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上篇-第三章经筋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第三节经筋穴位特点阐解)
http://www.100md.com
《经筋疗法》
经筋穴位,是经筋疗法用以调节机体动态活动、功能平衡,而实现人群却病延年目的的特定医用部位。俗称施治穴位或治疗腧穴。它在医疗性质、分布部位、形成结构、产生机制及施治应用等,具有自身特点。现作阐解如下:
1.经筋穴位是中医经络腧穴的组成部分,具有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阴平衡功能,是中医阐述人体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理论,经筋,乃经络连属成份:“筋与脉并与系”,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皮肉筋带及肢节的筋肉体系。这一体系在组织结构上“维络周身”,在功能上,具有,“内护脏腑”、“外应天序”的作用;同时,肌肉的伸缩活动,是保证机体于空间能够进行“趋翔”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体的动态活动离不开筋肉体系。经筋疗法掌握这些特定部位的分布规律,以综合理筋医疗手段,发挥经筋穴位的医疗效应,开创“以筋活络”先河。此乃经筋疗法的特点之一。
2.经筋穴位,是经筋病理状态的一种反应,具有特殊形征可查的特点。经筋疗法创立的“经筋查灶法”,是定性查出人体经筋穴位的有效工具。
, http://www.100md.com
《类经》指出,经筋是“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的组织结构。阐明它同经脉的主要区别是“中无有空”、“各有定位””《灵枢》天年”、“刺节真邪”等篇章指出,肌肉及关节的“解利”,是肌筋的生理常态;而“筋挛”“聚结”等,便是经筋病态形征表现。提出“坚而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解结”的施冶法则。《灵枢·卫气》强调“解结”契绍于门户的早期治疗,并美其为“无惑于天下”之良策。壮医提出以消除“病灶”,来根治疾患的治疗原则。关于经筋查灶检查方法,《灵枢·经筋》提出“以痛为腧”的立论;《灵枢·四时气》提出“得气穴位定”的检查定位方法;《灵枢·背腧》谈及“应在中而解”的检查经验;《灵枢·卫气》揭示“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的手触查灶法之秘诀。现代医学对经筋(以软组织为代称)的特殊病理表现有共识,提出其形态表现存在“结节”、“痛性小结”、“肌织炎”、“肌疑块症”等;但对其形态特点探究较少,而x光、B超、CT乃至核磁共振等,对经筋的分辨力较低。因此,经筋病理状态反应的特殊形征表现,例如其所处部位、形态类型、有无内有联系规律,及对机体的影响等,并未获得系统性的了解。
, 百拇医药
鉴于经筋疗法诊疗的直接对象是人体的筋肉系统,它包含人体的皮肤、肌肉、肌腱、肌膜、韧带,广泛性的膜性组织、结缔组织,部分末梢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这些组织构成人体庞大的感受器与运动器,联合装置器官,于机体无所不达,对人体起着保护、填充、连结、支待、缠固、缓冲、营养运输、防御等功能。这些组织任何一个局部性病变,势必导致系列性的连锁反应,发生累及性病变。这些病变发生的“筋挛”、“筋结”、“结灶”等的单纯型,及复合型的形征临床表现,以疼痛及可触有形状性的体征问题,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骨骼肌疼痛综合征等,皆以疼痛、肌张力增高及可触性体征为主要表现。 JK Grwa et al在报告研究肌紧张和疼痛的关系时,发现持续性收缩触发疼痛,提出了“紧张性疼痛学说”。Taylor et al提到近年来,美国约有3分之1的患者患与紧张相关的疾患(SRDS)。由此可见,肌筋性紧张征候及其遗留的“筋结”,在人群中相当普遍。这同经筋疗法诊疗的常见病症情况基本吻合。
