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耳鸣,即耳中鸣响,《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它是多种耳科疾病的症候群之一,但也可单独成为一个疾病。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失听。《左传》解释为:"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释名》解释为:"聋,笼也。如在蒙茏之内,听不察也。"它是耳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也象耳鸣一样,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也有单独发作者。
耳聋按病因病理不同,中医文献又有劳聋、风聋、虚聋、毒聋、火聋、厥聋、暴聋、卒聋、久聋、气聋、湿聋、阴聋、阳聋、猝聋、聩聋等多种名称,而归纳起来,与耳鸣一样,都可分为虚实两类。
一般文献常把耳鸣、耳聋并列,在《医学入门》卷五中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明确指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现将两者合在一起讨论。
, 百拇医药
【病因】
1.风热之邪侵袭 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侵及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应,空可纳音"的功能,终至或聋或鸣。
2.肝火上扰清窍 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上扰清窍,均能致鸣致聋。诚如《中藏经·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所谓:"其(肝)气逆则头痛、耳聋。"
3.痰火壅结耳窍 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塞气道,而致耳鸣耳聋。《明医杂著》卷三谓:"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古今医统·耳证门》也说:"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
4.肾精亏损失养 肾藏精而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气充沛,髓海得濡则听力敏锐。如其素体不足,或病后精气失充,恣情纵欲等,均可导致肾精伤耗,髓海空虚,发生本病。如《灵枢·决气篇》说:"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皆是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
, 百拇医药
又因肾水与心火相互制约,肾水不足,每致心火亢盛,而成耳鸣耳聋之症。《辨证录》卷三说:"心肾相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心肾不交皆能使听闻之乱。"
5.脾胃虚弱失运 饮食劳倦或过食寒凉,损伤脾胃,使脾胃虚弱,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亦必导致耳鸣耳聋。故《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口问篇》也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医贯》卷五说:"至于阳虚者,亦有耳聋。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同出异名也,今人饮食劳倦脾胃之气一虚,不能上升而下流于肾肝,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此阳虚耳聋,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主之。"
此外,陡闻巨响、暴震、飞行、潜水及某些药物的流弊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耳聋。
【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1.风热侵袭
主证 开始多有感冒等先趋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可见到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
证候分析:风热之邪,固然大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但因七窍内通,相互影响,所以也可表现于耳窍。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有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刘河间提出:"耳聋治肺",正是指此而言。它的功能,诚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
2.肝火上扰
主证 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怒则伤肝,肝胆之气随经上逆,犯于清窍,故突发耳内轰鸣,听觉失灵。火盛炎上,故头痛面赤。胆气上逆,胆汁随之上溢,故口苦咽干。火扰心神,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胁为肝胆经脉之所过,肝气郁结故见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火盛之证。
3.痰火郁结
主证 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气道不通,故两耳蝉鸣,有时闭塞而聋;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昏;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痰火上涌,故呕吐痰涎;二便不畅乃痰湿阻滞脾胃,热伤胃津之证。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火重于痰则口苦,痰重于火则口淡。
4.肾精亏损
, 百拇医药
主证 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在女子则白淫,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明医杂著》卷三说:"若肾虚而鸣,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因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耳聋日渐加重。又如《医贯》卷五所说:"若有能调养得所,气血和平,则其耳聋渐轻,若不知自节,日就烦劳,即为久聋之证。"肾主骨而生髓,脑为髓海,肾亏则髓海空虚,故头晕目暗,耳鸣耳聋。腰为肾之府,肾亏则髓不充于骨,故腰膝痠软。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亏相火妄动,干扰精室,故多虚烦失眠,梦遗走泄、白淫。肾虚及脾,则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为虚火上炎,阴液衰少之象。精血不足,故脉来细弱无力,若见细而兼数,可知阴虚相火亢盛。
5.脾胃虚弱
主证 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耳部经脉空虚,故耳鸣耳聋时作。蹲下站起之际气血趋下,头部气血不足,或因劳力脱气,故耳鸣耳聋更甚,并有突然虚鸣及发凉之感。脾运力弱,故纳少不化,腹胀,神疲倦怠乏力。脾不化湿,故大便时溏,血气不足,故面色萎黄,唇舌淡白。气为血之帅,气弱血少,故脉象虚弱。
【诊断说明】
耳鸣为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为其他许多耳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若患者自觉耳内或头颅里有声音为其主要症状者,可诊为耳鸣。患者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客观检查也有听力障碍表现者,可诊为耳聋。但由于耵聍、异物、脓耳等而致之耳鸣、耳聋者不在本节内讨论。
【治疗说明】
1.风热侵袭
主证 开始多有感冒等先趋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可见到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风热之邪,固然大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但因七窍内通,相互影响,所以也可表现于耳窍。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有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刘河间提出:"耳聋治肺",正是指此而言。它的功能,诚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
