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服用中药 > 毒副作用
编号:10125065
雷公藤中毒和毒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0日
     雷公藤是临床上应用频度较高的中药,其对自身免疫病等难治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其它类似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但雷公藤的毒副作用也日渐暴露出来。

    雷公藤本是一种杀虫剂,是毒性药材。雷公藤中含有理化生物学性质不相同的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因雷公藤植株部分、生长地区、生长条件、采收时节和产地加工以及制作工艺、条件、剂型的不同而大有差异,并显着影响该制剂的药效和毒性。作为杀虫剂的雷公藤用叶子;作为药用,雷公藤传统习用其去根皮的根心;有些扩大应用其带根皮的全根。在雷公藤的根部,其根皮的毒性远远大于根心;而雷公藤的嫩叶、尖芽或叶片毒性最强。现时作为雷公藤制剂的原料,雷公藤片剂用的是带皮的根,雷公藤多甙片用的是去皮根心,雷诺酯片则是以雷公藤叶为原料提取分离制备。

    中毒

    雷公藤中毒原因多是非治疗原因的超大剂量服用,而且是服用雷公藤嫩芽、叶或带皮根的煎服等,治疗用雷公藤药物造成中毒也系超大剂量误服或者延误了救治时间,当然也不排除患者本身的原发疾病导致的直接死亡,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急性肾功衰等。
, 百拇医药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对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直接损伤,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细数而弱、血压降低以至循环衰竭、头昏、头痛、乏力、心慌、烦躁以至抽搐;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非蛋白氮升高。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受损及严重骨髓抑制等单或多脏器衰竭而致死。发生中毒的原因多为服入致死量(12克)以上的雷公藤嫩芽、叶、茎、根或者它们的水煎剂;而超量服用、服药过久、滥用药物及制剂去根皮处理不好等也是造成雷公藤制剂中毒的原因。若规范雷公藤制剂的临床用药,雷公藤中毒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用凤尾草、田七救治有一定效果。

    不良反应

    雷公藤对于麻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消化、泌尿、生殖、造血系统及皮肤等方面,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会因制剂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其中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不同制剂发生率从5%到78%,其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振、上腹不适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这些反应的原因是由于制剂中含有的二 内酯、生物硷以及树脂类物质对胃粘膜的刺激所致,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导致顽固性呕吐、伪膜性肠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雷公藤对肝脏有一定的伤害,大多数是用药后出现转氨 升高,停药后亦可恢复,有极少数病例出现了亚急性肝坏死。除消化系统外,生殖系统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在女性雷公藤会影响女性卵巢的卵泡细胞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月经减少、闭经;在男性,雷公藤会累及曲细精管连腔小室的生殖细胞而影响精子生成,故表现为精子减少或无精子症,但对精原细胞影响不大,所以,一般停药后,生殖系统功能有望恢复。但由于雷公藤可能对部分儿童青春期的第二性征和性腺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雷公藤类制剂慎用于小儿,尤其是大剂量长期应用。特别注意的是雷公藤可以通过乳汁导致婴幼儿中毒,所以哺乳期妇女应小心用雷公藤制剂。雷公藤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过性的白细胞、红细胞、粒细胞的减少,这与雷公藤导致的骨髓抑制和慢性肾功衰有一定关系,停药后亦可能恢复。另外雷公藤会出现药疹、皮疹、面部红斑和色素沉着,还有出现尿崩症、复视、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不宁腿综合症、周围性神经炎、纵膈淋巴结瘤的个案报导,但与应用雷公藤的相关性不大,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

    如此看来雷公藤是一种对某些特殊疾病有确切疗效,同时也可能引起多器官损害的药物。为尽可能地提高雷公藤的药用价值,最大可能地降低它的毒副作用,应在药材原料、制备工艺上加以控制和预防;而在临床用药时,更应制定个体治疗方案。

    目前,在雷公藤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大多是凭借临床经验各持一说,尚无明确、肯定、统一的治疗方案。有些资料提供的治疗方案为:雷公藤药物的有效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1.5毫克,分叁次服用, 3~6个月为一个疗程,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或间歇治疗。此类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针对病人出现的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停药,同时监控末梢及骨髓血象和尿改变。

    健康在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雷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