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针灸讲义
编号:191440
下篇(针灸治疗总论-第三章针灸处方-第四节特定穴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德宏中医按摩院
     第四节 特定穴的应用

    特定穴的涵义,在经络输穴总论中已作了说明。由于这些穴位,在临床使用时,相互配合,疗效较好,故特归纳介绍,以便在处方中应用。

    一、五输穴的应用

    阴经五输表

    五输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手太阴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手厥阴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手少阴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 http://www.100md.com
    脾足太阴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足厥阴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肾足少阴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阳经五输表

    五输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大肠手阳明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手少阳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手太阳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 百拇医药
    胃足阳明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足少阳经 窍阴 侠溪 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足太阳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穴。是人体十二经、十五络之气上下出入之所。因此,各脏腑经络有病,都可取用五输。

    由于春夏阳气在上,人体之气行于浅表,刺宜较浅;秋冬阳气在下,人体之气潜伏于里,刺宜较深。而五输的分布,井、荥所在部位的肌肉浅薄,经、合所在部位的肌肉较深厚。故亦可春夏取井、荥,秋冬取经、合等穴。

    五输穴又可根据其主病而应用。如取井穴治心下满;取荥穴治身热;取输穴治体重节痛;取经穴治气喘咳嗽;取合穴治气逆而泄等。也可按五脏、五输与五行的关系而应用。如肝经属木,肝实证泻行间,行间为荥火,是实则泻其子;肝虚证补曲泉,曲泉为合水,是虚则补其母等。五输穴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 百拇医药
    二、原、络穴的应用

    十二原穴 太渊_肺手太阴经_列缺 十五络穴

    神门_心手少阴经_通里

    大陵_心包手厥阴经_内关

    太白_脾足太阴经_公孙

    太溪_肾足少阴经_大钟

    太冲_肝足厥阴经_蠡沟

    腕骨_小肠手太阳经_支正

    阳池_三焦手少阳经_外关

    合谷_大肠手阳明经_偏历

    京骨_膀胱足太阳经_飞扬
, 百拇医药
    丘墟_胆足少阳经_光明

    丘墟_胆足少阳经_光明督脉别络_长强任脉别络_鸠尾脾之大络_大包

    原穴在六阳经中,排列于五输穴的“输穴”之后,而六阴经则以“输穴”即为原穴。原穴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输布于全身,和内调外,宣上导下,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所以《灵枢》对于原穴的主治作用指出,“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这就充分说明原穴治疗内脏病有重要作用。

    络穴除在十二经中各有一个外,还有任、督脉络穴和脾之大络,合计为十五络穴。络穴与络脉有密切关系。络脉在表里经之间有纽带的作用,因此络穴的主治特点,在于治疗表里两经的有关病证。如足太阴经络穴公孙,不仅主治脾病,也能治疗胃病。至于长强、鸠尾、大包则以治疗患部及内脏病为主。

, 百拇医药     原穴、络穴可单独应用,亦可配合应用,如配合应用,称为主客配穴法。这是根据脏腑经络的表里关系而配合的。如肺经(里)先为病,大肠经(表)后病,则取手太阴原穴太渊为主,手阳明络穴偏历为客,反之,大肠经先病,肺经后病,则取手阳明原穴谷为主,手太阴络穴列缺为客。

    三、俞、募穴的应用

    俞穴 (足太阳经)肝俞_肝_期门(足厥阴经) 募穴

    (足太阳经)心俞_心_巨厥(任脉)

    (足太阳经)厥阴俞_心包_膻中(任脉)

    (足太阳经)脾俞_脾_章门(足厥阴经)

    (足太阳经)肺俞_肺_中府(手太阴经)

    (足太阳经)肾俞_肾_京门(足少阳经)
, 百拇医药
    (足太阳经)大肠俞_大肠_天枢(足阳明经)

    (足太阳经)小肠俞_小肠_关元(任脉)

    (足太阳经)三焦俞_三焦_石门(任脉)

    (足太阳经)胆俞_胆_日月(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胃俞_胃_中脘(任脉)

    (足太阳经)膀胱俞_膀胱-中极(任脉)

