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内 科 > 意外事故
编号:10162033
急性放射病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遭受体外大剂量强穿透力射线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全身照射引起的损伤,称为外照射急性放射病(external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通常称为急性放射病。引起急性放射病的下限辐射剂量一般为1Gy(戈瑞)*。辐射敏感性高,受照剂量在0.6~0.8Gy时也有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者。

    【病因】

    γ射线、X射线和中子为强穿透力射线,照射于人体可产生高生物效应,导致急性放射病。主要发生在核爆、核电反应堆失控和辐照设施如60钴(Co)、137铯(Cs)辐射源、加速器等意外事故中。核燃料235铀(U)、239钚(Pu)等核裂变失控时,产生高温、高压和高强度束冲击波,同时释放出大剂量率γ射线、中子和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除引起烧伤、冲击伤外,在爆心周围一定范围内有急性放射病发生。如广岛1.25万吨级235U原子弹和长崎2.2万吨级239Pu原子弹爆炸后,距爆心1km内急性放射损伤多,2km以外急性放射损伤明显减少,两地共死伤30余万人。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反应堆爆炸事故中,134人受到0.8Gy以上外照射发生急性放射病,死亡31人。此外,由于60Co、137Cs源丢失和辐照装置事故等所致急性放射病,也时有发生。国外事故性受1Gy以上照射而发生的急性放射病在100例以上。我国也曾发生多起辐射意外事故,40余人遭受大剂量照射而患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病。在临床因治疗需要以γ射线作全身或全淋巴结照射时,也可产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 百拇医药
    【发病机制】

    电离辐射包括电磁辐射(γ射线、X射线)和粒子辐射(α粒子、β粒子、中子、质子、负π介子、正电子等)。γ射线、X射线和不带电中子穿透力强,可穿透皮肤作用于内脏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引起损伤。α粒子、β粒子是带电粒子,尤其α粒子是氦核(4He2),质量重,穿行距离短,单位距离吸收能量多,故具有很高的电离密度,摄入体内引起周围组织和细胞损伤重。

    (一)对分子的作用 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大分子吸收能量后,发生激发、电离,引起化学键断裂,生成大分子自由基。体内大量的水分子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后,被电离、激发、共价键断裂,生成氢自由基(H)、羟自由基(OH)、H2、H2O2与水合电子(e-1aq)。继而生成性质活泼的氧自由基,可氧化机体内生物大分子,并可诱发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大量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破坏。

    脱氧核糖核酸(DNA)受电离辐射直接作用或OH的作用,氢键断裂结构破坏,可导致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 百拇医药
    OH与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芳香族、含硫氨基酸)作用,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影响蛋白质的活性,酶和受体等的功能。

    不饱和脂肪酸受射线直接和OH等作用,生成大量脂质过氧化物与其分介产物丙二醛,可致膜结构损伤,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三磷酸腺苷的生成。

    (二)对细胞的影响 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与细胞增殖周期长短有关,造血干细胞、小肠隐窝细胞、精原细胞、繁殖期卵泡颗粒细胞、晶体上皮等细胞周期短,对射线敏感性高。淋巴细胞也呈高度辐射敏感性。多能结缔组织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度辐射敏感。可逆转的分裂后细胞,如上皮、肝、肾、胰、汗腺、肾上腺、垂体等有较强的抗辐射力。神经原、骨骼肌细胞等分化高,细胞周期长,对电离辐射抗性最强,在大剂量照射下导致细胞间期(非增殖期)死亡。辐射敏感细胞增殖迅速,在较低剂量照射后即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

    染色体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故对电离辐射敏感。照射后引起染色体结构改变,一般称为染色体畸变,如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可见双着丝粒体、粒环、末端缺失、臂间倒位等畸变,与辐射剂量有关。
, 百拇医药
    (三)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不同器官的实质细胞对辐射敏感性不同。大剂量照射后,实质细胞明显减少,再生不全,常代以纤维化组织。间质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可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器官功能下降。

