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职业病
编号:10126117
记者目击职业病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2日 人民日报
     去年,随着一系列苯中毒事件的曝光,各种各样的职业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面对一个个已经逝去和即将逝去的生命,人们的心被揪痛了。改善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已刻不容缓!

    从2002年5月21日起,卫生部等9个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工作。2003年1月6日,为了了解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由卫生部等9个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前往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抽查。第一督查小组抽查了江苏、上海等地的部分企业,记者随同前往。

    江苏:加快配套立法

    江苏省宜兴玻璃钢总厂车间,在吵人的砂布打磨声中,戴着防毒面罩的陈齐大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好多了!”

    就在同一个车间,7个月前这里除了砂布打磨声外,还有满屋的粉尘飞扬。陈齐大在这里工作了4年之久。虽然他目前身体没什么不适,但也知道了粉尘和溶解油漆的甲苯等物质对他的身体有害。“现在车间里通风设备好多了,同时厂里还加大投入,很快我们就可以在无毒无害的环境中工作了!”陈齐大高兴地说。
, 百拇医药
    宜兴玻璃钢总厂工人工作环境的改善只是江苏省重视职业病防治的一个缩影。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2年江苏省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法》配套管理文件,在全省建立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包括放射事故)调查处理快速反应机制,规范了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运行。

    上海:送法到车间

    不停地将胶抹到鞋底,这是上海永旭鞋业有限公司职工周达金每天的主要工作。因为胶中含有有毒物质苯,所以他不得不戴上防护口罩。对《职业病防治法》,周达金有很清醒的认识,“它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和权利的法律。”在上海,像周达金这样每天都要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职工现在绝大多数都知道,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现在又多了一件武器。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海在全市针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上海市卫生局连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通过法律单行本、相关法律知识问答小册子、《班组学习与生活》杂志等宣传培训资料,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到每个企业、每个车间,使绝大多数接触有毒有害岗位的劳动者了解到自身的权利,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还通过电视公益广告、专题电视片、电台专题栏目、公共场所宣传横幅和在主要商业街设点咨询等形式扩大公众影响面。接受过职业病防治法律、政策和专业方面咨询服务的市民纷纷说:“政府送法到身边,我们的权利有了保障。”
, 百拇医药
    防治:永无止境

    从1月6日到12日,督查小组先后抽查了无锡、上海的8家企业,其中包括外商独资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抽查掌握的情况,两地在职业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跟不上实际变化情况。整治中发现,一些关停企业未及时办理注销手续,部分重新开业的企业也没有及时补办登记,部分私营企业“今天查、明天关、后天换地方”的情况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以乡镇企业为主的规模较小的企业,生产不稳定,劳动者流动性大,同时企业负责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卫生法制意识淡薄,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投入少,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没有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没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防护措施,没有为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没有依法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因素检测结果等。
, http://www.100md.com
    在诸如制鞋、箱包、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有毒作业岗位和无毒作业岗位交叉,没有有效隔离,缺乏适宜的防护设施,企业职业病防护技术的改造难度较大。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仍然较为薄弱,特别是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区县,中小企业多,监督执法人员编制缺乏,装备不足,制约了职业卫生监管力度的提高。

    同时,随着企业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采用,新的职业病危害将不断出现,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传统行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整治工作还没完成,如制鞋等行业,另外一些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又不断涌现,同时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是很强,这些都是我们在职业病防治方面遇到的困难。”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防治职业病,对国家,对人民,对上海,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江苏、上海两地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职业病防护技术的改造基础也较好。而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多,存在的问题也更严重,相应地,职业病的防治也更加任重而道远。(本报记者 张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