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经筋疗法
编号:192538
(下篇-第三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1.神经衰弱的经筋疗法)
http://www.100md.com 《经筋疗法》
     1.神经衰弱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神经衰弱,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大脑功能紊乱疾患, 1869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据60年代高等医学院校统计,神经衰弱占神经科、精神病科门诊总人数的60%,可见其发病率之高,已经达到惊人之地步。但是,正如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李舜伟教授所说的一样:诊

    断神经衰弱是一回事,而治疗神经衰弱又是另一回事;药物治疗不仅疗效欠佳,而且,后患无穷,因此,不少神经衰弱病人病程迁延多年不愈,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探索医治神经衰弱的有效新方法,特别是非药物的高效疗法,乃是医界人士的重任。

    【机制释义】

    神经衰弱,临床上可大致把它分为两种类型,即功能性神经衰弱和继发性神经衰弱。功能性神经衰弱是大脑功能紊乱性疾患,应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阳性体征表现;继发性神经衰弱,其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是由于器质病变所继发。例如,溃疡病、慢性肝炎等,皆可继发神经衰弱;伤筋合并神经衰弱,属于继发性的神经衰弱的一种。因此,临床上存在着两种“症似而因异”的神经衰弱。经筋疗法治疗伤筋合并的神经衰弱属于对因疗法,故疗效显著。经筋疗法治疗功能者的临床症状增多。抑制型的神经衰弱临床主要表现相反,以头重、眉心及枕部沉重感,伴嗜眠症状,为突出表现。
, http://www.100md.com
    病灶体征:神经衰弱的伤筋阳性病灶体征,可分为局限性及广泛性两个类型。局限型的病灶好于头部的眶膈筋区、颞筋区、耳筋区、枕筋区及颈筋区的常见病灶点,如大小皱眉肌肌筋点、颞肌肌筋结点、项上线肌筋附着点;颈侧肌筋点、肩胛提肌肌筋点及岗上肌筋点等(详见经筋病灶施治穴位图示)。广泛伤筋型的病灶,除局限型的病灶以外,伤筋的部位可扩展至胸背、腰腹及肢体,需按广泛性伤筋的检查方法确定病灶部位。常见广泛型伤筋合并神经筋衰弱者的好发部位是于胸廓。胸廓结构复杂,病情隐蔽。胸廓隐性伤筋,除可形成“怪病”肋端综合征的筋性致因以外,亦可继发神经衰弱的症状出现。据系统治疗观察154例,伤筋合并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灶阳性体征,好发部位是:头部、颈部、胸廓及腰背。于头部颞肌、枕额肌枕腹及皱眉肌的12例;颈肩部岗上肌、肩胛提肌、肩胛舌骨肌下腹的6例;胸廓肋弓、胸大肌、锁骨下肌的68例;背部岗下肌、菱形肌、后上锯肌、背阔肌的7例;两组以上合并者38例。伤筋的症状表现多为酸胀、疲乏、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伤筋常见的阳性体征表现是,肌紧张度增高以至硬结呈块状,触压疼痛,可触及粗糙状、索样、团块、结节或“痛性小结”,肋端伤筋的阳性征是,软、硬肋骨衔接处的活动度增大、压痛显著,个别可闻到微弱的骨擦音;上胸伤筋,常于胸肋关节1至2肋间隙触及粗状物并压痛明显;右腋下6、7、8、肋骨中段亦常可查出伤筋病灶;游离肋端也可出现触压疼痛病征;胸骨体乳头水平段,常有伤筋阳性出现;大皱眉肌伤筋者,眶膈内上角,触及花生米粒状的且压痛显著;小皱眉肌伤筋常伴随颞肌成为偏头痛的原因;颈2腰3横棘突,常因骨质增生于相应局部触及硬质点且压痛明显。
, 百拇医药
    伤筋合并神经衰弱的特点,常见患者尚可入睡,夜半突然醒起,但自身不明为何而醒。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解释是,肌性疲劳,尤其是颈部的肌筋疲劳性劳损,需要患者安静休息,故患者能早期人睡,但睡眠数小时后,颈部的肌筋由于枕枕稍高的牵拉,致使已经劳损的颈肌不能再承受继续固定位置之牵拉应力,迫使患者由睡中而醒;但醒后,颈部肌筋获得转换位置而松弛,然患者不解其因,多否认存在思想情绪因素所致的神经衰弱。

    【治疗方法】

    采用民间传统医疗理筋手法、多种针刺疗法(含局部多针法)、投拔火罐等综合理筋疗法。通过手触查清“病灶”基础上,根据病症、病情,运用手法进行全身性调理及局部分筋离筋、点穴、转板等手法程序,要求达到遍身舒适感明显、局部病灶刺治直达灶位。令其拘急松解,再于针孔皮表,投拔火罐,使局部充分潮红充血,促进气行血活,利于病灶的吸收消散和组织修复。隔天或三天施治一次,5~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断绝一切针药治疗,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理的简易方法,如局部穴位按摩、擦疗、练习“静功”等。本疗法一般首次施治立即起效,3至今次病情显著缓解并逐而趋向痊愈。
, 百拇医药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病灶消除、症状消失,疗效巩固一年为临床治愈;病灶及症状基本消除,疗效巩固半年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病情如故为无效。结果154例中,治愈134例,治愈率87.01%(其中一疗程治愈69例,两疗程治愈43例,三个疗程治愈22例);显效14例,显效率9.09%;有效4例,有效率2.47%;无效2例,无效率1.39%。总有效率98.7%,与国内同期医刊发表中医、西医、中西结合、针刺加手法四个组别资料对照比较,本疗法处于领先地位。

    【典型择举】

    患者赖某,男,40岁,素体健康,某次参加抢修锅炉后全身不适,终无发烧,但逐渐发生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被诊为神经官能症。遵医嘱连续服了八年安定片,可勉强坚持工作,但病情未能控制。查灶见颞肌、大小皱眉肌、提耳肌及肢体伸肌,伤筋阳性征。首次以综合理筋法施治(断服安定片),当晚入睡快速,通宵熟睡。施治两个疗程,症状消失,睡眠保持良好,精神佳,食欲旺盛,增重三公斤,视力提高,摘去起病后配带的眼镜(300度)能正常绘图纸。观察疗效巩固一年半未复发。
, 百拇医药
    【体会和讨论】

    笔者在开展民族医诊疗伤筋疾病中,对有关检查脏器病变阴性,体查唯独伤筋体征阳性病例,设想伤筋可能继发神经衰弱,试行用理筋法施治,结果治愈伤筋,神经衰弱随之消失。本组154例疗效表明,伤筋可以合并神经衰弱。

    综合理筋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的原因可能是:①区分了功能性神经症与伤筋疾病继发的神经衰弱,这两种“症似而因异”病变性质的混淆界限,采用理筋法“对因治疗”较“治标”的药疗法切合实际。②本疗法发挥了理筋法,各单项疗效基础上的复合群体协同功能作用。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全身与局部、调机与清灶、医者与病人的互相结合,清灶较彻底,机体功能平衡调节较快,故本疗法获得起效快、疗效高、巩固时间较长的效果。③本疗法的机制可能是,伤筋病灶由“不通则痛”转化为病灶松解,恢复了气行而血脉流通的“通则不痛”,并克服了“皮层一内脏”的病态恶性循环,故病症获得治愈而稳定。

    附注:①本文论述,曾获得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李舜伟教授确认。②本文曾发表于《医学研究通讯》1992年11期,被收载入《中国非药物疗法临证精粹》一月出版发行。③本义荣获首届国际“医圣杯”优秀论文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