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自幼家贫,但读过经、史、子、集,但官运不济,屡试不中,于是转而弃儒业医,继承其祖父的医病之术。在清代康熙丁卯(1687年),他到北京旅游,在一家旅馆内遇到了一位身怀医病绝技的人,于是便与这位高人一起讨论切磋医学长达5个月之久。他们讨论的内容相当广泛,比如脏腑经络,阴阳五行,色脉诊法,病因病机,气血逆顺,邪正虚实,寒热异同,治法治则,遣方用药,无所不论,无所不谈。这位高人给陈士铎所传授的知识,他屡试屡验,颇有奇效。由于陈士铎治病的疗效高,而且医德高尚,从不接受别人的匮赠和酬谢,因而很受人民的爱戴。他一生的著述也多,如《内经素向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玉函》、《新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和《济世新方》等等。在临床上他兼通内科、外科,并且以内治法治疗外科疾病,颇获良效,因而他在外科临床实践中,主张用药治疗而不主张滥用刀针。
, http://www.100md.com
在学术思想方面,在清代名医中,陈士铎以善治杂证、怪病著称,擅长于外、内二科,尤以内科杂证为最擅长。对于外科中的各种疾病,他十分重视运用内治方法予以调理而不主张滥用刀针。
1.重视情志致病,认为郁生诸疾。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是明亡清兴的大变革时期,一部人的利益必然会因社会的变更,权力的转移而受到损害,这部分人便会产生情志不遂一类的疾病,他掌握了这一特点,尊前贤“人生诸病,多生于郁”的发病观点,重视情志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如他认为花癫、痴呆病多因情绪刺激,气机逆乱导致,因而指出呆痴病起病较急,而不可能成于旦夕之间,是气郁津停,痰浊内生,痰气搏结所致,他曾说:“呆病如痴,默默不言,如饥而悠悠如失;意欲癫而不能,必欲狂而不得。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在治疗这类疾病时要疏肝解郁,理气涤痰。认为并非急功近利能解决的。
2.重视临证分析,辨证施治灵活。他对每一病证的论述,都是先列症状,然后用阴阳互根、五行生克之理辨析证情,在此基础上确定证候的性质、部位、邪正盛衰状况,随后立法处方,说明处方用药的具体效能和配伍的关系。他在辨证论候,随证用药,极为灵活。在辨证时尤其看重对症状的鉴别分析,理、法、方、药密切结合,辩证精细,施治灵活实用,因而有相当高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3、重视辩证论治,但略偏于温补。他在临证治疗中注重辨证施治,灵活加减,但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却略徊偏于温补。另外,他认为,癫病多由于痰的原因,治痰时必须补虚,所以他用祛癫汤治疗生于脾胃虚寒的癫证。他遣方用药的原则在于补益脾胃,温开化痰,这些都说明了他用药偏于温补的特点。
4、重视基础理论,将理论与临床熔为一炉。他不仅是一个造诣很深的中医理论家,而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实践家。例如他在论述养生问题时,着重指出了“精”在人体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是养生的重要方法,这与《内经》里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另外,他能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阐述五脏之间的病理变化。对经络学说和运气学说也有所阐发。但他在阐发理论的同时,始终未忘记联系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病证进行深刻地论述。
总而言之,他不仅理论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也相当丰富,能灵活地运用五行学说和脏腑气化学说,能将《内经》的理论与自己的临床辨证施治法融为一体,可算是清代初期著名的医学家。, http://www.100md.com
他自幼家贫,但读过经、史、子、集,但官运不济,屡试不中,于是转而弃儒业医,继承其祖父的医病之术。在清代康熙丁卯(1687年),他到北京旅游,在一家旅馆内遇到了一位身怀医病绝技的人,于是便与这位高人一起讨论切磋医学长达5个月之久。他们讨论的内容相当广泛,比如脏腑经络,阴阳五行,色脉诊法,病因病机,气血逆顺,邪正虚实,寒热异同,治法治则,遣方用药,无所不论,无所不谈。这位高人给陈士铎所传授的知识,他屡试屡验,颇有奇效。由于陈士铎治病的疗效高,而且医德高尚,从不接受别人的匮赠和酬谢,因而很受人民的爱戴。他一生的著述也多,如《内经素向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玉函》、《新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和《济世新方》等等。在临床上他兼通内科、外科,并且以内治法治疗外科疾病,颇获良效,因而他在外科临床实践中,主张用药治疗而不主张滥用刀针。
, http://www.100md.com
在学术思想方面,在清代名医中,陈士铎以善治杂证、怪病著称,擅长于外、内二科,尤以内科杂证为最擅长。对于外科中的各种疾病,他十分重视运用内治方法予以调理而不主张滥用刀针。
1.重视情志致病,认为郁生诸疾。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是明亡清兴的大变革时期,一部人的利益必然会因社会的变更,权力的转移而受到损害,这部分人便会产生情志不遂一类的疾病,他掌握了这一特点,尊前贤“人生诸病,多生于郁”的发病观点,重视情志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如他认为花癫、痴呆病多因情绪刺激,气机逆乱导致,因而指出呆痴病起病较急,而不可能成于旦夕之间,是气郁津停,痰浊内生,痰气搏结所致,他曾说:“呆病如痴,默默不言,如饥而悠悠如失;意欲癫而不能,必欲狂而不得。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在治疗这类疾病时要疏肝解郁,理气涤痰。认为并非急功近利能解决的。
2.重视临证分析,辨证施治灵活。他对每一病证的论述,都是先列症状,然后用阴阳互根、五行生克之理辨析证情,在此基础上确定证候的性质、部位、邪正盛衰状况,随后立法处方,说明处方用药的具体效能和配伍的关系。他在辨证论候,随证用药,极为灵活。在辨证时尤其看重对症状的鉴别分析,理、法、方、药密切结合,辩证精细,施治灵活实用,因而有相当高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3、重视辩证论治,但略偏于温补。他在临证治疗中注重辨证施治,灵活加减,但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却略徊偏于温补。另外,他认为,癫病多由于痰的原因,治痰时必须补虚,所以他用祛癫汤治疗生于脾胃虚寒的癫证。他遣方用药的原则在于补益脾胃,温开化痰,这些都说明了他用药偏于温补的特点。
4、重视基础理论,将理论与临床熔为一炉。他不仅是一个造诣很深的中医理论家,而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实践家。例如他在论述养生问题时,着重指出了“精”在人体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是养生的重要方法,这与《内经》里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另外,他能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阐述五脏之间的病理变化。对经络学说和运气学说也有所阐发。但他在阐发理论的同时,始终未忘记联系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病证进行深刻地论述。
总而言之,他不仅理论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也相当丰富,能灵活地运用五行学说和脏腑气化学说,能将《内经》的理论与自己的临床辨证施治法融为一体,可算是清代初期著名的医学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