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编号:10128660
小小真菌可致盲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9日 健康导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呼吁关注真菌性角膜病

    “一个眼球约重50克,两个眼球仅重100克,与人体的重量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但人70%~80%的外界信息却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如果视力丧失了,很多信息就会因此丢失。”近日,在“全国医学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教授的这番开场白,吸引了众多人士。

    一、真菌成为重要致盲原因

    在我国,致盲疾病主要是白内障和角膜病。白内障可通过置换人工晶体得以解决,但很多角膜病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谢教授说,过去引起角膜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毒和细菌,近10年真菌感染上升为首要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他所在的研究所统计1994~2001年因感染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的住院病例发现,真菌感染由31.6%升至46.5%,其他省市统计资料也显示了这一趋势。

    真菌是一类以有性或无性孢子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繁殖能力极强,非常适合生长在22~28摄氏度,湿度和氧气较高的角膜上。目前,人们已发现有70余种真菌可以引起角膜感染。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气候较寒冷地区,最常见致病菌种为白色念珠菌,发展中国家及气候温暖或炎热地区,以镰刀菌和曲霉菌为主。我国广东、河南、河北及山东地区调查显示,镰刀菌和曲霉菌是主要的致病菌种,其中大部分地区以镰刀菌为首。发病诱因多与植物性眼外伤、戴隐形眼镜、眼部手术史有关,滥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也可导致感染。
, 百拇医药
    二、病因认识有突破性进展

    经过多年研究,他们在真菌致盲病因上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发现不同的真菌在角膜中的生长方式不同。例如,丝状菌尤其是曲霉菌感染,在角膜呈垂直生长,菌丝在早期就向眼内穿透,常导致角膜穿孔和真菌性眼内炎,病情较重;镰刀菌感染病灶局限,较少向基质深层浸润,预后较好。这些结论是该所108个病例回顾性调查和动物实验的结果,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1年国际著名杂志《角膜》上。这一发现,对临床治疗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例如,过去认为真菌角膜不宜行角膜板层移植术,现在认为对平行于角膜板层生长的菌种,感染病变未达后弹力层者,可以通过板层角膜移植术清除病灶,控制感染,为很多病人提供了治疗机会。而对垂直生长的菌种,则需做全层移植。目前他们正在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下,深入研究真菌在角膜中不同生长方式的原因,以求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谢立信教授说,我国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对真菌感染性眼病缺乏治疗经验,容易贻误病情。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角膜移植。他介绍说,抗真菌眼药不像治疗细菌的抗生素那么有效,常用药物主要有多烯类、唑类、嘧啶类。体外实验显示,多烯类是目前抗真菌活性最高的药物。其中,近年开发的匹马霉素是一种广谱、高效、毒性低的抗真菌药物,其5%混悬液也是目前惟一经FDA批准的眼用抗真菌制剂,对各种丝状菌及念珠菌效果好,但价格昂贵,每10毫升眼药需要1000多元人民币。他认为,镰刀菌感染首选匹马霉素,其他丝状菌感染可选用匹马霉素或二性霉素,酵母菌感染首选二性霉素B。
, 百拇医药
    三、对严重病例不要轻言放弃

    对于各类相关手术,谢立信教授也做了详细介绍。如对正规应用抗真菌药物后不能控制,但感染没有到达后弹力层者,应该首先考虑板层角膜移植,把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对药物治疗无效且感染深达全层,角膜感染穿孔的病人要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手术,手术关键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对于一些全角膜感染的严重病例也不应该放弃,可以做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这种移植具有相当的眼球保存率,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一定的视力。

    眼科疾病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面对不断增高的真菌类眼科疾病,谢教授强调,一是重在预防,避免农业外伤和伤后揉眼;二是加强对社区医生的培训,对早期症状用眼药给予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这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特别重要,只要早期应用抗真菌药,绝大多数病人可以避免手术治疗;三是在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中实现规范化。在任何一个基层医院都可以做角膜的刮片,用10%氢氧化钾溶液做真菌涂片检查即可确诊。对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一定要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