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穷”则思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4日
研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新药研发的瓶颈。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王晓良介绍,与西方发达国家由企业唱主角、其销售额的15%~20%用于新药研发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仅有2%~5%的销售额用于新药研发,而投入广告的费用则高达销售额的5%~10%。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如果能将全国药品销售额的10%用于新药研发,按2001年全国药品销售额1300亿元计,将有130亿元投入到新药研发中,这个数字是国家投入的10倍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药研发中去?过去国家是投资主体,僧多粥少,资金有限;近几年逐渐引导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但企业又存在实际困难,真正的投入还是少之又少。记者为此对业内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国家正在酝酿之中的税收政策调整也许将给一直“喊穷”的新药研发带来“福音”。
科研主体吃“不饱” 制药企业也叫“穷”
“目前,我国还相对欠缺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某药物研究所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解释:“我国新药研究一直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研究主体,国家是投资主体,众多科研单位都在争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这就难免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既然投资主体是国家,实行税收优惠就不具实际意义。”中国药科大学廖清江教授对记者谈起在十几年前开始的一项国家一类新药研究时也颇有感慨:由于研究初期国家投入的经费有限,所以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一直到获得新药证书,才有企业愿意大笔投入资金。他认为,过去的新药研发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药的研发。
,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引导科研院所转制,改事业单位为企业单位。仅在医药行业,就先后有数家知名的药物研究所成为大型医药企业的科研中心,像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成为广药集团的下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入主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等。但我国制药企业资金也很有限,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有所保留。作为我国老牌药厂的山东新华,其新药研发在国内医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还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即税率由33%降为15%。虽然这样,该公司总工程师张忠明研究员提起新药研发还是带着一丝无奈。据他介绍,新华目前每年要投入5千万~6千万元用于新药研发,约占公司年销售额的5%,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笔经费不算少,但是对新华这样一个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大型制药企业来说还很不足。而且,国家在入世后又取消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要求企业每年增加研发投入超过上一年投入的10%,才能获得更大的税收优惠,这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有一定难度。正忙于准备GMP认证的广州羊城制药厂施少彬董事长认为,目前企业的确存在不小的压力,一方面,国内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引导尚不明显;一方面多数企业面临的GMP改造所需投入也相当大,而国家在技改投入的税收优惠管理又非常严格,企业申请免税还需做足功夫。因此,国家若能出台新药研发投资抵税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个利好消息。
, 百拇医药
国外经验可借鉴 投资抵税促研发
曾经在医药行业工作过的国际法专家丁律师对记者说:“目前我国高新区实行的减免所得税政策,就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对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是完全符合WTO规则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政策相对要宽松一些,这就意味着目前高新区内企业税负仍高于外资企业。这一差距如不尽快消除,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资介入,高新区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有专家指出,政府在市场发育的前期承担新药研发投入风险,运用行政手段实施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早期的一条必经之路。
自身财力有限和研发高风险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大多通过税收鼓励政策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实行企业研究开发(R&D)投入可在税前列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措施。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型医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国家为扶持支柱产业而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英国政府制定了针对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减税政策,除了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在英国进行研发外,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有相当刺激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重新提高英国医药工业的竞争力非常有利。其他还有不少国家规定,企业R&D投入税前列支的比例,可达研发投入的100%,有些国家甚至规定了R&D固定资产一年折旧的政策。据中山大学研究财税制度的龙老师介绍,目前国际税收优惠政策正逐步由单纯的地域性向与产业性联合使用过渡,单纯利用地域性的优惠政策容易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恰恰能够体现政府对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美国、意大利、丹麦、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有类似的制度。
,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新药研发投入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通常,我国全部医药生产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家中型制药公司的研发经费。有关数据表明,国际制药企业巨头辉瑞公司2000年的研发投入为47亿美元,全球当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的制药企业也不下10家,这除了新药投放是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外,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无疑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政策利好闻雷声 但愿指日见甘霖
我国去年底出台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为入世后新的历史时期的药品注册与国际接轨开了好头。新药定义的变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新药研发。维奥生物总经理金玮认为,除此之外,适时出台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影响新药研发的因素很多,但投资问题也不容忽视,若在研发投入方面有相关扶持政策,将会引导更多的企业资金流入新药研发,因为在承担风险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补偿,企业的积极性将更高。
, 百拇医药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去年10月深圳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透露,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已将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科技部正联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拟对企业创新实施税收优惠。刘燕华说,目前国家科技部与国家税务局正在进行有关调研工作,研究制定企业创新减免税办法,考虑在适当时机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据了解,该项税收优惠政策不仅针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把一般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刘燕华进一步表示,国家除了将在税收方面对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外,今后政府还将采取包括建立孵化器和创新中心等多种措施,通过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来大力扶持企业创新。
