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针灸讲义
编号:191446
下篇(针灸治疗总论-第四章脏腑、经络证治-第五节心包与三焦)
http://www.100md.com 德宏中医按摩院
     第五节 心包与三焦

    一、概说 心包络为心之宫城,有护卫心脏的作用,故凡病邪内传入心,诸如温邪逆传,痰火内闭等,多是心包代其受邪。由于心包代心行今,为神明出入之窍,在主宰思维活动的生理功能方面与心是一致的,因此,邪入心包,其病理变化亦主要是表现在神志方面,故临床以神昏谵语或颠狂躁扰等神志失常现象为其主证。

    三焦为六腑之一,职司一身之气化。大凡人体内脏的功能活动,诸如气血津液的运行布化,水谷的消化吸收,水分的代谢排泄等,都赖其气化的作用而维持正常活动,所以说,三焦的气化功能,实是概括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所属脏器的整个气化作用。故当其发生病变,影响的范围也就必然比较广泛。但就其病理机制而言,关键则主要是在于气化功能失司,水道通调不利,以致水湿潴留体内,泛滥为患,故临床以肌肤肿胀、气逆、腹满、小便不利等为其主证。

    由于三焦联系脏腑,所以其病变又每与肺腺肾膀胱等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三焦气化失司,可影响到肺气的宣降;又如三焦不利,可导致脾胃的升降失常;再如三焦化气行水功能失职,亦能使肾和膀胱温化水液的功能受到影响。综上可知,三焦的病变,与人体各脏腑的机能活动失常有密切关系。

    至于心包与三焦的经络病变,有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阻滞经气而为痹痛的,亦有因风热外侵或七情抑郁,内有蕴热,随经上冲而致经气流行失畅,发为灼热肿痛的。

    在治疗方面,心包络病变,治与心病相同。三焦病变则主要取其俞、募及下合穴为主,并宜根据具体病情兼取任脉、足太阴两经的输穴。

    二、证治 心包病变的具体证治与心病略同,不予重复,此处着重论述三焦病变的证治。

    三焦腑证:三焦腑证就其发病机制而论,主要可分为虚实两种类型。虚证多因肾气不足而导致三焦气化不行,水湿内停所致。临床证见肌肤肿胀,腹中胀满,气逆肤冷,或遗尿,小便失禁,脉沉细或沉弱,苔多白滑等证。治疗宜取俞、募及下合穴为主,兼取任脉等经穴,针灸并用,以温通经气,扶助肾阳。肾阳得复,气化乃行,则水湿得以排除,而诸证自愈。至于实证,多由湿热蕴结于里,而致三焦化气行水的职能失常,水液潴留体内所引起。临床多见身热气逆,肌肤肿胀,小便不通,脉多滑数,舌红苔黄等证。治疗宜取俞、募及下合穴为主,用泻法,单针不灸,以使经气疏通,湿热外泄,而化气行水的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经脉证治:三焦经证,有因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的,其证多见肩挠肘臂外侧疠胀冷痛,治疗方法,与肺和大肠“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相同;亦有因外感风热,或因内热上冲,或由于七情抑郁而致经气阻闭的,其临床证状多见耳暴聋、耳鸣鸣声较响,按之不减,目锐眦痛、颊肿、喉痹、腋肿、瘰疬、肋痛、身热咽干,脉数,舌红苔黄薄。治疗宜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施以泻法,针刺或出血,不灸,以疏经泄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