本书经筋疗法,一方面以中医经典论述为主要立论基础;同时在研究经筋病症的病理机制中,尤其是在研究古代十二经筋标本图形形成的机制时,充分吸取中医古代关于机体“气街”节段调控、“节交会”级次微调失衡、“四维相代”医理及中医腹诊法;吸取民间的查筋经验,创立了经筋查灶法,应用于临床,首次在人体发现200多个经筋穴位。揭示出48种难治病的筋性致因,发现“筋结”导致气滞血瘀是形成机体功能失衡的重要成因之一,以综合理筋进行舒筋“解结”,获得治愈多种奇难杂症。显示了经筋查灶法的医疗特色。通过研究十二经筋形成原理,发现经筋复合型的经筋病灶--经筋复合型穴位的内在联系规律。
, http://www.100md.com
上述的200多个经筋穴位群,在机体的分布,是否其互相之间存在联系的问题,是经筋疗法考究经筋穴位特点的课题之一。我们运用生物力学,结合人体动态活动,来考究古代十二经经筋图线形成原理时发现,虽然古代十二经筋图线上缺乏古人描述及标记的固定治疗穴应、但却明确指出,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末端的指爪,尔后从指爪末端,向躯体延伸,终于头面及胸腹。
从古人描述十二经筋线群的走向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指爪末端同躯体轴心之间存在牵拉性引力线,这是机体动态活动必然产生的结果。例如,上肢的指爪握物时。手指的握力,其力量的来源,在躯体的轴心受力点支撑;如苦上肢离开驱体的支持力,则其失去动态活动的力量源泉。由此可知,十二经筋线的实质,乃是躯体动态活动的牵拉引力线,即人体的动态活动,具有古医籍十二经筋标记的引力线作用。这便是十二经筋线产生的原理。
人体动态活动,从其于空间的移动转移,属于机械性的运动。除受到空间的制约以外。也受到机体自身的动力源的制约。病情衰弱到自己失去起卧能力时,便是自身动力源不足的表现。但是,“超阈限”的机体自身动态活动,即超越机体自身承受力的活动,也必然会造成机体的损伤。从十二经筋牵拉引力线的动态活动,经过认真的考究后认定,当经筋线“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产生病理性的“筋结点”、而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化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点、线、面及多维病变系列的形成。
, 百拇医药
上述经筋病变系列的基本特点是:①多于慢性的引力损伤所致,同“外伤”有区别、属机体自身因素的“内伤”疾患。病情隐蔽,累加损伤时,病症发作。②“内伤”的病灶,导致机体的气滞、血瘀,具有累及性的病理蔓延趋势,继发后患多端。③具有同一肢体或一侧躯体,及时应性受力面损伤的特点,即病变具有点、线、面及多维病变的并存。④具有病灶形征可查的客观指征依据,但经筋病灶形征呈多样化,故经筋穴位亦呈多形态化。
经筋疗法借助于它对这一病变机制认识,及其创立的经筋查灶法医疗手段用于临床,可以查明经筋病变点、线、面及其多维性病变系列有内在联系规律,确认经筋病灶是经筋疗法的施治穴位,即病灶与穴位的统一认识。因此,经筋疗法不仅在施治方法上,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得气显著、起效快速、疗效巩固,并具有治疗的延续作用等优点;同时、对病灶的点、线、面及多维性病变系列,作统一的系统治疗,产生了“标与本”并除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非药物疗法的临床疗效。这是经筋疗法对治疗穴位特点的新认识,及所作之贡献。
, 百拇医药 3.经筋腧穴与针灸腧穴的关系
经筋腧穴与针灸腧穴,都是人体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构体,皆具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等功能,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显示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探索筋与脉的腧穴关系,对于经筋疗法和针灸学,皆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1)经筋与经脉都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乃经脉之连属,“筋与脉并为系”。因此,经筋腧穴及经脉腧穴,都是经络腧穴。
(2)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在机体的分布方位、循行方向及所过部位基本一致,具有经脉线及经腧的共性关系。
