿天门冬 Asparagus filicinus ex D. DonHam.(参见“土百部”条)、小茎叶天冬 A. Meioclados Levl.(分布云南)及 A. Spinasissimus Wang et S.C. Chen(分布西藏)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天门冬入药。显微鉴定:块根横切面:根被偶有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厚2-4列,石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或方形,壁厚度不一,纹孔细密,孔沟清晰;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中柱鞘1-2 列薄壁细胞;木质部及韧皮部束各35-80-100个,两者相间排列,有的导管深入至髓部;髓大。本品薄壁组织散列粘液细胞,含草酸钙晶束,尤以石细胞环带及其周围为多,在近内皮层处几成环列,髓部则少见。粉末:灰黄色。①石细胞长方形、长条形、类圆形或长梭形,长85-460(-600)μm,直径 30-90μm,壁厚5-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有的壁甚厚,纹孔及孔沟不明显。②草酸钙针晶束散在或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40-100μm。③具缘纹孔及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10μm。此外,有傍管木薄壁细胞、纤维管胞、内皮层细胞等。本品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天门冬素(天冬酞胺 Asparagine)、粘液质、B-谷甾醇及5一甲氧基甲基糠醛。所含苦味成分为甾体皂甙,由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块根含天冬酰胺(asparagine)及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19种氨基酸,还含β-谷甾醇、5-甲氧基甲基呋喃甲醛(5-methoxy-methylfural)、葡萄糖、果糖。尚含多种低聚糖:三聚糖(Ⅰ)、四聚糖(Ⅱ)、五聚糖(Ⅲ)、六聚糖(Ⅳ)、八聚糖(Ⅴ)、九聚糖(Ⅵ)和十聚糖(Ⅶ),另含多种螺甾甙类化合物,如天冬甙-Ⅳ-Ⅶ(asp-Ⅳ-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