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124608
治心衰,用药观念需更新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26日 《健康时报》 2002.12.26
     匡远深

    据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最新公布的“中国部分地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研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国心衰患者的发病率没有降低,治疗仍以传统老药为主,而疗效并不理想,心衰死亡率虽逐年递减,但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病病死率。为此,著名心内科专家、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吴宁教授认为:干预发病危险因素,扭转用药观念,广泛进行防治和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心衰是一种自行发展,不断恶化的疾病,医学界已经把该病列为本世纪心脏病要解决的两大重要课题之一。为了解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治状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对国内42家医院1980、1990和2000年三个年段的10714人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比较。这次大样本调研历经3年,在国内尚属首次。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心衰病患者60岁以上的占50%以上,同属中老年疾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80年代导致心衰第一病因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现已下降,而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衰却明显上升,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半数左右。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洋地黄强心类药、利尿剂、硝酸酯类等传统老药为主,三个年段使用比例分别为55.4%、43.2%和48.2%;而经临床试验证实,对心衰确有疗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3个年段使用率逐步上升,但升幅有限,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仅为40.4%;β受体阻滞剂更低,不足20%,远不及欧美国家90年代60%~90%的使用率水平。住院期间心衰死亡率,虽呈逐年递减趋势,但8.9%的总死亡率仍明显高于同期住院心血管患者的总死亡率;死亡病因半数以上为泵衰竭,占59%;其次为心律失常和猝死各占13%;其他死因占14%。心衰患者病死平均年龄为(66.4±25.2)岁,明显高于非死亡心衰患者;三个年段死亡患者平均病程分别为(141.6±122.2)个月、(103.9±40.3)个月、(51.3±79.4)个月,比同期总病例的平均病程约长10%~17%;与同期总病例的住院天数比较,无缩短趋势。

    据吴宁教授介绍,多数循证医学的资料证实,以往常规药物不但不会延长心衰患者生命,甚至会使之恶化。20多年心衰治疗的概念有了本质性转变,已从改善血液流动力学观点进展到生物学调整的观点。欧美国家的心衰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心衰患者应尽早使用和减少死亡率有效的药物。去年,我国制定的心衰诊治建议,也提出相同的观点。但我国临床用药观念依然陈旧,与国际治疗水平有差距,所以导致心衰诊治成为难题。吴教授认为,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干预防治心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对减少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衰的发生具有成效也很有意义。但仍然不够,还应以一级预防为主,采取强有力的健康促进措施,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提高对临床医师正确使用药物的认识,让他们尽早给患者使用能有效降低心衰死亡率的药物,以使广大患者真正受益。 (匡远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