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肿瘤学
编号:10162002
大脑镰脑膜瘤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w矢状窦旁和大脑镰脑膜瘤是脑膜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4以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球状肿瘤,大小不等,其表面有光滑完整的包膜覆盖或具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瘤与上矢状窦旁的硬膜或大脑镰粘着,肿瘤嵌入脑内,但仍有一小部分露于表面。肿瘤可仅向一侧生长,也可向两侧生长,部分大脑镰脑膜瘤有时埋藏较深,在脑表面不易发现。有时一部分肿瘤可嵌入上矢状窦,引起矢状窦的部分或完全阻塞。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发病频数是大脑镰旁脑膜瘤的4倍,前者以合体型较多见,后者以纤维型较多见,大脑镰脑膜瘤有时呈哑铃状,手术中应尽量将附着的大脑镰一并切除以预防肿瘤复发。巨大的矢旁脑膜瘤可阻塞蛛网膜粒以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矢状窦旁和大脑镰脑膜瘤的血供与硬脑膜和脑内血管有关,主要是两侧大脑前动脉,而且也与上矢状窦有关,因此血供较丰富。特别是上矢状窦部分或完全阻塞时侧支循环更发达。

    按肿瘤与矢状窦或大脑镰相粘的部位分为前、中、后1/3等三种,它们的临床症状不同。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可有强握反射及摸索动作,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诙谐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或肢体运动障碍。位于中1/3者,可出现对侧下肢、上肢的瘫痪,对侧下肢或上肢的局限性癫痫,也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早期有时往往先引起一侧的下肢无力,特别是踝关节活动障碍,此时由于患者并无脑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腓神经损伤。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影响旁中央小叶时可出现排尿障碍。位于后1/3者除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局限体征可不明显,有时可有对侧下肢的感觉异常,如针刺感、发热感,这种感觉可呈发作性。扩展至邻近区域,随之出现意识丧失,构成癫痫发作前兆,也可引起对侧视野缺损。

    脑血管造影可见胼胝体周围动脉和胼胝体边缘动脉的局部变形移位,特别典型的是矢状窦中1/3肿瘤使这两动脉相互分开成蟹钳状(图56-7)。CT片可使肿瘤的前后位置,是否向两侧生长以及形态,大小,血供状态更清晰可见(图56-8)。

    矢状窦旁和大脑镰脑膜瘤都能手术切除,因大脑皮质的静脉大多汇入矢状窦,尤其是中1/3段的矢状窦及其汇入静脉,皆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所以术前必须明确肿瘤的位置在矢状窦的一侧还是两侧,上矢状窦有无栓塞,栓塞是否完全,侧支循环与肿瘤的血供来源。可借脑血管造影和矢状窦造影检查判明上述情况。除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外,若肿瘤已长入窦内,而窦尚未完全阻塞,宁可保留部分瘤组织,不作全切除,待以后复发,矢状窦已完全阻塞时再彻底切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