(3)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的临床证候,具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表现。如足太阳经脉与足太阳经筋,都具有项、背、腰、髀、尻、腮、脚部的疼痛。
(4)针灸的井、荧、俞、经、合腧穴,即经脉之气的所出、流经及注入等特定穴位,均在四关(四肢时膝关节以远)。这与经筋的“筋会于节”的注重四关穴位,互相吻合,具有治疗的共性基础。
, http://www.100md.com
(5)针灸和经筋疗法,都把俞穴的定位施治作为诊疗基础;都把腧穴的“得气”程度作为疗效优劣的评价。
(6)针灸针刺所刺入的组织,实际上是刺入经筋的筋肉;经筋疗法的施治,也直接作用于筋肉系统。两种疗法,没有本质上区别。针灸治疗离不开经筋;经筋疗法实际上是针灸疗法应用的充实和发展。
4.经筋腧穴的主要特点与经脉腧穴相比较,经筋腧穴具有它的自身特点:
(1)经筋腧穴在躯体的分布方式与经脉腧穴的分布存在差异性。针灸腧穴,多以经脉循行线上的古代单列腧穴为主,以经外奇穴为辅。经筋腧穴,则按经筋线行程具有复合线的形式分布,故它的分布面较广,形成单经腧穴集群面的构体;如若合并阴阳经的分布面在内,经筋腧穴具有点、线、面构体特点。由于阴阳经线分布具有拮抗生,故经筋腧穴,尚具有多维性的分布形式。所以经筋腧穴,形成点—线—面及多维性的整体构形。
, 百拇医药
(2)经筋腧穴的定位方法与针灸取穴定位存在区别。针灸,多以循经寸度取穴法确定腧穴位置。经筋疗法,以触察到病灶腧穴的形征作为定位依据。故经筋疗法的腧穴定位,具有客观的腧穴形态指征。它具有确保施治到达病所、得气显著、得气具有客观指证等优点。
(3)经筋俞穴具有可触察到的多样化的形征系列。经筋俞穴来源于经筋体系的肌筋膜带等的病态所构成。故它具有可触察的形征系列。常见的经筋病灶腧穴单列如下:①颗粒型病灶点。它从原组织的增厚、增粗、表面粗糙至微粒形成结节,或痛性小结等病灶系列所构成。较粗大的病灶若黄豆、扁豆、蚕豆乃至似板栗,多分布于“尽筋头”、游离骨端、关节骨小突、皮下筋膜、肌膜等,②线性型病灶。线型的经筋病灶呈线形分布,大小不一,细者如丝线,稍粗者若薄片状、香骨样、竹片样等。多分布于骨缝线、肌与肌之间的筋膜融合线、肌腱划、肌革质索、胸骨体表面、肌束、肌腱、韧带等。③块状型病灶。病灶呈团块状、长块、Y形、八字形、梭状、索样等。多分布于劳损的肌筋。, http://www.100md.com
1.经筋穴位是中医经络腧穴的组成部分,具有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阴平衡功能,是中医阐述人体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理论,经筋,乃经络连属成份:“筋与脉并与系”,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皮肉筋带及肢节的筋肉体系。这一体系在组织结构上“维络周身”,在功能上,具有,“内护脏腑”、“外应天序”的作用;同时,肌肉的伸缩活动,是保证机体于空间能够进行“趋翔”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体的动态活动离不开筋肉体系。经筋疗法掌握这些特定部位的分布规律,以综合理筋医疗手段,发挥经筋穴位的医疗效应,开创“以筋活络”先河。此乃经筋疗法的特点之一。
2.经筋穴位,是经筋病理状态的一种反应,具有特殊形征可查的特点。经筋疗法创立的“经筋查灶法”,是定性查出人体经筋穴位的有效工具。
, http://www.100md.com
《类经》指出,经筋是“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的组织结构。阐明它同经脉的主要区别是“中无有空”、“各有定位””《灵枢》天年”、“刺节真邪”等篇章指出,肌肉及关节的“解利”,是肌筋的生理常态;而“筋挛”“聚结”等,便是经筋病态形征表现。提出“坚而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解结”的施冶法则。《灵枢·卫气》强调“解结”契绍于门户的早期治疗,并美其为“无惑于天下”之良策。壮医提出以消除“病灶”,来根治疾患的治疗原则。关于经筋查灶检查方法,《灵枢·经筋》提出“以痛为腧”的立论;《灵枢·四时气》提出“得气穴位定”的检查定位方法;《灵枢·背腧》谈及“应在中而解”的检查经验;《灵枢·卫气》揭示“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的手触查灶法之秘诀。现代医学对经筋(以软组织为代称)的特殊病理表现有共识,提出其形态表现存在“结节”、“痛性小结”、“肌织炎”、“肌疑块症”等;但对其形态特点探究较少,而x光、B超、CT乃至核磁共振等,对经筋的分辨力较低。因此,经筋病理状态反应的特殊形征表现,例如其所处部位、形态类型、有无内有联系规律,及对机体的影响等,并未获得系统性的了解。
