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中药为天然药,其毒副作用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低于西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地加强,也逐渐发现了中药的不良反应。解放军总医院周践药师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来自中药本身,而且中药制剂也能产生不良反应。
周践药师检索了1994年~2001年10月期间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其中共713份为中药不良反应报表,周药师对2001年1~10月的142份报表进行了分析:
在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面,肯定17例(11.98%)、很可能97例(68.31%)、可能28例(19.72%);在不良反应强度评价中1级1例、2级36例、3级68例、4级37例。14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1.27%的有个人或家庭过敏史。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各型皮疹、黏膜水肿47例;胸闷、心悸、血压异常、心率异常12例;头晕头痛、口唇麻木、言语不清、抽搐7例;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胆汁淤积12例;血小板异常、紫癜、白细胞减少6例;哮喘、呼吸困难、干咳4例;寒战、发热35例;过敏性休克14例;局部血管肿胀、疼痛4例,皮试阳性1例。
致过敏中药剂型分类:注射剂109例、片剂13例、胶囊剂5例、冲剂4例、丸剂3例、口服液3例、外用剂4例、其他1例。
142例不良反应共涉及56个药品品种,但较集中的为12种,其中占不良反应发生率前5位的为:灯盏花针(20例)、穿琥宁针(11例)、鱼腥草针、双黄连针(9例)、茵栀黄针、清开灵针(8例)、刺五加针(6例)。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也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事件,因此,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中药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的层面上,而应重视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此外,须关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周践药师检索了1994年~2001年10月期间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其中共713份为中药不良反应报表,周药师对2001年1~10月的142份报表进行了分析:
在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面,肯定17例(11.98%)、很可能97例(68.31%)、可能28例(19.72%);在不良反应强度评价中1级1例、2级36例、3级68例、4级37例。14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1.27%的有个人或家庭过敏史。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各型皮疹、黏膜水肿47例;胸闷、心悸、血压异常、心率异常12例;头晕头痛、口唇麻木、言语不清、抽搐7例;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胆汁淤积12例;血小板异常、紫癜、白细胞减少6例;哮喘、呼吸困难、干咳4例;寒战、发热35例;过敏性休克14例;局部血管肿胀、疼痛4例,皮试阳性1例。
致过敏中药剂型分类:注射剂109例、片剂13例、胶囊剂5例、冲剂4例、丸剂3例、口服液3例、外用剂4例、其他1例。
142例不良反应共涉及56个药品品种,但较集中的为12种,其中占不良反应发生率前5位的为:灯盏花针(20例)、穿琥宁针(11例)、鱼腥草针、双黄连针(9例)、茵栀黄针、清开灵针(8例)、刺五加针(6例)。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药的不良反应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也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事件,因此,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中药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的层面上,而应重视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此外,须关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