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疾状。古人根据病因及症状不同而命名,如《诸病源候论》有伤寒鼻衄、时气鼻衄、热病鼻衄、温病鼻衄、虚劳鼻衄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五脏衄、酒食衄、折伤衄等。伤寒太阳病的"红汗"、妇科病"经行衄血"(或称"倒经")也都属于鼻衄的范畴。鼻衄严重者,又称"鼻洪"或"鼻大衄"。因鼻部损伤引起者,已在上节中论述,本节只讨论因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鼻衄。
【病因】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鼻衄的产生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临床上,鼻衄与肺、胃、肝、肾、脾关系较密切,分述如下:
1.肺经热盛 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 百拇医药
2.胃热炽盛 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于脉外,而为鼻衄。《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也说:"病者饮酒过多,及啖炙煿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
3.肝火上逆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疡科心得集》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
4.肝肾阴虚 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证因脉治》卷二说:"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景岳全书》卷三十也说:"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
, 百拇医药
5.脾不统血 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衄。
【临床表现】
鼻衄的辨证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色泽的红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状。治疗上,宜急则治其标,先用外治法止其血,再辨证求因,配合内治法。
1.肺经热盛
主证 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焮热感,兼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证候分析:邪热灼伤鼻窍脉络,则鼻衄;气热则血热,故血色鲜红;热邪在表,故出血量不甚多,点滴而出;热邪犯肺,伤及肺津,故鼻腔干燥,口干,咳嗽痰少;舌尖边红,脉数为肺脏有热;邪热在表,故脉浮。
, http://www.100md.com
2.胃热炽盛
主证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证候分析:胃之经脉上循于鼻,胃热炽盛,火热内燔,迫血外溢,故鼻衄,因阳明之火最盛,故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热烁胃阴,故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黄厚而干。热盛于里,故舌红,脉洪大而数。
3.肝火上逆
主证 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藏血,肝火上逆,火邪迫血外溢,故见鼻衄量多,色深红。肝火炎上,扰于清窍,故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舒,故胸胁苦满,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热之象。
, 百拇医药
4.肝肾阴虚
主证 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血络,故鼻衄,时作时止;虚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眼花、耳鸣;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故见心悸,失眠多梦。口干少津,舌质嫩红或绛,舌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证。
5.脾不统血
主证 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气不摄血,故血渗渗而出,因无热象,故血色淡,气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脾虚运化失健,故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均是脾虚气弱之象。
, 百拇医药
【诊断说明】
鼻衄是因鼻中出血的症状而命名,有此症状者,便可诊为鼻衄,一般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必须排除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由鼻腔流出者,切忌将肺、胃、咽喉的出血误诊为鼻衄。
【治疗说明】
鼻衄的辨证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色泽的红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状。治疗上,宜急则治其标,先用外治法止其血,再辨证求因,配合内治法。
1.肺经热盛
主证 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焮热感,兼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证候分析:邪热灼伤鼻窍脉络,则鼻衄;气热则血热,故血色鲜红;热邪在表,故出血量不甚多,点滴而出;热邪犯肺,伤及肺津,故鼻腔干燥,口干,咳嗽痰少;舌尖边红,脉数为肺脏有热;邪热在表,故脉浮。
, http://www.100md.com
治疗 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选用桑菊饮加丹皮、白茅根、山栀炭等。方中以桑菊饮清热宣肺,丹皮、白茅根、山栀炭凉血止血。
2.胃热炽盛
主证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证候分析:胃之经脉上循于鼻,胃热炽盛,火热内燔,迫血外溢,故鼻衄,因阳明之火最盛,故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热烁胃阴,故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黄厚而干。热盛于里,故舌红,脉洪大而数。
治疗 宜清泄胃火,凉血止血,选用犀角地黄汤加石膏、知母,大便燥结者加大黄、瓜蒌仁以通腑泄热。
3.肝火上逆
主证 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百拇医药
证候分析:肝藏血,肝火上逆,火邪迫血外溢,故见鼻衄量多,色深红。肝火炎上,扰于清窍,故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舒,故胸胁苦满,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热之象。
治疗 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选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玫瑰花。可酌情加犀角、生石膏、黄连、竹茹、青蒿等以清泻上炎之火。
4.肝肾阴虚
