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编号:10132925
相互依存还是敌对?医患关系期待新转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3日 北京晨报
     医者、患者是什么关系?相互依存还是敌对?

    在这个医疗体制正处于转变的时期,曾经是“白衣天使”的医生被迫承担起医疗转制的所有罪过,人们不再以崇敬的眼光看待医者,甚至在就医时还会怀揣录音机、摄像机,以便留做证据。人们不禁要问:医患关系到底怎么了?

    来自北京市卫生局的消息称:从去年起,不但一些医院开始实行“看病问好”,很多医院也在缓和医患关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根据市卫生局今年初的调查,大概九成以上的医院都已在化验单上标注了中文译名和检查正常值,70%的医院开始向病人们征询对病房饭菜的意见,医院收费清单也都在病人出院前打印出来。另据有关人士透露,针对目前医疗行业中存在的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北京市即将出台相关规定及举报电话,凡发现收受红包或私拿回扣者,一经举报,将严厉惩处,严重者可能被取消行医资格。

    不能说这些措施没有任何作用,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有新规定出台,也很难彻底刹住这股不正之风。因为仔细分析红包之源,其实大多出自一些大医院的手术科室,收受红包的也多是专家或业务骨干。如果没有出现医疗事故,病人是绝不会主动举报的。对于医患沟通来说,所谓的医疗收费公开、化验单据标注中文、看病问好等措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费的透明度,部分地缓解医患矛盾,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套用一本杂志的分析:“体制危机落实到人际关系上,大概是病房里所有矛盾的原因所在。”

    仔细想来,在医疗消费的过程中,患者一直是处于劣势的。对他们而言,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不平等的。患者对医生是尊敬之下的小心翼翼。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拨款,外加以药养医,医生的技术劳动成本很低,医生一直是负重前行。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医生得到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是不对等的。这种体制危机诱发的矛盾,加上众多社会环境因素,最终导致了医患“战争”的不断升级和医疗消费中的种种怪圈。也许只有将体制改革进行下去,才有可能彻底扭转人们对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偏见吧! 晨报记者 刘墨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