, 百拇医药
鉴于经筋疗法诊疗的直接对象是人体的筋肉系统,它包含人体的皮肤、肌肉、肌腱、肌膜、韧带,广泛性的膜性组织、结缔组织,部分末梢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这些组织构成人体庞大的感受器与运动器,联合装置器官,于机体无所不达,对人体起着保护、填充、连结、支待、缠固、缓冲、营养运输、防御等功能。这些组织任何一个局部性病变,势必导致系列性的连锁反应,发生累及性病变。这些病变发生的“筋挛”、“筋结”、“结灶”等的单纯型,及复合型的形征临床表现,以疼痛及可触有形状性的体征问题,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骨骼肌疼痛综合征等,皆以疼痛、肌张力增高及可触性体征为主要表现。 JK Grwa et al在报告研究肌紧张和疼痛的关系时,发现持续性收缩触发疼痛,提出了“紧张性疼痛学说”。Taylor et al提到近年来,美国约有3分之1的患者患与紧张相关的疾患(SRDS)。由此可见,肌筋性紧张征候及其遗留的“筋结”,在人群中相当普遍。这同经筋疗法诊疗的常见病症情况基本吻合。
本书经筋疗法,一方面以中医经典论述为主要立论基础;同时在研究经筋病症的病理机制中,尤其是在研究古代十二经筋标本图形形成的机制时,充分吸取中医古代关于机体“气街”节段调控、“节交会”级次微调失衡、“四维相代”医理及中医腹诊法;吸取民间的查筋经验,创立了经筋查灶法,应用于临床,首次在人体发现200多个经筋穴位。揭示出48种难治病的筋性致因,发现“筋结”导致气滞血瘀是形成机体功能失衡的重要成因之一,以综合理筋进行舒筋“解结”,获得治愈多种奇难杂症。显示了经筋查灶法的医疗特色。通过研究十二经筋形成原理,发现经筋复合型的经筋病灶--经筋复合型穴位的内在联系规律。
, http://www.100md.com
上述的200多个经筋穴位群,在机体的分布,是否其互相之间存在联系的问题,是经筋疗法考究经筋穴位特点的课题之一。我们运用生物力学,结合人体动态活动,来考究古代十二经经筋图线形成原理时发现,虽然古代十二经筋图线上缺乏古人描述及标记的固定治疗穴应、但却明确指出,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末端的指爪,尔后从指爪末端,向躯体延伸,终于头面及胸腹。
从古人描述十二经筋线群的走向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指爪末端同躯体轴心之间存在牵拉性引力线,这是机体动态活动必然产生的结果。例如,上肢的指爪握物时。手指的握力,其力量的来源,在躯体的轴心受力点支撑;如苦上肢离开驱体的支持力,则其失去动态活动的力量源泉。由此可知,十二经筋线的实质,乃是躯体动态活动的牵拉引力线,即人体的动态活动,具有古医籍十二经筋标记的引力线作用。这便是十二经筋线产生的原理。
人体动态活动,从其于空间的移动转移,属于机械性的运动。除受到空间的制约以外。也受到机体自身的动力源的制约。病情衰弱到自己失去起卧能力时,便是自身动力源不足的表现。但是,“超阈限”的机体自身动态活动,即超越机体自身承受力的活动,也必然会造成机体的损伤。从十二经筋牵拉引力线的动态活动,经过认真的考究后认定,当经筋线“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产生病理性的“筋结点”、而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化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点、线、面及多维病变系列的形成。
, 百拇医药
上述经筋病变系列的基本特点是:①多于慢性的引力损伤所致,同“外伤”有区别、属机体自身因素的“内伤”疾患。病情隐蔽,累加损伤时,病症发作。②“内伤”的病灶,导致机体的气滞、血瘀,具有累及性的病理蔓延趋势,继发后患多端。③具有同一肢体或一侧躯体,及时应性受力面损伤的特点,即病变具有点、线、面及多维病变的并存。④具有病灶形征可查的客观指征依据,但经筋病灶形征呈多样化,故经筋穴位亦呈多形态化。
