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8560
用上大空神药不是梦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9日 北京青年报
     黄瓜长到三斤重,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仅仅在太空里转了一下,这些地上的寻常农作物就改头换面变成了“奇异品种”。太空这种神奇的魔力,也让生物制药专家们大受启发。1月8日,在天上遨游六天十八小时的“神舟四号”顺利返回并被运抵北京时,一批微生物菌种乘着神舟飞船也完成了一趟太空之旅。科学家们意外发现,这些微生物菌种发生了在地面上罕见的突变。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生物实验室里,首席科学家谢申猛博士拿出一堆盛放微生物菌种的玻璃试剂盒,其中一些试剂盒里已经长出了一些白色的斑斑点点,“根据我们设置的实验条件,如果不是发生变异,这些微生物菌种就不会生长。反过来,如果菌种长出了斑点,就说明它们发生了变异。”谢博士对记者说,这些变异过的菌种经过筛选,就有可能培育出有着我们需要性能的新菌种。

    谢申猛博士透露,此次神舟四号飞船上天,他们搭载了能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天曲母菌,能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微生物样本,能生产肝病药物的“复酶Q”微生物真菌等,希望借助太空环境,寻找到能制出“神药”的微生物新菌种。
, 百拇医药
    为什么太空有此魔力呢?

    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蒋兴村认为,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有天壤之别,如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高洁净等,特别是空间微重力和高能粒子辐射是地球上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会使植物、农作物种子及微生物获得在地球上罕见的诱变。

    目前,微生物是制造药品的主要来源。利用太空飞船搭载微生物,不仅可以提高生物产品产量,改善菌种的性状,还可以创造新品种。因此,利用飞船搭载技术寻找和筛选生物制药新菌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中国航天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核心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组建中国空间

    技术研究院空间生物实验室,专门利用搭载技术进行新医药的开发。

    谢博士介绍,在“神舟四号”的微生物搭载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紫杉醇微生物菌种试验。紫杉醇是世界公认的抗癌药物,目前紫杉醇主要靠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每提取一公斤紫杉醇需要两千棵红豆杉,而红豆杉是世界濒危的珍稀保护物种。传统的提取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珍稀植物红豆杉,也使得每公斤紫杉醇成品价格高达500万美元。而紫杉醇的价格要比黄金贵出许多倍,直接阻碍了它作为抗癌药物的大力推广。
, 百拇医药
    谢博士介绍说,如果通过太空搭载技术,找到能大量生产紫杉醇的微生物新菌种,我们就可以摆脱只能从珍稀植物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的困境,不仅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紫杉醇,让紫杉醇比黄金还贵的价格降下来,还有可能制造出性能更好的紫杉醇,在防止癌症等重大课题上取得突破。

    早在“神舟一号”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生物实验室就搭载了能产生他汀成分的天曲母菌,经地面筛选后,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天曲母菌的他汀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耐硒能力也显著增强。

    专家解释说,他汀类药物是世界公认的用于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首选药物,经过太空之旅的天曲母菌制成的心脑血管病药物,不仅保持了他汀类西药的优点,而且去掉了它的副作用,这样,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天曲母菌也因此成为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航天生物制品,心脑血管病患者将是这项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此前,“神舟二号”、“神舟三号”搭载的肝病菌种及抗癌菌种,其改变性状也十分喜人。医学专家们正在加紧攻关,新的治疗肝病和抗癌药物可望在三年内问世。科学家们相信,随着航天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太空环境的激发下,具有防治癌症、肝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微生物新菌种将越来越多地产生,人们用上“太空神药”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百拇医药(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