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6831
缪希雍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字仲淳,一作仲醇,又字仲仁,号慕台。约生于1546年,卒于1627年,少时随高僧紫柏老人学佛习儒,因患疟疾久治不愈,于是自检方书,没想到竟出现了奇迹,他的病得到了痊愈,由此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师于当时无锡的名医司马铭鞠。后来,他精通医理,尤其擅长本草方面,察脉审证非常谨慎,一生中广为游历并常与樵叟村夫交往,搜集了许多秘方、民间验方,著成《神农本草经疏》30卷(1625年)、《本草单方》(1633年)、《本草序列》等等,著述较多。

    他是明代很有影响的著名医生,声名很高,王侯将相多以很高的酬金请他治病,但他从不以此自恃,对贪贱富贵一视同仁。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医者,首先要同情病人,理解病人的疾苦;其次要精研医学,在技术方面过硬;第三,要谦虚谨慎,力戒主观;第四,要虚心学习,广搜博采;第五,一定不要因金钱而草菅人命,从这里不难看出他具有良好的医德。另外,他看病不拘一格,所用的方剂也常常与众不同,某些医家遇到危急奇症也常向他请教,抄录他的药方,而他总是大力相助,从不保密。

    其学术思想方面,主要表现在:

    1、医学成就多集中体现在本草方面,著作也以本草论述居多,其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疏》对490种药物述功录验,明其所然,阐释药理,详列病忌药忌。从药理学角度而言,它实为药物本草的空前巨著把我国的药物本草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对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治疗均有发展,对清代温病学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如对外邪入侵途径、伤寒的病变性质以及治疗等方面均作了详细阐述,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清代温病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3、在杂病的论治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一,发展了脾胃论治,其特点是能够区分阴阳。一方面他对脾肾关系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他对脾阴问题有新的观点。认为纳差、腹胀、肢痿诸症不单是因为脾胃气虚,而往往是脾阴不足所致,治疗时宜于用甘来化阴;

    第二,他论治气治血三法丰富了杂病的治疗,所谓治气三法即补气、破气、降气调气,他认为气虚宜于补之,气实则破之,气逆宜调,气升宜降,而降气调气之法虚实均可参之。所谓治血三法,包括补血法法、清血凉血法及通血法。血虚宜于补,血热则清之、凉之,血瘀宜于通之。他强调 ,这些治气治血之法还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处方用药,不能生搬硬套;

    第三,他对中风的论治也颇有见地,他在前人诸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虚暗风”之说。

    第四,他对于论治痧疹也颇有心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清轻疏透”之法与其启示不无关系。

    总之,他一生贡献卓著,不愧为一代名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