对于企业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刘燕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2001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在社会科研总投入中的比例达到了50%,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他认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突破了我国传统的科研体制,使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
时下医药界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医药科技政策出台之际,在国家即将公布的鼓励研发投资的政策中,医药产业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百拇医药
科研主体吃“不饱” 制药企业也叫“穷”
“目前,我国还相对欠缺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某药物研究所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解释:“我国新药研究一直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研究主体,国家是投资主体,众多科研单位都在争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这就难免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既然投资主体是国家,实行税收优惠就不具实际意义。”中国药科大学廖清江教授对记者谈起在十几年前开始的一项国家一类新药研究时也颇有感慨:由于研究初期国家投入的经费有限,所以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一直到获得新药证书,才有企业愿意大笔投入资金。他认为,过去的新药研发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药的研发。
,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引导科研院所转制,改事业单位为企业单位。仅在医药行业,就先后有数家知名的药物研究所成为大型医药企业的科研中心,像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成为广药集团的下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入主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等。但我国制药企业资金也很有限,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有所保留。作为我国老牌药厂的山东新华,其新药研发在国内医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还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即税率由33%降为15%。虽然这样,该公司总工程师张忠明研究员提起新药研发还是带着一丝无奈。据他介绍,新华目前每年要投入5千万~6千万元用于新药研发,约占公司年销售额的5%,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笔经费不算少,但是对新华这样一个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大型制药企业来说还很不足。而且,国家在入世后又取消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要求企业每年增加研发投入超过上一年投入的10%,才能获得更大的税收优惠,这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有一定难度。正忙于准备GMP认证的广州羊城制药厂施少彬董事长认为,目前企业的确存在不小的压力,一方面,国内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引导尚不明显;一方面多数企业面临的GMP改造所需投入也相当大,而国家在技改投入的税收优惠管理又非常严格,企业申请免税还需做足功夫。因此,国家若能出台新药研发投资抵税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个利好消息。
, 百拇医药
国外经验可借鉴 投资抵税促研发
曾经在医药行业工作过的国际法专家丁律师对记者说:“目前我国高新区实行的减免所得税政策,就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对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是完全符合WTO规则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政策相对要宽松一些,这就意味着目前高新区内企业税负仍高于外资企业。这一差距如不尽快消除,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资介入,高新区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有专家指出,政府在市场发育的前期承担新药研发投入风险,运用行政手段实施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早期的一条必经之路。
自身财力有限和研发高风险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大多通过税收鼓励政策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实行企业研究开发(R&D)投入可在税前列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措施。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型医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国家为扶持支柱产业而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英国政府制定了针对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减税政策,除了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在英国进行研发外,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有相当刺激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重新提高英国医药工业的竞争力非常有利。其他还有不少国家规定,企业R&D投入税前列支的比例,可达研发投入的100%,有些国家甚至规定了R&D固定资产一年折旧的政策。据中山大学研究财税制度的龙老师介绍,目前国际税收优惠政策正逐步由单纯的地域性向与产业性联合使用过渡,单纯利用地域性的优惠政策容易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恰恰能够体现政府对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美国、意大利、丹麦、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有类似的制度。
,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新药研发投入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通常,我国全部医药生产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家中型制药公司的研发经费。有关数据表明,国际制药企业巨头辉瑞公司2000年的研发投入为47亿美元,全球当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的制药企业也不下10家,这除了新药投放是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外,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无疑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政策利好闻雷声 但愿指日见甘霖
我国去年底出台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为入世后新的历史时期的药品注册与国际接轨开了好头。新药定义的变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新药研发。维奥生物总经理金玮认为,除此之外,适时出台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影响新药研发的因素很多,但投资问题也不容忽视,若在研发投入方面有相关扶持政策,将会引导更多的企业资金流入新药研发,因为在承担风险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补偿,企业的积极性将更高。
, 百拇医药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去年10月深圳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透露,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已将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科技部正联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拟对企业创新实施税收优惠。刘燕华说,目前国家科技部与国家税务局正在进行有关调研工作,研究制定企业创新减免税办法,考虑在适当时机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据了解,该项税收优惠政策不仅针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把一般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刘燕华进一步表示,国家除了将在税收方面对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外,今后政府还将采取包括建立孵化器和创新中心等多种措施,通过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来大力扶持企业创新。
对于企业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刘燕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2001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在社会科研总投入中的比例达到了50%,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他认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突破了我国传统的科研体制,使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
时下医药界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医药科技政策出台之际,在国家即将公布的鼓励研发投资的政策中,医药产业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