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26125
“黄门立雪”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65期
     1968年春末,我因病到上海就医,好在并非沉疴,生活能自理,心想这真是一次杏林求学的难得机会。上海中医界名家荟萃,我最心仪的是姜春华黄文东两位老前辈。姜老在华山医院门诊部,中医科设在二楼。我一跨上楼,只见批判姜老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人群中一位胸前挂着“反动学术权威姜春华”牌子的老者在扫地,那名字上的三个血红色大叉十分刺目。姜老身旁不时有“红袖章”

    走来走去,对他颐指气使,我哪敢上前请教。打听到他下午上门诊看病,决定下午再来。

    诊室本来就小,还安排了四个医生,门口守着一位叫号的,进去一次都不容易,更休提能长时间站在他身后学一点本领。既然雾锁华山,问津无门,我只好死了那条心。

    翌日,我来到龙华医院,这是上海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龙华医院内科有十间诊室,每间二名医生,候诊的病人全在等着护士叫号。奇怪的是不少病人纷纷要求找一号诊室的医师看,这就难煞了护士。一打听,原来一号诊室里坐着鼎鼎大名的黄文东医师。
, http://www.100md.com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黄老在江苏吴江行医就声名已著,自1931年应邀来上海,一面在武定路悬壶,一面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桃李遍于海内外,知名度与日俱增。到我向他求学,他已有50年临床经验了。我慕他名而来,这是一方面,但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江苏孟河古称南兰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费氏、马氏、巢氏、丁氏使孟河获“名医之乡”美称,真是“医学之盛,甲于天下”。其中又以马培之为佼佼者。马氏家传医学已历七世,到马培之先生一辈猗欤盛哉!当年慈禧太后久病不愈,便是他治好的,因此得到皇上嘉奖,赐“务存精要”金匾一方。马先生的高徒是丁甘仁先生,丁先生既得马氏学说之精粹,又戛戛独造,不同凡响,形成了丁氏学派。黄老师承丁氏,衣钵亲传,渊源有自,我哪能不“偷学”点滴?

    黄老身材矮小清癯,一双深思的眼睛,慈祥的脸上有着淡淡的笑容,是位温和文雅之人。“偷学”也真不容易。初,他以为我是看病的,不止一次回过头来和蔼地对我说:“请到外面等一下!”我唯唯诺诺地退了出来。待了一会儿,又静静地随着病人挨挨擦擦地站到了他的身后。就这样,从他上班时站起,一直站到他下班为止,看他是如何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三天过去了,他知我是有心求学之人,便不再赶。我心中非常感激,便掏出本子和笔,将典型病例、辨证精要、处方选择、用药经验,一一记下。一周过去,腿也酸,手也酸。我真羡慕坐在黄老身边的两位穿着“上海中医学院”工作服的女学生,她们乃天之骄子,能在高等学府深造,又在黄老身边见习。也许是漫不经心,也许是一陌生人站在身后引起的不自然,她们难免有时抄错了药名,或遗漏了分量,我一发现便情不自禁地用手指暗示一下,她们恍然大悟,马上改过来或补上去。病人接过处方,也情不自禁地向我目送感激之情。
, 百拇医药
    这样一站便站了两个多月,苦了筋骨,饿了体腹,但内心的欢喜难以尽述。我苦不算什么,黄老当时已年近古稀,每天到了时间下不了班,为了不使病人失望,他毫无怨言,依然认认真真地治病,不送走最后一个病人不回家。

    好景不长,一天中午,时间已到12点半,只剩最后一个病人了,我饥腹雷鸣,便将笔记本、钢笔放进挎包,准备离去。忽然,黄老转过身来对我说:“请稍等一下,我想和你谈谈。”我点点头,却惴惴不安,不知黄老要说什么?病人看完了,他让两个学生先走,于是招呼我坐下,问过我的姓名、籍贯,然后诚恳地说道:“你这种求学精神很感人,但也太苦,有两个多月了吧?”我点点头。他接着说:“吾道已穷,你可以回去了。”

    我忙接话:“先生过谦了,先生艺高而精,不是短时间能学到的。”

    “唉!”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很抱歉,我不能不告诉你,明天不要再来了。知者谓你好学,不知者,要批判我暗中私人带徒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吃罪不起呵!”
, 百拇医药
    我为之一震,既然如此,我岂能增加他的愁苦与担忧?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黄老站了起来,我也赶忙站了起来,他握着我的手又语重心长地说:“学中医并无终南捷径,关键要在经典医籍上下功夫,吃透研深;临床治病要细心辨证论治,不断摸索,积以时日,自然有成。”“好,好,谢谢,谢谢您老人家。”我激动不已,连连答应,就这样拜别出来。

    宋代游酢、杨时,初见程颐,颐瞑目而坐,时值大雪,二人侍立。及觉,门外之雪已深一尺。其尊师重道之笃诚,给后人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我非游酢、杨时,但却是在一生中“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艰难地求学,尊师重道之心实无差别。三十四年来,熟悉我的人提及这段往事,我心头总难以平静。今天,我写下这段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医缘,一来告慰黄老在天之灵,一个私塾弟子,在中医道路上总牢记先生教诲,仍旧艰苦地跋涉着,不敢懈怠;二来马齿徒增,我也“老冉冉其将至”,且被江西省定为学术继承导师,自应毫无保留地倾我所知,帮助后学,事业总靠后来人;另外也告诉后学,不管你起点高低,欲事业有成,不管环境何等艰辛,勤于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百拇医药(朱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