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6871
赵学敏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赵学敏是清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一生编撰了医书十二种,称为《利济十二种》,共一百卷。其中《本草纲目拾遗》十卷,实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续篇。它除了引经据典对《本草纲目》的药物加以补充和订正外,还增录了药物七百一十六种,吸收了不少民间药物(约有五百一十一种)和外来药物,内容十分丰富。它对研究《本草纲目》和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参考书。《串雅内篇》、《串雅外篇》是他总结走方医经验写成的,是一部研究民间医疗经验的重要著作。赵学敏的学术成果在药学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

    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一九年),卒于嘉庆十年(公元一八O五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父亲是福建尤溪知县,晚年得赵学敏兄弟两子。赵学敏聪明好学,弟弟却不爱读书。父亲便要赵学敏业儒,读四书五经,以便将来应举,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要第二个儿子学医,指望他有一技之长,将来好赚钱糊口。于是为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养素园”,里面贮藏古今医籍,栽植各种草药;并在那里教读《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等医书。有空,还叫默画铜人孔穴图作游戏。赵学敏经常去“养素园”翻看医书,同弟弟一道种草药,辨制中草药。他渐渐地觉得学医比业儒更有趣,更有用,于是他就不管父亲的打骂,丢开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把全部精力移注到医学上来。
, 百拇医药
    赵学敏非常喜欢读书,自称“素有书癖”。读书白天时间不够用,就点灯继续读。但是,夜读又害怕父母责备,于是就特地做了一盏油灯,偷偷地藏在帐子里。等父母睡了,就点灯读书。天长日久,煤烟把那顶翠绿色的帐子薰得乌黑,眼睛也差点失明。

    赵学敏家有很多医书,其中不少是珍本秘本。另外他的邻居黄贩翁藏有医书不下万卷。这些书他都经常取来或借来读。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所涉及的文献多达六百余种,足见他阅文之广。在《串雅》序里,他说,他幼嗜歧黄家言,读书自《灵》、《素》、《难经》而下,旁及《道藏》、《石室》,考穴自《铜人内景图》而下,更及《太素》、《奇经》;伤寒则仲景之外,遍及《金鞞》、《木索》;本草则《纲目》之处,远及《海录》、《丹房》。他的《医林集腋》十六卷,就是根据阅读黄贩翁万余卷藏书和家藏的江闽秘本所搜集到的资料编成的;《祝由录验》四卷,则是根据读了湖南汪子师的《祝由本借录》和参考张子和的《儒门事亲》等抄本搜集的资料编成的。赵学敏搜集资料,注意面向广大群众,所以他得来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珍贵。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保存了许多古疗法和有效古方。比如,治疯狗咬伤的玉圣丹点眼疗法,至今为少数草药医生所掌握,在乡村中仍有信誉。书中也记载了一些较先进的治疗法,如鸦胆子治冷积痢,这是五十年代以来中西医都热心研究使用的。而书中对鸦胆子指出病在大肠下端与直肠上端的交界处,药力难以达到。在当时能有这样深切的认识,实在令人惊奇!书中还注意收集民间一些不常见的简易物理疗法,如神灯照枪、火罐拔寒、鼻烟辟疫、砂壶吸毒等。
, 百拇医药
    赵学敏不仅在书本上摘取资料,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在自身经历体验积累资料。一般人治病,开了处方,就算了事。赵学敏不然,他总是先把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和症状详细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经常去探望病人,观察病情的变化,用药后的反应,并把这些记在本子上。赵学敏虽然不是职业医生,但他医术精良,名声很大,请他看病的人很多。因此,他记载了大量的资料。最有趣的是,他自己患病,自己治疗也把发病过程、自觉症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作为资料,一一记载下来。这些资料经过分析、综合,就成了很有用的医学论著。他的《 露集》四卷,是一部眼科书,书中内容就是根据他夜里经常躲在帐里看书,损伤了眼睛,后来经过六个月才治愈的亲身经历而著成的。这部书,他自称与《瑶函》、《银海》、《龙木论》、《明镜 》等眼科医书比较有“过之”。另外,《摄生亲览》也是根据其自身摄生积累的资料编成的。

    总而言之,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他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医学理论,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不愧为一代名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