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门静脉高压治疗研究出成果
重庆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蔡景修、刘吉奎教授等历经9年多时间开展的“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日前获得了2002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门静脉高压症病因复杂、发病率高。据调查,我国每年仅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就有数十万之多。该病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这是医学界,尤其是外科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蔡景修、刘吉奎等通过开展“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明确提出了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三种术式(断流术、门体分流术和远端脾腔分流术)各自的适应证:断流术的适应证为上消化道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脾切除后自由门静脉压小于3.92~4.41千帕;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明显;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和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后再出血,并被证实有脾静脉和吻合口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年老体弱或一般情况及肝功能差;存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如脾静脉栓塞或受压。门体分流术的适应证为反复消化道出血,肝功能为ChildA级或B级;无腹水或仅有少量腹水;肝外门静脉栓塞;肝胆管狭窄合并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或门体分流术后再出血。远端脾腔分流术的适应证为肝功能为ChildA级或B级;门静脉向肝性血流;脾脏前后径<7厘米,脾亢不显著;无慢性胰腺炎、脾静脉炎及其周围炎症;无腹水或仅有少量腹水,无腹膜后水肿;有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或出血史。
, 百拇医药
他们吸取断流术和小口径门体分流术这两种术式的优点,设计出了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自体静脉搭桥分流术和肠系膜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等术式。他们在远端脾脏分流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对70余例患者实施了远端脾静脉和腔静脉间自体脐静脉搭桥分流术———该术式具有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脾静脉与上腔静脉顺位吻合、不成角、有利于保持吻合口通畅等优点。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肝胆管狭窄合并胆汁性肝硬变和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原则:当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时,对其一期行小口径门体分流术和根治性胆道手术,即一期联合手术;当患者因出血严重而无法耐受复杂的胆道手术时,应先对其施行小吻合口径门体分流术和简单的胆道引流术,待其全身情况好转后再为其行复杂的胆道手术,即二期手术。
针对以往较大吻合口径(0.9~1.2厘米)门体分流术易引发肝性脑病的缺点,他们通过检测患者的自由门静脉压、吻合口分流率、门脉向肝血流灌注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等指标,对肠腔侧分流术吻合口的大小进行了研究,并将吻合口径由以往的0.9~1.2厘米,缩小到目前的0.6~0.8厘米,基本上解决了患者因手术而发生肝性脑病的问题,且止血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综合疗效。通过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前后胃黏膜血流量、糖蛋白和前列腺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他们进行了不同术式对胃黏膜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流术加重了胃黏膜缺血,使胃黏膜病变进一步加重,这是患者术后再出血率高的重要原因;分流术降低了门静脉或脾静脉压力,改善了胃黏膜的微循环,增强了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有利于治疗胃黏膜病变和由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肝脏线粒体的呼吸功能、门体分流率、糖耐量试验以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动脉血酮体比值等指标的检测,他们还观察了不同术式对肝脏能量代谢和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肠腔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肝脏储备功能进一步降低;断流术和远端脾腔分流术保证了肝门脉的血流灌注,有利于肝细胞的稳定和再生,有助于保留肝脏的储备功能。
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技术资料完整、真实、精确可信,技术指标先进、适用。该研究共发表24篇论文,并出版了3部专著。, http://www.100md.com
门静脉高压症病因复杂、发病率高。据调查,我国每年仅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就有数十万之多。该病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这是医学界,尤其是外科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蔡景修、刘吉奎等通过开展“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明确提出了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三种术式(断流术、门体分流术和远端脾腔分流术)各自的适应证:断流术的适应证为上消化道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脾切除后自由门静脉压小于3.92~4.41千帕;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明显;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和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后再出血,并被证实有脾静脉和吻合口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年老体弱或一般情况及肝功能差;存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如脾静脉栓塞或受压。门体分流术的适应证为反复消化道出血,肝功能为ChildA级或B级;无腹水或仅有少量腹水;肝外门静脉栓塞;肝胆管狭窄合并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或门体分流术后再出血。远端脾腔分流术的适应证为肝功能为ChildA级或B级;门静脉向肝性血流;脾脏前后径<7厘米,脾亢不显著;无慢性胰腺炎、脾静脉炎及其周围炎症;无腹水或仅有少量腹水,无腹膜后水肿;有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或出血史。
, 百拇医药
他们吸取断流术和小口径门体分流术这两种术式的优点,设计出了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自体静脉搭桥分流术和肠系膜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等术式。他们在远端脾脏分流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地对70余例患者实施了远端脾静脉和腔静脉间自体脐静脉搭桥分流术———该术式具有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脾静脉与上腔静脉顺位吻合、不成角、有利于保持吻合口通畅等优点。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肝胆管狭窄合并胆汁性肝硬变和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原则:当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时,对其一期行小口径门体分流术和根治性胆道手术,即一期联合手术;当患者因出血严重而无法耐受复杂的胆道手术时,应先对其施行小吻合口径门体分流术和简单的胆道引流术,待其全身情况好转后再为其行复杂的胆道手术,即二期手术。
针对以往较大吻合口径(0.9~1.2厘米)门体分流术易引发肝性脑病的缺点,他们通过检测患者的自由门静脉压、吻合口分流率、门脉向肝血流灌注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等指标,对肠腔侧分流术吻合口的大小进行了研究,并将吻合口径由以往的0.9~1.2厘米,缩小到目前的0.6~0.8厘米,基本上解决了患者因手术而发生肝性脑病的问题,且止血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综合疗效。通过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前后胃黏膜血流量、糖蛋白和前列腺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他们进行了不同术式对胃黏膜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流术加重了胃黏膜缺血,使胃黏膜病变进一步加重,这是患者术后再出血率高的重要原因;分流术降低了门静脉或脾静脉压力,改善了胃黏膜的微循环,增强了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有利于治疗胃黏膜病变和由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肝脏线粒体的呼吸功能、门体分流率、糖耐量试验以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动脉血酮体比值等指标的检测,他们还观察了不同术式对肝脏能量代谢和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肠腔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肝脏储备功能进一步降低;断流术和远端脾腔分流术保证了肝门脉的血流灌注,有利于肝细胞的稳定和再生,有助于保留肝脏的储备功能。
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技术资料完整、真实、精确可信,技术指标先进、适用。该研究共发表24篇论文,并出版了3部专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