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566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及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21期
治疗现状,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治疗展望,联合治疗,抗病毒药物的肝脏靶向治疗,反义策略,治疗性疫苗
     2002年2月24日至3月1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共有近200篇与肝病有关的论文在大会上交流,涉及病毒性肝炎文章100余篇,覆盖抗病毒治疗、发病机制等各个方面。本文结合此次会议内容和有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供从事病毒性肝炎治疗工作的同道参考。

    目前,全世界有约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亚洲和非洲HBsAg 携带率为 8%~15%。在中国HBsAg携带率达9.7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携带HBV的母亲可以垂直传播给婴儿,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最近一项研究显示,5年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硬化发生率为12%~20%,代偿性肝硬化发展成失代偿性肝硬化者为20%~23%,发展成肝癌者为6%~15%。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约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或合并肝癌,男性HBV感染者最终死于相关肝病的危险为50%,女性为15%。

    治疗现状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抗HBV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和免疫调节剂。

     干扰素

    自1992年α-干扰素 (INF-α)被批准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以来,大量治疗实践证明,其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INF-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治疗剂量及疗程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