    1.造血器官是电离辐射的主要靶器官,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很高,照射后骨髓造血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其中幼红细胞与淋巴细胞影响最早,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次之,血窦也有明显破坏。但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骨髓细胞有较强的再生修复能力,5Gy照射时,正常人骨髓细胞中10%左右可活存,因而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度过极期后,骨髓细胞有可能很快增殖,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2.淋巴细胞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脾、胸腺、淋巴结和肠道淋巴滤胞等组织淋巴细胞减少或完全消失,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均敏感,但B细胞周期死亡较T细胞快,抑制性T细胞(Ts)敏感性高于辅助性T细胞(TH)。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致感染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凝血系统在大剂量照射后早期可被激活,血小板聚集反应增强,血液粘滞性升高,出现血液高凝性改变,导致微小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成为极期辐射损伤的加重因素。极期时由于凝血因子消耗增多而生成不足,血小板减少、聚集功能降低,常导致出血综合征。

    4.消化系统以小肠对电离辐射最为敏感,依次为食管、胃、结肠、直肠、口腔。小肠隐窝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肠壁变薄。但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力强,恢复快,照后5日已可再生。

    5.内分泌系统中垂体前叶照后初期分泌细胞增多,分泌功能增强,数日后渐减退。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功能照射后增强,后渐减弱。性腺对射线很敏感,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消失快,3Gy以上照射即可产生永久性不育。而分泌性激素的间质细胞对射线反应较慢或不敏感。女性受辐射不仅破坏生殖上皮细胞,也影响卵巢滤泡,使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代谢紊乱。1.25Gy照射可引起停经,3Gy以上照射有可能发生永久性不育。

    6.神经系统在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兴奋,有烦躁、恐惧、头痛、失眠等症状。以后进入抑制期,最后功能恢复。致死剂量照射,由于炎症、水肿或栓塞可引起下丘脑、间脑、延髓、交感神经节、心脏、肠壁副交感神经节功能与形态变化。超致死剂量照射,小脑颗粒细胞坏死,大脑水肿、出血,发生运动功能失调、定向障碍、四肢抽搐,甚至昏迷。
, 百拇医药
    7.皮肤的辐射损伤先出现的是小血管扩张,并可能伴有水肿与表皮细胞退变。约一周后,血管损伤,皮下组织间液体潴留可形成水疱。表皮及真皮层细胞坏死、脱落后可形成溃疡。

    【临床表现】

    根据辐射剂量,基本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急性放射病可分为骨髓型(造血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具有病因明确、起病急、病程呈阶段性发展等临床特点。典型的急性放射病病程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一)骨髓型(造血型)急性放射病(bone marrowforn or Hematopoietic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受照剂量在1~10Gy,基本病理改变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感染和出血。在核辐射事故病例中,以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为多,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急性放射病。
, 百拇医药
    1.轻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1~2Gy辐射剂量,症状轻,分期不明。初期可出现乏力、头晕、失眠、嗜睡、食欲减退和恶心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绝对值3日内维持在1000/mm3。假愈期症状消失。极期可有轻度恶心或呕吐、低热,外周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白细胞最低值在3000/mm3,血小板最低值在50,000/mm3,无明显出血症状。骨髓象改变轻,早期呈粒系造血活跃,粒红比例增加。经治疗和休息,一般在一个半月左右逐渐恢复健康。

