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5929
乙型肝炎的治疗有哪些新动向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9日 急救快车
     李军 302医院

    ⑴抗乙肝病毒导向治疗:将有效的抗病毒药作“导弹”,利用一定的载体,把“导弹药物”定向运送到肝细胞,渗入细胞内对乙肝病毒充分发挥药效。如用脂质体干扰素治疗乙肝;以脂质体冬虫夏草、乙肝表面抗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步尝试均显一定疗效。解放军三0二医院应用肝细胞受体导向抗病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乙肝e抗原和乙肝病毒脱氧糖核酸(HBV DNA)的作用,并降低了药量数倍,可明显减少抗病毒药的不良反应,为实际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⑵消除对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治疗:上海医科大学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复合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可激活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免疫功能低下者促发抗体,诱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从而使64.3%的患者的乙肝e抗原转阴。

    ⑶重组DNA质粒疫苗用于肝炎治疗:1996年4月罗马国际会议报告应用编码乙肝表面抗原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质粒给鼠、猩猩作肌肉注射,可使实验动物产生快速、强烈、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所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细胞免疫反应可维持数月或更久。用同样方法编码丙肝病毒结构区各段抗原的重组质粒DNA,对实验动物作肌肉注射,同样可诱导对同伴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这种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组DNA质粒疫苗正在研制中。

    ⑷与乙肝病毒相关的基因治疗:①核酶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的核糖核酸酶,正试用于抑制基因的表达和病毒的复制,体外实验已证明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或丁肝病毒核糖核酸有一定抑制作用。②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sON)可特异地与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结合,从而导致病毒核酸翻译停止或降解,现已证明对鸭乙型肝炎模型的治疗有效。③干扰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包括抗体,具有特异性地干扰病毒蛋白的功能,阻止病毒蛋白的合成。

    上述大部分治疗方法虽属实验研究阶段,但可使我们看到治疗乙型肝炎的光明前景。

    ⑸ 核苷酸类似物治治:Famciclovir是一种口服的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Ⅰ期试验中,对鸭及人的乙肝病毒均起抑制作用。Ⅱ期临床试验显示,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6例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受到抑制。Lamivudine(拉米呋啶)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在Ⅱ期临床试验中,剂量为100毫克时,可100%地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不良反应轻微。但停止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该药与干扰素合用或不合用的长疗程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在1998年9月后国内一些专科大医院已开始在临床试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