经筋疗法借助于它对这一病变机制认识,及其创立的经筋查灶法医疗手段用于临床,可以查明经筋病变点、线、面及其多维性病变系列有内在联系规律,确认经筋病灶是经筋疗法的施治穴位,即病灶与穴位的统一认识。因此,经筋疗法不仅在施治方法上,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得气显著、起效快速、疗效巩固,并具有治疗的延续作用等优点;同时、对病灶的点、线、面及多维性病变系列,作统一的系统治疗,产生了“标与本”并除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非药物疗法的临床疗效。这是经筋疗法对治疗穴位特点的新认识,及所作之贡献。
, 百拇医药 3.经筋腧穴与针灸腧穴的关系
经筋腧穴与针灸腧穴,都是人体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构体,皆具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等功能,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显示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探索筋与脉的腧穴关系,对于经筋疗法和针灸学,皆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1)经筋与经脉都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乃经脉之连属,“筋与脉并为系”。因此,经筋腧穴及经脉腧穴,都是经络腧穴。
(2)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在机体的分布方位、循行方向及所过部位基本一致,具有经脉线及经腧的共性关系。
(3)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的临床证候,具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表现。如足太阳经脉与足太阳经筋,都具有项、背、腰、髀、尻、腮、脚部的疼痛。
(4)针灸的井、荧、俞、经、合腧穴,即经脉之气的所出、流经及注入等特定穴位,均在四关(四肢时膝关节以远)。这与经筋的“筋会于节”的注重四关穴位,互相吻合,具有治疗的共性基础。
, http://www.100md.com
(5)针灸和经筋疗法,都把俞穴的定位施治作为诊疗基础;都把腧穴的“得气”程度作为疗效优劣的评价。
(6)针灸针刺所刺入的组织,实际上是刺入经筋的筋肉;经筋疗法的施治,也直接作用于筋肉系统。两种疗法,没有本质上区别。针灸治疗离不开经筋;经筋疗法实际上是针灸疗法应用的充实和发展。
4.经筋腧穴的主要特点与经脉腧穴相比较,经筋腧穴具有它的自身特点:
(1)经筋腧穴在躯体的分布方式与经脉腧穴的分布存在差异性。针灸腧穴,多以经脉循行线上的古代单列腧穴为主,以经外奇穴为辅。经筋腧穴,则按经筋线行程具有复合线的形式分布,故它的分布面较广,形成单经腧穴集群面的构体;如若合并阴阳经的分布面在内,经筋腧穴具有点、线、面构体特点。由于阴阳经线分布具有拮抗生,故经筋腧穴,尚具有多维性的分布形式。所以经筋腧穴,形成点—线—面及多维性的整体构形。
, 百拇医药
(2)经筋腧穴的定位方法与针灸取穴定位存在区别。针灸,多以循经寸度取穴法确定腧穴位置。经筋疗法,以触察到病灶腧穴的形征作为定位依据。故经筋疗法的腧穴定位,具有客观的腧穴形态指征。它具有确保施治到达病所、得气显著、得气具有客观指证等优点。
(3)经筋俞穴具有可触察到的多样化的形征系列。经筋俞穴来源于经筋体系的肌筋膜带等的病态所构成。故它具有可触察的形征系列。常见的经筋病灶腧穴单列如下:①颗粒型病灶点。它从原组织的增厚、增粗、表面粗糙至微粒形成结节,或痛性小结等病灶系列所构成。较粗大的病灶若黄豆、扁豆、蚕豆乃至似板栗,多分布于“尽筋头”、游离骨端、关节骨小突、皮下筋膜、肌膜等,②线性型病灶。线型的经筋病灶呈线形分布,大小不一,细者如丝线,稍粗者若薄片状、香骨样、竹片样等。多分布于骨缝线、肌与肌之间的筋膜融合线、肌腱划、肌革质索、胸骨体表面、肌束、肌腱、韧带等。③块状型病灶。病灶呈团块状、长块、Y形、八字形、梭状、索样等。多分布于劳损的肌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