    2.中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2~4Gy辐射剂量,症状较明显,分期清楚。照射后2~3小时出现全身乏力、头昏、恶心、呕吐等初期症状。外周血白细胞照后反应性升高,24小时恢复原来水平,淋巴细胞绝对值3日内减至750/mm3左右。3~4日进入假愈期,持续3~4周。临近极期时出现脱发,继以高热、感染和出血等症状,出血多见于皮肤易磨擦部位,皮肤毛细血管负压脆性试验阳性。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照后5周左右达最低值,白细胞为2000/mm3左右,血小板为30,000/mm3左右。经积极治疗2月左右进入恢复期,症状减轻,全身情况逐渐好转,轻度贫血恢复稍晚,生殖功能恢复需1年以上。
, 百拇医药
    3.重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4~6Gy辐射剂量,属半数致死剂量范围,症状明显,呈典型急性放射病病程经过。初期除全身乏力、头昏、食欲减退等症状外,腮腺肿大,出现较重的呕吐,可有腹泻。外周血白细胞呈照后反应性升高后逐渐减少,一周内减少至2500/mm3,淋巴细胞绝对值3日内降至500/mm3。假愈期短,持续2~3周,可有中度发热。极期症状明显,出现毛发脱落、精神萎糜、恶心呕吐、厌食、消瘦、高热和出血等。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口腔、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和渗血,甚至出现柏油样便。外周血细胞急剧减少,照后一月左右降至最低值,白细胞为1000/mm3或以下,血小板为10000/mm3。由于严重的感染和出血,常可导致死亡。经积极治疗可存活,恢复期也较长,可有中度贫血。生殖功能恢复需2年以上,甚至造成不育。

    4.极重度急性放射病 受照6~10Gy辐射剂量,属绝对致死剂量,病情发展快,症状重,病程短。照后1小时内即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腮腺肿大,淋巴细胞绝对值迅速减少,3日内降至250/mm3。假愈期不明显,照后第2周即进入极期,出现拒食、呕吐、腹泻、高热、感染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周血细胞急剧下降,第2周即达最低值,白细胞降至500/mm3或以下,血小板降至10,000/mm3以下。患者迅速消瘦、精神萎糜,并发严重感染出血而死亡。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可能存活。患者恢复较差,常残留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性白内障、口咽干燥、骨代谢障碍和生殖能力丧失等后遗症。
, 百拇医药
    (二)肠型急性放射病(intestinal form of acuteradiation sictenoss) 一次遭受10Gy以上超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基本病变为肠粘膜坏死脱落。照后半小时即可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腹痛和水、电解质代谢严重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急剧下降,3日内降至250/mm3以下。假愈期不明显,经3~5日的症状稍有缓解后,迅速进入极期,症状加重,日达20余次的腹泻呈喷射状、血水样便,伴里急后重,有时可见脱落的肠粘膜组织,常可发生肠麻痹、肠套叠、肠穿孔和腹膜炎等并发症。外周血细胞下降较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更为严重,一周内白细胞可降至1000/mm3以下。严重脱水、酸中毒和尿闭、微循环障碍,患者多在2~3周因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三)脑型急性放射病(cerebr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teness) 一次遭受50Gy以上辐射剂量全身照射,病情发展快,病程短。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肌肉震颤、不规则抽搐、眼球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多在1~3日出现昏迷,循环衰竭、休克而死亡。
, 百拇医药
    有学者将辐射剂量全身照射达20~50Gy,出现以心、血管损伤为基本病变的急性放射病,称为心血管型或毒血症型放射病(cardiovascular or toxemic form ofacute radiation sickness)。严重程度介于肠型和脑型之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急性循环衰竭症状,多死于心源性休克。

    大剂量射线照射后,除造成全身急性放射损伤外,受照皮肤可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初期皮肤刺痒、灼热、出现红斑,水肿。几天后进入假愈期,症状缓解、红斑消退。2~3周进入极期,出现真性红斑、渗出、水泡,损伤较重时,可合并感染,发生溃疡。恢复期皮肤色素沉着,残留不同程度的皮肤萎缩和瘢痕。重度皮肤损伤形成的溃疡可长期不愈或反复发生,形成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诊断说明】

    依据受照状况、辐射剂量估算、初期反应和实验室敏感指标检查,对大剂量射线受照患者的损伤类型、严重程度进行早期诊断。
, 百拇医药
    (一)辐射剂量估算 快速、准确估算患者的受照剂量是急性放射病伤情分类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在未得到准确受照剂量之前,依据辐射源的类型、强度、患者受照时的体位、与辐射源的距离、受照时间、有无防护等,按下列公式可粗略估算照射量率。照射量率=照射量率常数*×辐射源的放射性活度(贝可)**/病人与辐射源的距离2(cm2)(库仑、千克-1·时-1)***

