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消化病学
编号:101619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分离出的,为小儿出血性肠炎的重要病原。

    【病因】

    EHEC的主要O抗原为157、26、111。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目前不断发现其他型菌株与出血性肠炎的关系。O157∶H,具有含60MD质粒的纤毛,此纤毛能与Henle407细胞粘附。EHEC能产生一种细胞毒素,对Hela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在肠道能使肠粘膜细胞坏死,引起组织病变。分泌的毒素中有一种称志贺氏样毒素,与志贺痢疾杆菌I型产生的毒素相似。

    【流行特征】

    可引起流行性及散发性出血性肠炎,主要发生在小儿。晚近报道在阿尔及尼亚引起303例儿童出血性腹泻,其中23%粪便中存在可中和的志贺氏样毒素(SLT-I或Ⅱ)。另有报道EHEC引起22例流行性出血性肠炎。对在世界各地发病情况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发病机制】

    EHEC引起肠道侵袭性病变,主要在结肠部位。晚近研究认为ETEC产生的志贺样毒素与肠壁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损伤,同时激发局部细胞因子TNF、LPS及IL1β增加。这些细胞因子又增强受体对毒素的敏感性,促使血管损伤进一步加重。此毒素尚作用于其他脏器内皮细胞,激发产生细胞因子,引起局部损伤。有关引起血管出血情况尚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表现】

    起病急,常不发热或有低热,伴腹痛、腹泻。粪便初呈水样,继之呈血性,鲜红色,量中等。病程7~10d,有时可延长达12d。部份患者感染后1周发生溶血性尿毒症征群。

    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张力低下。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升结肠、横结肠粘膜下水肿。

    【诊断说明】

    依赖出血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及粪便培养阳性可诊断。有条件的情况宜进一步测定EHEC的志贺样毒素。

    【治疗说明】

    同其他大肠杆菌性肠炎。轻者自限。饮食宜以流质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