主证 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血络,故鼻衄,时作时止;虚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眼花、耳鸣;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故见心悸,失眠多梦。口干少津,舌质嫩红或绛,舌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证。
治疗 宜滋养肝肾,凉血止血,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旱莲草、藕节、阿胶等。若耗血多,宜胶艾四物汤。
, 百拇医药
5.脾不统血
主证 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气不摄血,故血渗渗而出,因无热象,故血色淡,气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脾虚运化失健,故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均是脾虚气弱之象。
治疗 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选用归脾汤去生姜,加侧柏叶、地榆等。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总因鼻中出血而使营血耗伤,故出血多者,每见血虚之象,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故除按以上辨证用药外,可配合和营养血之法,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若因阴血耗伤,涉及阳气,以致阳气衰微者,应用补气摄血之法,救逆扶危,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对鼻出血的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下来。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血液遇寒凉而凝泣,流动减缓,故可减其涌溢之势,而达止血目的。
(2)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减少上炎的作用,而协助止血。
(4)滴鼻法:香墨浓研,滴入鼻中。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或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也有协助止血作用。
(5)吹鼻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药末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而达到止血目的。亦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堵塞法。
, 百拇医药
【保健说明】
(1)鼻衄病人情绪多较烦躁、紧张,因此,安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以使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止血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损伤。
(2)遇有活动性出血病人,要首先制止其出血,然后才做必要的检查,以寻找出血原因,审因论治。必要时请其他科会诊。根治引起鼻衄的内科疾病。
(3)对出血病人,一般可采用半卧位,既有助于止血,又便利于医生检查、操作。
(4)禁忌饮食辛燥刺激的食物,以免资助火热,加重病情。
对鼻衄的预防方面,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邪,天气干燥时,饮服清润饮料;避免进食辛辣燥热食物;在情志调节方面,尤忌暴怒。除此要去除挖鼻习惯,避免鼻部损伤。, http://www.100md.com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疾状。古人根据病因及症状不同而命名,如《诸病源候论》有伤寒鼻衄、时气鼻衄、热病鼻衄、温病鼻衄、虚劳鼻衄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五脏衄、酒食衄、折伤衄等。伤寒太阳病的"红汗"、妇科病"经行衄血"(或称"倒经")也都属于鼻衄的范畴。鼻衄严重者,又称"鼻洪"或"鼻大衄"。因鼻部损伤引起者,已在上节中论述,本节只讨论因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鼻衄。
【病因】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鼻衄的产生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临床上,鼻衄与肺、胃、肝、肾、脾关系较密切,分述如下:
1.肺经热盛 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 百拇医药
2.胃热炽盛 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于脉外,而为鼻衄。《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也说:"病者饮酒过多,及啖炙煿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
3.肝火上逆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疡科心得集》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
4.肝肾阴虚 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证因脉治》卷二说:"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景岳全书》卷三十也说:"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
, 百拇医药
5.脾不统血 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衄。
【临床表现】
鼻衄的辨证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色泽的红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状。治疗上,宜急则治其标,先用外治法止其血,再辨证求因,配合内治法。
1.肺经热盛
主证 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焮热感,兼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证候分析:邪热灼伤鼻窍脉络,则鼻衄;气热则血热,故血色鲜红;热邪在表,故出血量不甚多,点滴而出;热邪犯肺,伤及肺津,故鼻腔干燥,口干,咳嗽痰少;舌尖边红,脉数为肺脏有热;邪热在表,故脉浮。
, http://www.100md.com
2.胃热炽盛
主证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证候分析:胃之经脉上循于鼻,胃热炽盛,火热内燔,迫血外溢,故鼻衄,因阳明之火最盛,故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热烁胃阴,故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黄厚而干。热盛于里,故舌红,脉洪大而数。
3.肝火上逆
主证 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藏血,肝火上逆,火邪迫血外溢,故见鼻衄量多,色深红。肝火炎上,扰于清窍,故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舒,故胸胁苦满,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热之象。
, 百拇医药