    * 几个常用辐射源的照射量率常数为60钴9.24×10-11,137铯2.30×10-11,192铱3.29×10-11,226镭5.78×10-11,单位为库仑/公斤·小时·贝可。

    ** 1居里(ci)=3.7×1010贝可。

    ***射线能量接近1百万电子伏(Mev)时(如60钴等),人体吸收剂量1Gy接近2.58×10-2库仑·千克-1(或100仑)。
, http://www.100md.com
    物理剂量测定可检验个人佩戴的剂量仪和对手表红宝石或与患者同时受照射的有机钮扣、陶瓷等其他物品作热释光或顺磁共振(ESR)测定估算辐射剂量,必要时应做现场模拟测试。在不均匀照射条件下,可估算患者各部位的辐射剂量,再按红骨髓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数法,计算出等效全身均匀剂量。

    对受照者的生物样品进行测定以估计其辐射剂量,称为"生物剂量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常用的"生物剂量计",检测双着丝粒和环畸变按二次多项式方程(Y=C+αD+βD2)计算辐射剂量。在0.25~5Gy辐射剂量范围内,可获得较为可靠的剂量估算。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需经3~5天才能得出估算结果,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早熟凝集染色体(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分析技术可在24小时内报告估算结果,适用于核辐射事故应急救治中。CB法(松胞素B,cytochalasinB)检测淋巴细胞的微核率随辐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可作为辅助"生物剂量计。"

, http://www.100md.com     (二)初期症状 患者初期症状是急性放射病分型、分度诊断的依据之一。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常见的初期症状为乏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偶有1~2次呕吐一般为中度,多次呕吐可能为重度,频繁呕吐伴有腹泻提示病情严重。肠型急性放射病初期症状除频繁呕吐外,伴有剧烈腹痛、腹泻。脑型急性放射病初期即见共济失调,肌紧张增强,强直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各型急性放射病的主要临床诊断依据见表12-3。在不均匀照射病例中,如腹部受照剂量较大,也可出现 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此外,初期皮肤反应可作为受照剂量辅助诊断指标,如眼睑、颜面皮肤受照数小时出现红斑、提示受到4~6Gy照射,应考虑急性放射病的可能。

    表12-3 各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骨髓型

    肠型

    脑型
, 百拇医药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辐射剂量(Gy)

    1~2

    2~4

    4~6

    6~8

    >10

    >50

    初期

    呕吐
, 百拇医药
    -

    +

    ++

    +++

    +++

    +++

    腹泻

    -

    -

    -~+

    +~++

    +++

    +~++

    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震颤、抽搐
, 百拇医药
    -

    -

    -

    -

    -

    +++

    极期

    开始时间(天)

    不明显

    20~30

    15~25

    <10

    3~6

, 百拇医药     立即

    口咽炎

    -

    +

    ++

    ++~+++

    -~+++

    -

    最高体温(℃)

    <38

    38~39

    >39

    >39
, 百拇医药
    ↑或↓

    ↓

    脱发

    -

    +~++

    +++

    +~+++

    -~+++

    -

    出血

    -

    +~++

    +++

, http://www.100md.com     -~+++

    -~++

    -

    柏油便

    -

    -

    ++

    +++

    -~++

    ±

    血水便

    -

    -

    -
, http://www.100md.com
    -

    +++

    +

    腹泻

    -

    -

    ++

    +++

    +++

    +++

    拒食

    -

    -

    ±
, 百拇医药
    +

    +

    +

    衰竭

    -

    -

    ++

    +++

    +++

    +++

    白细胞最低值(/mm3)

    >2000

    1000~2000
, http://www.100md.com
    <1000

    <500

    血小板最低值(/mm3)

    5万

    3万

    1万

    <1万

    受照剂量,下限(Gy)

    1.0

    2.0

    4.0

    6.0

    10.0
, 百拇医药
    50.0

    注:+、++、+++分别表示轻、中、重。

    (三)实验室检查 对早期诊断有参考意义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有: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减少速度和数量与受照剂量有关,3日内<500/mm3提示为重度急性放射病以上。

