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颌面部炎症 > 面神经麻痹(面瘫、Bell麻痹)
编号:10146681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辨治有何异同?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如前述,周围性面瘫与中枢面性瘫属于面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二者均具有面肌运动障碍,只是病变部位不同,其病因也有差异。

    中医辨证论治,二者也有共同之处。面瘫,中医古称为“口僻”、“口”,一般均列入“ 风门”类疾病论述,甚至均可诊为中风病。但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面瘫与中风有本质区别。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的含义系指西医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中风(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受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损,血溢于脑。以突然昏仆、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和缺血中风(因瘀痰入脉,阻塞脑络所致。以半身不遂,口舌斜、神昏、失语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现代中医对面瘫病的含义系指西医面神经麻痹,其中医的正名应称为“口僻”,面瘫是口僻的习用名,二者意义相同。本病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虽然现代将面瘫归于痿病类,但也指出了其病因为外风入中,故与古代将其归于风门也是一脉相承的。

    根据中医疾病命名原则及中西医病名对照的原则,面瘫的定位诊断,其中,中枢性面瘫(核上瘫)多数应按中医中风病诊断;周围性面瘫的核性,核至髓内根段病变大多数也应按中风病诊断。两者均以内风立论,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面神经髓外神经岩骨内段以下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多数诊为中医的口僻,即面瘫病,以外风立论,治以疏风散寒,化痰通络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