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德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他是元代著名外科医学家,大约是公元13、14世纪人,曾任医学博士,御药院外科太医。长期从事外科,在理论和实践都颇有成就。所著《外科精文》是在采集《内经》以后的医学文献中有关疮肿的诊疗论述,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著成。该书言简意赅,被誉为14世纪中医外科代表著作,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深有影响。其学术思想主要有:
第一,他系统地论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疗方法,并很有新见。他重视整体观念,认为疮肿虽然发于局部,但与全身紧密相关,指出疮肿之生是“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的缘故。并进一步分析说,“郁滞之本,则因气血不流蒸气不能外达,留滞而成内热,疮疽生矣。”所以强调诊治外科疾病,必须明乎诊候入式之法,血气色脉参应之源,以及脉之名状、所主证侯、疮肿逆从之方,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从而完善了外科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理论。
第二,他对于疮疡的诊法论述很精。他主张外科也应四诊合参,而尤其注重脉诊,认为所谓脉者是医之大业,“医家敬不明脉,则如冥行索途,动致颠覆矣”。何况疮疡是直接发于经脉的病变,故经脉的多种变化,必然在脉中有所反映。另外,他还强调说,“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营于中?气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外则濡于九窍四肢百节万毛,昼夜循行,如五无端,以成其度,会于寸口,变见于脉。……凡为医先须调明色脉。况为疮科,若于此不精,虽聪 慧辩博,也不足委也。”他除研究了一般脉法而外,并结合疮疡的特点,对二十六脉都有特别的论述,如其言洪脉道“洪脉之诊,其主血实积热,疮肿论曰:脉洪大者,疮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用下法;脓溃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其他脉象也是如此。二十六脉的寒热虚实机理,《脉经》以下都能言之,以之运用于疮肿的诊,只有齐德之独具手眼。另外,他对肺痿、肺疽的诊候也颇有论述,是他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
, 百拇医药
第三, 他对疮疽的辨证有详细的阐述。他首先阐述辨疮疽的虚实,认为“疮疽脓溃,肿毒浸展,证候危恶者,须辨虚实”,既从疮疽本身以及患者广泛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其为虚证、实证,又把它分作脏腑、气血、上下、正邪几个方面来对比观察,所谓“有疮之虚实,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各有虚实,所以不同”,如此则论述全面系统,泾渭攸分。辨疮肿之深浅,他也认为不能局限于疮肿部位的深浅,重在于辨识病邪的善恶轻重,这是辨证过程中至关紧要的。从局部而言,根小而浮者浅,根大而牢者深;从整体言,无全身症状者浅,有全身症状者深。浅者,病邪小而性良,仅在肌肉经脉,不过于六腑;深者,病邪甚而性毒,无论疮疡在内在外,其邪已深及于五脏。其次,他对辨脓法,辨疮疽疖肿证候,辨疮疽善恶等问题均有论述。
第四,他在治疗上主张病有逆从,治有缓急,法有正权,方有奇偶,用有轻重,提倡内治外治并用。并对内治和外治的适应范围和机理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初起本于中热之郁结不通,其风邪寒气所聚,治疗宜用温热之剂,和血气内消;而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血冷,脓汗清衡毒不出,疮口不合,成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宜托里,提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外治则包括砭镰法、贴胁法、溻渍法、针烙法、灸法、追蚀法等。另外,他对外科的护理也非常重视,强调护理人员必须“寿近中年,情性沉厚,勤谨耐烦,仁慈智惠”,还提出一系列有利于病人康复的主张,包括病人休养的环境、探视人员的注意事项,以及患者的精神、饮食宜忌等。
综上所述,可见他全面、系统地论述疮疡的病因、病机以及诊疗方法等,于疮疡的诊法和辨证论述特精,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对后世疡科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第一,他系统地论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疗方法,并很有新见。他重视整体观念,认为疮肿虽然发于局部,但与全身紧密相关,指出疮肿之生是“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的缘故。并进一步分析说,“郁滞之本,则因气血不流蒸气不能外达,留滞而成内热,疮疽生矣。”所以强调诊治外科疾病,必须明乎诊候入式之法,血气色脉参应之源,以及脉之名状、所主证侯、疮肿逆从之方,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从而完善了外科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理论。
第二,他对于疮疡的诊法论述很精。他主张外科也应四诊合参,而尤其注重脉诊,认为所谓脉者是医之大业,“医家敬不明脉,则如冥行索途,动致颠覆矣”。何况疮疡是直接发于经脉的病变,故经脉的多种变化,必然在脉中有所反映。另外,他还强调说,“脉者,血气之先也,血非脉则焉能营于中?气非脉则焉能卫于外?二者相资而行,内则通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外则濡于九窍四肢百节万毛,昼夜循行,如五无端,以成其度,会于寸口,变见于脉。……凡为医先须调明色脉。况为疮科,若于此不精,虽聪 慧辩博,也不足委也。”他除研究了一般脉法而外,并结合疮疡的特点,对二十六脉都有特别的论述,如其言洪脉道“洪脉之诊,其主血实积热,疮肿论曰:脉洪大者,疮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用下法;脓溃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其他脉象也是如此。二十六脉的寒热虚实机理,《脉经》以下都能言之,以之运用于疮肿的诊,只有齐德之独具手眼。另外,他对肺痿、肺疽的诊候也颇有论述,是他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
, 百拇医药
第三, 他对疮疽的辨证有详细的阐述。他首先阐述辨疮疽的虚实,认为“疮疽脓溃,肿毒浸展,证候危恶者,须辨虚实”,既从疮疽本身以及患者广泛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其为虚证、实证,又把它分作脏腑、气血、上下、正邪几个方面来对比观察,所谓“有疮之虚实,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各有虚实,所以不同”,如此则论述全面系统,泾渭攸分。辨疮肿之深浅,他也认为不能局限于疮肿部位的深浅,重在于辨识病邪的善恶轻重,这是辨证过程中至关紧要的。从局部而言,根小而浮者浅,根大而牢者深;从整体言,无全身症状者浅,有全身症状者深。浅者,病邪小而性良,仅在肌肉经脉,不过于六腑;深者,病邪甚而性毒,无论疮疡在内在外,其邪已深及于五脏。其次,他对辨脓法,辨疮疽疖肿证候,辨疮疽善恶等问题均有论述。
第四,他在治疗上主张病有逆从,治有缓急,法有正权,方有奇偶,用有轻重,提倡内治外治并用。并对内治和外治的适应范围和机理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初起本于中热之郁结不通,其风邪寒气所聚,治疗宜用温热之剂,和血气内消;而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血冷,脓汗清衡毒不出,疮口不合,成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宜托里,提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外治则包括砭镰法、贴胁法、溻渍法、针烙法、灸法、追蚀法等。另外,他对外科的护理也非常重视,强调护理人员必须“寿近中年,情性沉厚,勤谨耐烦,仁慈智惠”,还提出一系列有利于病人康复的主张,包括病人休养的环境、探视人员的注意事项,以及患者的精神、饮食宜忌等。
综上所述,可见他全面、系统地论述疮疡的病因、病机以及诊疗方法等,于疮疡的诊法和辨证论述特精,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对后世疡科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