    2.外周血白细胞值和血红蛋白 照后白细胞进行性减少的程度、最低值和最低值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1000/mm3提示病情较重,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照后2~5天内升至110%以上有可能发生肠型急性放射病。

    3.骨髓象 大剂量照射后早期有核细胞总数减少,粒/红比值先增高,随后抑制;有核细胞分裂指数下降,与受照剂量有关,受半致死量照射可下降为1‰,降为零可能受致死剂量照射。
, 百拇医药
    4.血尿生化指标 早期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血肌酸激酶、丙二醛含量增高和尿牛磺酸、β-氨基异丁酸、肌酸排泄量增加等对判断伤情有一定意义。

    核武器和核反应堆爆炸时,在放射性物质沾染地区作业或停留过久的人员,除遭受大剂量γ射线、中子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病外,还可遭受到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进入体内的污染,引起内照射损伤。放射性核素在组织器官分布不同,如131碘主要蓄积在甲状腺、99钼、210钋主要蓄积在肝脏,144铈主要蓄积在肝、骨,90锶、239钚主要蓄积在骨骼,而137铯、3H则全身均匀分布。对这些患者应进行体表放射性监测,并采集血、尿、粪、痰液和口腔、鼻腔、伤口分泌液等生物标本,进行放射性核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条件时可应用全身计数器进行整体检查,对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内照射剂量和蓄积器官的内照射损伤作出诊断。

    【治疗说明】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特点,尽早采取合理的积极治疗措施。骨髓型轻度急性放射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予以住院观察给予维生素C、E等自由基清除剂和对症治疗,应用中医益气养血法促进康复。对于肠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为原则,可予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解毒、镇静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措施。主要治疗对象是骨髓型中、重度和极重度急性放射病,应收入具有严格保护性隔离措施(如层流洁净)的病房,予以中西医综合治疗。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对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按病程进展,主要治疗措施如下:
, 百拇医药
    (一)初期 及早应用抗放药物和清除自由基的药物。苯甲酸雌二醇(1mg,肌肉注射,立即)、雌三醇(10mg,肌肉注射,立即)等雌激素类药物对造血干细胞有促进增殖和分化作用,与茜草片合用(200mg,口服,2~3日一次,共3~5次)可提高治疗效果;α2-巨球蛋白有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粒细胞氧自由基释放与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促进损伤修复,3ml/支,肌肉注射,每日一次,1~2周后改为隔日一次,持续1~2月。2,6二丁基-4甲基苯酚(原苏联学者研制,名为ИOHOЛ)为过氧化物抑制剂,可减轻DNA降解,对肠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20%甘露醇200ml静脉缓慢滴注,可帮助清除羟自由基。改善微循环障碍措施可早期阻断继发损伤的病理因子,促进辐射损伤的治愈,减少微血栓形成,预防DIC。如益气祛瘀的中药,10%低分子右旋糖酐0.5~1L加2~4g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使已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氢化考的松(200~300mg+5%葡萄糖0.5L,静脉滴注)可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渗出,防止早期出血,常用于极重度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早期治疗。此外,病人有烦躁、呕吐等症状时,应用镇静、止吐等对症药物。如辐射剂量在9Gy以上的极重度偏重骨髓型或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由于造血功能难以恢复,有HLA相合的合适供者时,可考虑同种骨髓移植,以照后5~10天为宜(参阅"骨髓移植")。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等)对造血抑制有促进恢复作用,在几起急性放射病事故病例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适用于中、重度和极重度偏轻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宜尽早应用。
, http://www.100md.com
    (二)假愈期 以保护造血功能,预防感染和出血为主。合理调配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类易消化食物,并注意补充必需微量元素。保护造血可用各种维生素、叶酸、肌苷、核昔酸、三磷酸腺苷、辅酶A以及益气养阴补血一类中药,如六味地黄丸、生脉散、黄芪当归汤、紫河草等。预防感染需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注意口腔清洁,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当白细胞低于3000/mm3时,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预防出血可应用保护微血管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路丁、止血敏等,女性病人月经前可用丙酸睾丸酮,50mg,肌肉注射。当白细胞低于2000/mm3、血小板低于50,000/mm3,可输注新鲜全血,每次200~300ml。

