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68024
儿科疾病专辑(2003.03.26)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1期
     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

    襄樊市中医院的李凤新观察了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采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自拟止泻汤,其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0~15g,云苓10~15g,炒苍术10~15g,车前子9~12g,砂仁3~6g,诃子6~9g,米壳6~9g,甘草3~6g。可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适当调整剂量。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标准及中医药管理局1988年制定的小儿泄泻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经治疗大便成形,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日,大便镜检无异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且含水量明显减少,大便镜检无异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大便次数及水分不减少。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78例,服药1~3日,均痊愈。据此认为,上述自拟止泻汤健运脾胃,化湿止泻,用其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

    详见《光明中医》杂志2002年第17卷第3期第44~45页
, 百拇医药
    儿泻灵糖浆治疗小儿泻痢

    鄂州市中医院的胡建华等介绍了儿泻灵糖浆的制备并观察了其临床疗效。本病种为小儿泻痢。在治疗时用儿泻灵糖浆,其药物组成如下:苏叶180g,葛根180g,黄连30g,黄芩120g,夏枯草120g,半夏120g,石榴皮120g,紫苑180g,蔗糖300g,苯甲酸钠2.5g。制备方法如下:取上八味药饮片,加6~8倍量水,浸泡l小时,水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两次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减压浓缩至800m1,另取蔗糖600g及苯甲酸钠适量加热至沸,与浓缩液混匀,定量至1000ml,灌装,灭菌3O分钟即得。具体用法如下:l岁以下,每次l0ml;1~3岁,每次l5ml;均日3次口服。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痊愈:泄泻、或呕吐、腹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消失。好转:上述症状消失5项。无效:上述症状消失2项或无明显改善者。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100例,其中急性54例,痊愈44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8%;慢性46例,痊愈3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29%。据此认为,儿泻灵糖浆清热解毒,燥湿止泻,调和肠胃,用其治疗小儿泻痢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第13卷第9期第536页

    云南白药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嘉祥县妇幼保健院刘慎霞观察了云南白药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根据脱水性质及程度给予ORS液口服及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本组并用云南白药粉末与高度白酒调成糊状,直接涂于脐窝内,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48小时换药1次。对照组并用庆大霉素4mg/kg/日或氨苄青霉素100mg/kg/日加适量液体中静滴。疗效标准:显效:用药后24~48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日,性状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48~72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日,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后72小时以上,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改善。结果显示:本组共有41例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34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6%;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证实:云南白药经白酒调后,可增加药物的渗透作用,起到行瘀、定痛、消肿,收敛止泻的作用,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1期第32页

    必奇冲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曲靖市妇幼医院的赵琼观察了必奇冲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未禁食,根据脱水性质及程度,给予ORS盐或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进行对症处理。本组并用必奇冲剂(由中药双八面蒙脱石加工而成),每日3g分3次口服。对照组用病毒唑10~15mg/kg/日静滴。两组疗程均为3~7日。其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显效:用药1~2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次数1~2次/日,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有效:用药2~3日,大便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次数1~2次/日,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接近正常。无效:用药3日以上,大便次数、性状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其结果如下:本组56例,显效2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50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6%;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据此认为,必奇冲剂能消除消化道内的病毒,用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 http://www.100md.com
    详见《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24卷第4期第41页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方法

    朱爱华探讨了小儿泄泻中医护理体会。对于伤食泻患儿,重者禁食,轻者宜素流质或素半流饮食,忌荤腥油腻、生冷瓜果;频频服麦芽、谷芽汤或山楂1.5g,鸡金粉1.5g,用水调服。呕吐者用生姜汁2~3滴点滴在舌尖上。并推补脾土,揉脐,摩腹。中寒泻:腹部保暖,脐部贴暖脐膏(丁香0.1g,肉桂0.1g),给予生姜红糖汤(生姜3~5片,红糖适量),腹痛泄泻轻可服藿香正气水3~5ml,重可服纯阳正气丸;以回旋法灸神阙穴、大肠俞、关元,每次10分钟或隔盐、隔姜熨脐部。推补脾土,推补大肠。湿热泻:给予山楂、果汁等饮料频服,或用绿茶3g,白糖20g,食盐0.5g,生姜1片煮成200ml作饮料。稍大小儿用鬼针草60g,煎水泡脚20~30分钟,日2~3次。用瓷匙蘸油在脊柱两侧由内向外抓刮,揉鱼尾,发热者可加推清天河水100次。脾虚泻:重视饮食调护,给予温热易消化食物,忌水果,生冷、油腻之品,平时可服薏苡仁、山药、芡实、锅巴、扁豆、红枣等。艾条灸或隔姜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神阙、气海。用吴茱萸30g,丁香2g,胡椒30粒研末,每次用1.5g调陈醋或植物油制成糊状敷于脐处,每日换药1次。推补脾土、推板门、摩腹、揉脐、推三关。虚寒泻,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腹痛剧用肉桂0.5g,川椒粉0.5g,纳入脐中用胶布外贴,揉丹田,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作艾条温和灸,双侧大肠俞各拔罐1个,日1次,每次5~10分钟。58例患儿,1日内止泻30例,2日内止泻26例,3日内止泻2例,效果满意。

    详见《黑龙江中医药》2002年卷1期45~46页,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