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权
彭胜权,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岭南温病学派的继承人,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外感热病、肝病等。
彭胜权出生在江西一个中医世家,少年时就对中医的神秘很感兴趣,在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他对温病学大师的传奇故事由衷敬仰。由此,在课堂学习上就对温病学多了几分注意力。在熟背了一系列方歌之后,他渐渐有“学医三日,尽医天下百病”的感觉。然而在假期中的一次患病经历,使他对治病、对岭南温病学有了切身的感性认识。
一次春节我回家,得了感冒、发高烧,我以为自己学了一定的本事,所以就自己开了条银翘散,但是吃了两剂以后没有退烧,我就觉得可能我这个方不行。我就让我的祖父看,我祖父根据江西的气候和我自己体质的情况,他就给我用了荆防败毒散,只吃了一剂药就退烧了,所以后来他就说,你看病一定要根据天时、地理、人的体质才能够看好病,所以我后来总结出来,做为一个医生很重要的就是在医理上要懂得天地人。
地域的差异,气候的差异,人的差异,治疗药物的差异,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可变因素,彭胜权翻阅前人的著作,博闻强记,努力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他说,古人留给现代人的资料太丰富了,也太宝贵了,《内经》中的一段话就让彭教授始终铭记在心。
要了解岭南气候的特点和人群体质的特点,岭南气候的特点就是有湿有热这个环境,体质特点,一个是气阴两虚,一个是湿热比较盛,如果你根据这个气候特点和人群体质特点来用药,加上一些薏米,淡竹叶,佩兰,藿香、白通草,通过清热利湿,芳香化浊,效果肯定会有提高,后来他采取我这个治疗方法,确实效果是比过去好多了。
在历史上,岭南温病学派人才辈出,而今温病学也后继有人。在彭教授主持修订的第六版温病学教材中,彭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他说,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疾病谱系的变化,所以医生们治病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