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嗜睡是免疫系统失常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嗜睡病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某些脑细胞有关。嗜睡病的症状是人突然进入不可抗拒的睡眠状态,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发病。此前的研究表明,人体内如果缺少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会导致嗜睡病,这种蛋白质是由下丘脑中一些细胞制造的。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嗜睡病患者体内之所以缺少上述蛋白质,可能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制造这种蛋白质的脑细胞,使这些细胞消失或不能正常的工作。动物实验表明,给由于基因变异而患有嗜睡病的狗服用常用的免疫抑制剂,能显著推迟该病发作的时间,并减轻症状。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找到早期诊断嗜睡病的方法,可望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找到 em120 0 11 2002-02-07
由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方福德教授领衔,北京协和医院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北方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及血糖调节相关基因的研究”,通过对60个2型糖尿病家系、400多个成员进行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基因组扫描分析,在1号染色体上,精确定位了5个易感基因位点,并从其中的2个位点上筛查出PRKCZ基因和UTS2基因,初步被认定为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候选易感基因。该成果日前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方福德教授等从1996年开始便在我国人群中选择有强遗传倾向的家系,进行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研究,共获得10万多个基因分析数据,发现在人体的1号、12号、18号和20号染色体上有8个易感基因位点,特别是1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多。然后又收集了28个家系,对1号和20号染色体上6个经过初步精细定位的易感基因位点,进行多次重复和验证。研究结果揭示,在这些染色体上,特别是1号染色体P末端16.9厘摩的遗传区域内,可能存有多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其密集分布的特点,不仅在其他疾病中迄今尚未见过,而且有的为我国人群所特有。他们对上述区域继续进行基因精确定位和克隆,再次确定出8个SNP位点,发现这些SNP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基因频率与正常人明显不同,所有变异均为转换型。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有2个SNP位点分别在PRKCZ基因和UTS2基因内,提示这两种基因很可能就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http://www.100md.com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嗜睡病患者体内之所以缺少上述蛋白质,可能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制造这种蛋白质的脑细胞,使这些细胞消失或不能正常的工作。动物实验表明,给由于基因变异而患有嗜睡病的狗服用常用的免疫抑制剂,能显著推迟该病发作的时间,并减轻症状。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找到早期诊断嗜睡病的方法,可望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找到 em120 0 11 2002-02-07
由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方福德教授领衔,北京协和医院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北方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及血糖调节相关基因的研究”,通过对60个2型糖尿病家系、400多个成员进行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基因组扫描分析,在1号染色体上,精确定位了5个易感基因位点,并从其中的2个位点上筛查出PRKCZ基因和UTS2基因,初步被认定为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候选易感基因。该成果日前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方福德教授等从1996年开始便在我国人群中选择有强遗传倾向的家系,进行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研究,共获得10万多个基因分析数据,发现在人体的1号、12号、18号和20号染色体上有8个易感基因位点,特别是1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多。然后又收集了28个家系,对1号和20号染色体上6个经过初步精细定位的易感基因位点,进行多次重复和验证。研究结果揭示,在这些染色体上,特别是1号染色体P末端16.9厘摩的遗传区域内,可能存有多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其密集分布的特点,不仅在其他疾病中迄今尚未见过,而且有的为我国人群所特有。他们对上述区域继续进行基因精确定位和克隆,再次确定出8个SNP位点,发现这些SNP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基因频率与正常人明显不同,所有变异均为转换型。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有2个SNP位点分别在PRKCZ基因和UTS2基因内,提示这两种基因很可能就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