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听力
编号:10131125
氨基糖甙类药物——伤害儿童听力的“首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3日 中国医药报
     前不久,我在儿科专家门诊值班,一位年轻的妇女带着儿子走进我的诊室:“医生,我的儿子两岁了,最近跟他说话时,发现他没有反应,好像听不见声音,所以带他来检查。”我给孩子做了详细的体检,然后又给他检查了听力,最后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双侧中度耳聋。经询问得知,孩子几个月前患上秋季腹泻(俗称拉肚子),在当地医院治疗时使用过3天丁胺卡那霉素。由此可知,孩子耳聋是由药物中毒引起的。于是我给孩子开了些神经营养药和多种维生素,并嘱咐定期来院复诊。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约三万名儿童因不恰当地使用耳毒性药物(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而造成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有调查表明,某地8所聋哑学校的410名后天性聋哑学生中,有404例为药物所致,其中链霉素所致的310例,庆大霉素所致的39例,卡那霉素所致的20例,链霉素加庆大霉素的35例。由此可见,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耳毒性副作用有多么严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临床上,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某些细菌(如革兰氏阴性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至今在儿科还较为常用。 耳毒性药物的副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可致耳聋。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对于今后的发育、语言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均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成为终身聋哑。 据WHO估计,约有50%的听力损伤是能够得到预防的。专家们指出:“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6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既使最新出品的此类药物,也不是没有耳毒性。因此,儿童患病时,应尽可能选用其他药物替代氨基糖甙类药物,必须使用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疗程。用药期间,必须密切观察,孩子若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眩晕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http://www.100md.com(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