4.肝肾阴虚
主证 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血络,故鼻衄,时作时止;虚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眼花、耳鸣;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故见心悸,失眠多梦。口干少津,舌质嫩红或绛,舌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证。
5.脾不统血
主证 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气不摄血,故血渗渗而出,因无热象,故血色淡,气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脾虚运化失健,故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均是脾虚气弱之象。
, 百拇医药
【诊断说明】
鼻衄是因鼻中出血的症状而命名,有此症状者,便可诊为鼻衄,一般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必须排除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由鼻腔流出者,切忌将肺、胃、咽喉的出血误诊为鼻衄。
【治疗说明】
鼻衄的辨证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色泽的红淡以及全身其他症状。治疗上,宜急则治其标,先用外治法止其血,再辨证求因,配合内治法。
1.肺经热盛
主证 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焮热感,兼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证候分析:邪热灼伤鼻窍脉络,则鼻衄;气热则血热,故血色鲜红;热邪在表,故出血量不甚多,点滴而出;热邪犯肺,伤及肺津,故鼻腔干燥,口干,咳嗽痰少;舌尖边红,脉数为肺脏有热;邪热在表,故脉浮。
, http://www.100md.com
治疗 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选用桑菊饮加丹皮、白茅根、山栀炭等。方中以桑菊饮清热宣肺,丹皮、白茅根、山栀炭凉血止血。
2.胃热炽盛
主证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证候分析:胃之经脉上循于鼻,胃热炽盛,火热内燔,迫血外溢,故鼻衄,因阳明之火最盛,故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热烁胃阴,故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黄厚而干。热盛于里,故舌红,脉洪大而数。
治疗 宜清泄胃火,凉血止血,选用犀角地黄汤加石膏、知母,大便燥结者加大黄、瓜蒌仁以通腑泄热。
3.肝火上逆
主证 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百拇医药
证候分析:肝藏血,肝火上逆,火邪迫血外溢,故见鼻衄量多,色深红。肝火炎上,扰于清窍,故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舒,故胸胁苦满,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热之象。
治疗 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选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玫瑰花。可酌情加犀角、生石膏、黄连、竹茹、青蒿等以清泻上炎之火。
4.肝肾阴虚
主证 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伤及血络,故鼻衄,时作时止;虚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眼花、耳鸣;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故见心悸,失眠多梦。口干少津,舌质嫩红或绛,舌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证。
治疗 宜滋养肝肾,凉血止血,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旱莲草、藕节、阿胶等。若耗血多,宜胶艾四物汤。
, 百拇医药
5.脾不统血
主证 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气不摄血,故血渗渗而出,因无热象,故血色淡,气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脾虚运化失健,故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均是脾虚气弱之象。
治疗 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选用归脾汤去生姜,加侧柏叶、地榆等。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总因鼻中出血而使营血耗伤,故出血多者,每见血虚之象,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故除按以上辨证用药外,可配合和营养血之法,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若因阴血耗伤,涉及阳气,以致阳气衰微者,应用补气摄血之法,救逆扶危,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对鼻出血的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下来。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血液遇寒凉而凝泣,流动减缓,故可减其涌溢之势,而达止血目的。
(2)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减少上炎的作用,而协助止血。
(4)滴鼻法:香墨浓研,滴入鼻中。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或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也有协助止血作用。
(5)吹鼻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药末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而达到止血目的。亦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堵塞法。
, 百拇医药
【保健说明】
(1)鼻衄病人情绪多较烦躁、紧张,因此,安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以使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止血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损伤。
(2)遇有活动性出血病人,要首先制止其出血,然后才做必要的检查,以寻找出血原因,审因论治。必要时请其他科会诊。根治引起鼻衄的内科疾病。
(3)对出血病人,一般可采用半卧位,既有助于止血,又便利于医生检查、操作。
(4)禁忌饮食辛燥刺激的食物,以免资助火热,加重病情。
对鼻衄的预防方面,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邪,天气干燥时,饮服清润饮料;避免进食辛辣燥热食物;在情志调节方面,尤忌暴怒。除此要去除挖鼻习惯,避免鼻部损伤。,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鼻及鼻窦疾病 > 鼻腔疾病 > 鼻出血(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