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k-2与Ch患者毛细胆管上皮细胞的生长调节有关
本报讯 希腊Patras大学医学院Tsamandas等报告,慢性肝炎(CH)病人界面区毛细胆管表达Bck-2,提示这种癌蛋白可能参与调节毛细胆管上皮细胞的生长。(Dig Dis Sci 2002,47∶ 1618)
Tsamandas等观察了60例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中的Bck-2癌蛋白表达,并就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60例患者中10例为急性小叶性肝炎(ALH)、50例为CH,10例肝组织活检正常者为对照。CH组病人的肝炎活动指数(HAI)评分为3/18~15/18,结构分期(反映纤维化程度)为1~6期。
结果显示,在CH组病人的肝门束、小叶内、纤维组织束的淋巴细胞及界面区的毛细胆管上皮细胞检测到Bck-2。而ALH组病人仅淋巴细胞表达Bck-2。对照组肝门束和小叶内淋巴细胞表达Bck-2。三组病人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均无Bck-2表达。统计分析显示,CH组病人淋巴细胞的Bck-2表达高于ALH组病人。 同组患者各细胞中凋亡染色大抵类似,但ALH组凋亡小体在肝小叶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高。 淋巴细胞Bck-2表达与HAI分级呈正相关,而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毛细胆管Bck-2表达与HAI分级(C,D)和分期(1~5期)呈显著负相关。Bck-2表达与肝硬变(6期)、HAI总评分、肝炎病因均无相关性。但凋亡小体比(ABR)与Bck-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Bck-2表达及ABR均与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者认为, Bck-2表达似乎与炎症严重程度(HAI分级)、纤维化严重程度(结构分期)及肝损伤程度相关;肝实质内存在凋亡小体似乎与Bck-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凋亡进程与肝病发生发展呈定量关系。
石毅, http://www.100md.com
Tsamandas等观察了60例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中的Bck-2癌蛋白表达,并就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60例患者中10例为急性小叶性肝炎(ALH)、50例为CH,10例肝组织活检正常者为对照。CH组病人的肝炎活动指数(HAI)评分为3/18~15/18,结构分期(反映纤维化程度)为1~6期。
结果显示,在CH组病人的肝门束、小叶内、纤维组织束的淋巴细胞及界面区的毛细胆管上皮细胞检测到Bck-2。而ALH组病人仅淋巴细胞表达Bck-2。对照组肝门束和小叶内淋巴细胞表达Bck-2。三组病人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均无Bck-2表达。统计分析显示,CH组病人淋巴细胞的Bck-2表达高于ALH组病人。 同组患者各细胞中凋亡染色大抵类似,但ALH组凋亡小体在肝小叶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高。 淋巴细胞Bck-2表达与HAI分级呈正相关,而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毛细胆管Bck-2表达与HAI分级(C,D)和分期(1~5期)呈显著负相关。Bck-2表达与肝硬变(6期)、HAI总评分、肝炎病因均无相关性。但凋亡小体比(ABR)与Bck-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Bck-2表达及ABR均与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者认为, Bck-2表达似乎与炎症严重程度(HAI分级)、纤维化严重程度(结构分期)及肝损伤程度相关;肝实质内存在凋亡小体似乎与Bck-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凋亡进程与肝病发生发展呈定量关系。
石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