    (三)极期 应积极抗感染、抗出血和全身支持治疗。根据细菌学检查或对感染源的估计,应用广谱杀菌药物特别要注意应用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药物。注意防治霉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可用酮康唑、无环鸟苷(Acyclovir)等药。必要时应定期静脉滴注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或胎盘丙种球蛋白,(一般每1~3天静脉滴注2~5g,必要时9g/d),以提高机体被动免疫力,有效控制感染。如白细胞低于1000/mm3、血小板低于20,000/mm3或有严重出血,可输注经15~25Gyγ线照射的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悬液。呕吐、腹泻严重时,应及时纠正失水、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衰竭。对拒食病人,应静脉补给营养,如复方氨基酸,脂肪悬液,血浆等,可考虑应用Hickman导管插管以长时间维持输液。需注意输液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太快,以防止肺水肿。胃肠道症状明显的病人,需注意缓解胃肠症状,防止肠套迭。
, http://www.100md.com
    (四)恢复期 患者一般情况好转,但免疫功能低下和贫血,需防止再感染,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此外,应积极预防辐射晚期效应,如脑水肿、眼晶体混浊,唾液腺萎缩、骨质疏松和性功能衰退等。可应用维生素A、B、C、D、E、植物多糖、强壮补血制剂(含铁、微量元素等)、富钙制剂和益气补肾中药。必要时可应用蛋白质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25mg,肌注,每周二次。

    注意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除一般全身治疗外,加强局部保护措施,预防水疱感染。

    【预防说明】

    战争中核袭击时,如有警报,应尽可能找到地下室、人防工事或较坚固房屋墙角下、床下、桌下等隐蔽场所。在开阔地带时如已发现闪光,应立即卧倒,迅速闭眼,背向爆心,以衣服遮盖皮肤暴露部位,防止烧伤或放射性沾染。感到有热浪时,暂时减少呼吸,防止呼吸道烧伤。待瞬时光辐射、核辐射、冲击波过去后,迅速退出爆区和放射性烟云经过地带,以减少放射性落下灰的照射和沾染。
, 百拇医药
    平时应严格执行辐射防护规定。加强对辐射源与核素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防护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照射前应用抗辐射预防药可取得减轻辐射损伤的效果,常用药物有:盐酸胱胺〔双-(β-氨乙基)二硫〕,一次剂量1.0g,口服,照射前1小时服用,服药后1~2.5小时之间有效;二乙基硫辛酰胺(抗206),一次剂量300mg,肌肉注射,照射前1~9小时应用;雌三醇,一次剂量10mg,肌肉注射,照射前10天应用;苯甲酸雌二醇,一次剂量1mg,肌肉注射,照射前3天应用。

    如需通过污染区,可事先口服碘化钾100mg,阻止碘核素在甲状腺内蓄积。如已有放射性物质进入消化道,应选用洗胃、催吐和缓泻药,并口服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钙、硫酸钡等吸附剂,以减少吸收。口服褐藻酸钠(每日10g,3次),可减少锶核素吸收。口服普鲁士兰(每日1g,3次),可减少铯核素吸收。核素进入呼吸道,需用棉签拭去鼻内沾染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入促排药物气溶胶,服用祛痰剂等。核素污染皮肤伤口,先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如清洗效果差,应考虑外科扩创术。万一核素已被吸收,应给予促进排泄药物:碘核素尽早给予碘化钾,锶核素给于S186(我国合成的多磷酸类化合物),每日0.5~1.0g,肌肉注射,3日一疗程;烯土族元素给予络合剂DTPA-Na3Zn或"促排灵"每日0.5~1g,肌肉注射,3日一疗程。氢核素给予大量饮水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