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敷 三九不喘———神奇贴敷法治哮喘
本报记者 李曼荻
哮喘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常见病。我国目前有近3000万哮喘患者。
对于支气管哮喘,西医多采用抗炎、止喘、对症治疗,虽然能够较迅速地缓解症状,但是必须坚持服药,费用很高,并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有一种贴敷疗法,利用每年农历夏季三伏和冬季三九时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使药物持续性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
据最早推广贴敷法的专家之一———辽宁省中医研究院院长郭振武教授介绍,这种贴敷疗法,运用的是“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中医理论。据考证早在中医典籍《灵枢》中就提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我国处于地球北温带,当进入冬季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变冷,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这时人体内阳气亦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下降,而那些平素阳气不足,体内潜伏有宿痰的病人,这时体内的阳气就更显不足,体内宿痰趁虚上犯于肺,阻塞呼吸道,引起哮喘病的发作和复发,所以哮喘病在冬季增多或症状加重。而到了夏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天气变暖,体内阳气也逐渐上升,这时就会抑制痰邪下伏,潜伏于体内,所以一到夏季,哮喘病人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但发病之源却没能根除。到了三伏天,太阳直射在地球北回归线上,我国这时日照时间最长,人体内阳气最盛,毛孔开张,大量排汗泻热。中医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如果这时选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药物,经过体表引入经络,透达脏腑,把痰邪从藏伏之处,驱出于外,发于体表,由汗而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根除病源这一目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开展中药贴敷法已有三个年头。该科王素梅主任说:“儿童哮喘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儿童哮喘病多在5岁以前发病,患病率约1.1%左右,如不积极治疗,将持续到成人期,成为成人哮喘,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选用有效药材在每年的三伏和三九贴敷在背部的穴位上,如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等(比如今年的7月11日是一伏,7月21日和31日是二伏,8月10日是三伏,可选择11日、21日、10日或11日、31日、10日进行贴敷);如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较重者加贴天突穴。因为据文献报道,天突穴、大椎穴均能使呼吸困难得到缓解,使气道阻力增高状态明显下降,特别是使呼气时的气道阻力下降。”一般贴敷时间为2~6小时。3岁以下患儿贴2小时,大人贴6小时左右。因为药物的刺激作用,有的病人贴敷后局部灼热感明显,可在贴后2小时取下。通常连贴3年效果最好。中药贴敷法对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经久不愈效果较好,对反复感冒、咽炎也有一定疗效。这的确是一种很奇特的中医疗法。
图片:
北京东方医院大夫为小患者贴敷药(本报记者 夏勇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