    俞、募穴与各脏腑病理有密切关系,脏腑发生病变时,每在俞、募穴上得到反应,表现压痛或敏感等。因此,某一脏腑有病,可以用其所属之俞穴和募穴治疗,如胃病取胃俞和中脘,膀胱病取膀胱俞和中极等。但在取用上有所区别;五脏有病,多取背部的俞穴;六腑有病,多取胸腹部募穴。这就是《难经》所说“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意义。如肺经病变,出现咳嗽、多痰、胸闷等证状,可以针刺背部的肺俞;如胃病疼痛、呕吐,可以针刺胃的募穴中脘。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脏腑本身的病证,特别是背部的五脏俞穴,还适用于与脏腑有关的器官。如肝开窍于目,刺肝俞可以治目疾;肾开窍于耳,刺肾俞可治耳聋等等。
, http://www.100md.com
    四、八会穴、郄穴的应用

    脏会_章门

    │腑会_中脘

    │气会_膻中

    │血会_膈俞

    八会穴│筋会_阳陵泉

    │脉会_太渊

    │骨会_大杼

    │髓会_绝骨(悬钟)

    肺手太阴经_孔最

    │心手少阴经_阴郄

    │心包手厥阴经_郄门
, http://www.100md.com
    │ │大肠手阳明经_温溜

    │手经│小肠手太阳经_养老

    │ 三焦手少阳经_会宗

    │ 脾足太阴经_地机

    十六郄穴│ │肾足少阴经_水泉

    │ │肝足厥阴经_中都

    │ │胃足阳明经_梁丘

    │足经│膀胱足太阳经_金门

    │ 胆足少阳经_外丘

    │

    │ 阳维_阳交(足少阳经)
, 百拇医药
    │ │阴维_筑宾(足少阳经)

    │ │阳跷_跗阳(足太阳经)

    │奇经八脉│阴跷_交信(足少阴经)

    八会穴:八会穴是指五脏、六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的八个聚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凡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都可取其所聚会的输穴进行治疗,如腑病取中脘,气病取膻中等。

    郄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奇经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四脉也各有一个郄穴,总称“十六郄穴”。郄穴主治特点,对本经循行部位与所属内脏的急性病痛,治疗效果较好。如肺病咳血,可取孔最;心胸疼痛,可取郄门等。

    郄、会穴在临床也可配合使用。如喘逆气急,可取手太阴郄穴孔最配气会膻中;咳血骤作,取孔最配血会膈俞;胃痛剧烈取腑会中脘配足阳明郄穴梁丘等。
, http://www.100md.com
    五、交会穴的应用 交会穴在历代文献记载中互有出入,本书以《甲乙经》为主。

    交会穴:是指经脉交会的输穴。当交会穴的部位有了病变时,可以取其交会经脉所属的输穴进行治疗。如听宫为手太阳、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本穴位置在耳部,因此治疗耳疾患时,不仅可取用手太阳本经输穴,还可以用手足少阳经的输穴治疗。

    此外,如足太阴经的三阴交穴,不仅能治脾经病,同时也能治肝经和肾经病。

    六、下合穴的应用

    手足三阳经下合穴表

    太阳_下巨虚

    │手三阳│少阳_委阳

    │ 阳明_上巨虚
, 百拇医药
    下合穴│

    │ 太阳_委中

    │足三阳│少阳_阳陵泉

    阳明_足三里

    下合穴的作用,是根据《内经》“合治内腑”的原则,按照疾病所属的内腑不同,而取其所属的下合穴治疗。如肠痈为大肠腑病,取用上巨虚穴治疗,因上巨虚虽属足阳明胃经,但由于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所以能治肠痈。

    七、八脉交会穴的应用

    八脉交会配合主治表

    经 名 穴 名 主 治 范 围

    冲 公 孙 胸、心、胃
, 百拇医药
    阴 维 内 关

    带 临 泣 目外眦、耳后、肩、颈、颊

    阳 维 外 关

    督 后 溪 目内眦、颈、项、耳、肩

    阳 跷 申 脉

    任 列 缺 肺系、喉咙、胸膈

    阴 跷 照 海

    八脉交会穴是根据奇经八脉之交会而运用的。如胸腹胀满、脘痛纳少等证,可以取内关与公孙,因阴维通于内关,冲脉通于公孙,阴维与冲脉合于心、胸、胃之故。又如咽痛、胸满、咳嗽,可以取列缺与照海,因任脉通于列缺,阴跷通于照海,任脉与阴跷合于肺系、咽喉、胸膈之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