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名家:张士卿
【医药名家档案】张士卿,1946年出生,甘肃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擅治:小儿热病和精神神经疾病。
【解说】在丝绸古道上的重镇兰州,有一位知名的儿科专家,他就是张士卿,说他知名,不仅因为他是西北中医儿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是甘肃中医学院的院长,但他的朋友们则开玩笑说他白活了一辈子,因为张士卿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参加各种娱乐性的聚会,但张士卿却认为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张士卿每天除去工作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特别是爱看那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中医古籍。
【甘肃中医学院院长 中医儿科学教授 张士卿】
古典医著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仅是有医理,同时也有文理有哲理,所以读起来比较有韵味,所以我喜欢看些古典医著。
【解说】1970年张士卿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十年后他又考入了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成为全国著名儿科专家小儿王,王伯岳的弟子。张士卿学的是中医,他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研究者,中国的四大国粹:医术、武术、书法,京剧他都喜爱,当问起他为何偏爱中医儿科时,他说因为儿科更能检验一个大夫的功底。
, 百拇医药
【甘肃中医学院院长 中医儿科学教授 张士卿】
用中医的话就是说,"小儿寒热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也就是说小孩子不能够表述自己的痛苦所在,需要家长代述,或者需要医生利用他的诊断技术来了解,所以中医非常重视小儿望诊,重视小儿的"望苗窍",以望而知之为之神。
【主持人】在1998年,张士卿遇到了一个出生仅8天就又吐又泻的婴儿,医生们想尽各种办法进行治疗,效果都不好,婴儿已处在半休克状态,眼睛都睁不开了,孩子的父母直接找到了张士卿大夫,求这位儿科专家救救他们的孩子,张士卿诊断之后,果断的开了一服药,药熬出来婴儿服了两小勺,几个小时后,婴儿就喝下半瓶奶,不哭又不闹,甜甜的睡着了。
【甘肃中医学院院长 中医儿科学教授 张士卿】
小孩犯的疾病是发病迅速,他这个变化也比较迅速,比较大,转变也快,就是说疾病由一脏传到另一脏,恶化的情况和好转的情况变化都是比较快的,如果你掌握好了,那么他的变化也是很快,痊愈起来也是很快,所以中医讲,小儿还有一个特点是脏器轻灵,随拨随应。
, 百拇医药
【解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医儿科界有两位泰斗级的人物,一个是北京的王伯岳,一个是南京的江育仁,他们二位在当时全国流行小儿乙脑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人称颂为南江北王,张士卿就是王伯岳的弟子,而江育仁的弟子史正刚如今也来到了甘肃,为了促进中医儿科的进一步发展,张士卿作为史正刚的博士生导师,他们一起研究面临的许多儿科课题。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史正刚】
因为张院长是北方王伯岳王老的弟子,他应该是北方的传人,所以我回来又投到张院长门下,作为院长的徒弟,这样我觉得我们一起来研究中医儿科的相关问题,就是真正做到了南北相结合的这种做法。
【甘肃中医学院院长 中医儿科学教授 张士卿】
实际上这两派从本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互相之间结合,也就是可以根据气候特点不一样,根据小孩体质情况不一样,就完全可以在临床上,灵活辨证,因人因地因时这样进行调理,学术思想这两家就从南派北派,尽管有所区别,但从实质上来讲都强调,小孩不能过补,不能蛮补,但也不能峻攻,用药应该轻灵活泼,平和中正为好。
, http://www.100md.com
【解说】张士卿生活的地方地处丝绸古道,自然免不了西北文化的浸润,加上他大量通读中国文、史、医、哲的各类著作,他便时常进行反思,反思自己作为一个中医的为医之道,他说医生虽然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但要做一个好中医,还要有艺术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思维。
【甘肃中医学院院长 中医儿科学教授 张士卿】
中医和现代医学不一样,不完全是自然科学,有文化属性的一方面,也就是说中医学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到周易、道家学说,以及儒家学说,甚至佛学思想的影响比较明显,可以说它吸取了这些各家的精华和营养,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瑰宝。
【解说】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于用当代科学的理论去审视和验证传统中医的做法,张士卿却遵循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临床上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在儿科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继承和发展中医治疗的方法。我们祝愿张士卿院长利用他丰富的学识,艺术家的灵感,给更多的儿童带来平安,带来健康。
编导:孙海 摄像:杨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