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73997
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Hpv-6 L1序列多态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17期
    尖锐湿疣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目前尚无根治尖锐湿疣和控制HPV感染的有效方法,而有关HPV疫苗的开发和应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我们从引起尖锐湿疣的HP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入手,并对L1晚期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跟踪HPV感染的传播途径,分析HPV感染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并筛选有代表性的分离株进行重组疫苗的构建、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HPV分子流行病学

    我们采用PCR方法,从122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检测人乳头瘤病毒,设计通用引物MY09/MY11,扩增HPV晚期基因L1区的一段保守序列,并通过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分型。对于难以通过酶切鉴定的PCR产物,构建重组测序质粒,检索美国基因数据库(GenBank),进一步分型鉴定。

    结果发现,临床尖锐湿疣以HPV-6和HPV-11感染为主,其中HPV-6感染占大多数(70%以上)。从发病人群看,HPV-6加HPV-11混合感染者(共11例,平均43岁)和HPV-11感染者(共27例,平均39岁)比HPV-6感染者(共66例,平均33岁)发病年龄大(P< 0.05)。共有12例抵抗力弱的患者,包括高龄患者(男性> 60岁,女性> 50岁)和免疫抑制患者,其中5/11例(45.5%)患者为HPV-6加HPV-11混合感染,4/27例(14.8%)为HPV-11感染,3/66例(4.5%)为HPV-6感染。
, http://www.100md.com
    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中,HPV-6为主要感染类型,其次是HPV-11。HPV-6感染者的年龄比HPV-11和HPV-6加HPV-11混合感染者低;高龄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则以HPV-11加HPV-6混合感染和HPV-11感染为主。尽管HPV-6和HPV-11是近源病毒,L1蛋白的同源性达92.2%,但二者的交叉反应性和交叉保护作用差。部分患者还检出HPV-16与其他类型的混合感染,感染均发生于女性患者,而一般存在于正常生殖道组织的HPV-53也可引起尖锐湿疣。致病HPV的类型与患者的性别、皮损类型、大小和病程无明显相关。

    HPV-6 L1序列多态性分析

    根据不同临床特征,我们选择主要致病型HPV-6的8个分离株,扩增L1晚期基因,构建重组测序质粒pMD18-T-L1,采用双脱氧法测序并分析L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状况。

    所测的8例标本中,总共有6例在系统发生上与HPV-6b更接近,而与HPV-6a更接近的只有2例。与HPV-6b相比,8例HPV-6分离株L1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数为3~11个,无碱基的增加或缺失。在8例L1基因序列中,发生变异的位点有26处,其中在6598、7081和7099位点发生碱基替换的占一半以上,但均为同义突变,发生错义突变的10个位点均为单个分离株。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有四个区。少数碱基替换导致错义突变,进而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有0~3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但抗原性强弱与原型HPV-6基本一致。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我院检测的标本,HPV-6 L1区的基因变异位点与在日本检测的标本较一致,而与欧美地区的标本差异较大,这说明HPV-6 L1区的亲缘性可能与地理位置的远近有关。而对L1序列的抗原指数、氨基酸表面特征和亲水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发现,各HPV-6变异株间并无明显差异,提示HPV-6 L1区是该病毒系统发生过程中非常保守的区域。我们可进一步构建表达载体,表达目的蛋白,并比较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是否影响L1蛋白的抗原性、与抗体的结合效率和病毒样颗粒(VLP)的组装效率,以筛选高效表达与组装的L1变异株,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制尖锐湿疣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 百拇医药(洪少林王家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