治疗
(1)内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常用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等。方中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核散风邪,使邪从汗泄;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甘菊花、桑白皮、甘草轻清解热。更配以桔梗、蔓荆子、升麻者,使清气上升,邪气得于清解。同时还可酌用石菖蒲、路路通等,以行气通窍。
(2)外治:
①可用滴鼻灵滴鼻,以宣利鼻窍,开通耳窍。
②用鲜菖蒲捣汁,滴耳。
, http://www.100md.com
③可用咽鼓管自行吹张法和耳膜按摩术。
(3)针刺疗法:取穴上星、迎香、合谷,针刺、捻转,留针10~15min,每天一次。
2.肝火上扰
主证 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证候分析:怒则伤肝,肝胆之气随经上逆,犯于清窍,故突发耳内轰鸣,听觉失灵。火盛炎上,故头痛面赤。胆气上逆,胆汁随之上溢,故口苦咽干。火扰心神,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胁为肝胆经脉之所过,肝气郁结故见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火盛之证。
治疗 宜清肝泄热,开郁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石菖蒲。方中以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胆,苦寒直折火势为主,并以木通、车前、泽泻等利水、导热下行,助以柴胡、石菖蒲以开郁通窍。《医学准绳六要》说:"左脉弦急而数,属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鸣或聋,宜平肝伐木,龙胆泻肝汤,不已,龙荟丸。"故肝火盛者,可选用龙荟丸或在龙胆泻肝汤基础上,加大黄、芦荟、青黛之类,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
, 百拇医药
若肝气郁结而火热倘轻者,宜疏肝解郁通窍,用通遥散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
3.痰火郁结
主证 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气道不通,故两耳蝉鸣,有时闭塞而聋;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昏;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痰火上涌,故呕吐痰涎;二便不畅乃痰湿阻滞脾胃,热伤胃津之证。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火重于痰则口苦,痰重于火则口淡。
治疗 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浊,选用加味二陈汤,或用清气化痰丸。二陈汤是治湿痰之主方,益以黄芩、黄连、枳实之类是取其清热之功,加入杏仁、瓜蒌仁、胆南星之属,则除痰之力更强。
, http://www.100md.com
4.肾精亏损
主证 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在女子则白淫,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明医杂著》卷三说:"若肾虚而鸣,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因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耳聋日渐加重。又如《医贯》卷五所说:"若有能调养得所,气血和平,则其耳聋渐轻,若不知自节,日就烦劳,即为久聋之证。"肾主骨而生髓,脑为髓海,肾亏则髓海空虚,故头晕目暗,耳鸣耳聋。腰为肾之府,肾亏则髓不充于骨,故腰膝痠软。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亏相火妄动,干扰精室,故多虚烦失眠,梦遗走泄、白淫。肾虚及脾,则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为虚火上炎,阴液衰少之象。精血不足,故脉来细弱无力,若见细而兼数,可知阴虚相火亢盛。
治疗 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选用耳聋左慈丸加减。本方即在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基础上,加入五味子以补肾纳气,兼用磁石,以重坠潜阳降火。
, http://www.100md.com
若偏于肾阳虚,耳鸣耳聋,兼下肢觉冷,阳痿,舌质淡,脉虚弱者,宜温壮肾阳,可用补骨脂丸。方中以补骨脂、胡芦巴、杜仲、菟丝子填精益肾,加肉桂、川椒以温阳散寒,熟地、当归、川芎以补血,菖蒲、白芷、蒺藜以通窍行气,磁石以镇纳浮阳。附桂八味丸等,也可择宜取用。
5.脾胃虚弱
主证 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证候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耳部经脉空虚,故耳鸣耳聋时作。蹲下站起之际气血趋下,头部气血不足,或因劳力脱气,故耳鸣耳聋更甚,并有突然虚鸣及发凉之感。脾运力弱,故纳少不化,腹胀,神疲倦怠乏力。脾不化湿,故大便时溏,血气不足,故面色萎黄,唇舌淡白。气为血之帅,气弱血少,故脉象虚弱。
, 百拇医药 治疗
(1)内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加石菖蒲。方中以党参、黄芪为主,健脾益气,以升麻、柴胡、葛根、蔓荆子、石菖蒲之类,轻清之品,升提清阳之气,以达清窍。
治疗耳鸣耳聋之症,历代文献,有外治塞耳之法,如用石菖蒲、磁石之类塞耳,方法甚多,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2)针灸疗法:对于以上各类型耳鸣耳聋,均可应用。
①针灸:取耳区及少阳经穴为主,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2~3穴。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泻手法,虚寒者可用艾灸法。
②耳针:取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留针15~20min,10~15次为一疗程,或埋针。
③穴位注射:选听宫、翳风、完骨、瘛脉等穴,注入药液。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2ml,每天或隔天一次。
【保健说明】
虽然没有特殊的预防及护理,但按中医传统,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加以注意仍是十分必要。对肝气郁结而致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精神调理,使其心情舒畅。对痰火郁结者,要注意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对肾虚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养息及减少房劳,减少温燥食物,脾虚病人尤要注意饮食调理。因耳鸣多于夜间更甚,令人心烦,妨碍睡眠,故睡前用热水洗脚,有引火归元作用,可减轻耳鸣症状。并须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对于重度耳聋的患者,要注意交通安全。, 百拇医药
耳鸣,即耳中鸣响,《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说:"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它是多种耳科疾病的症候群之一,但也可单独成为一个疾病。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失听。《左传》解释为:"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释名》解释为:"聋,笼也。如在蒙茏之内,听不察也。"它是耳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也象耳鸣一样,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也有单独发作者。
耳聋按病因病理不同,中医文献又有劳聋、风聋、虚聋、毒聋、火聋、厥聋、暴聋、卒聋、久聋、气聋、湿聋、阴聋、阳聋、猝聋、聩聋等多种名称,而归纳起来,与耳鸣一样,都可分为虚实两类。
一般文献常把耳鸣、耳聋并列,在《医学入门》卷五中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明确指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现将两者合在一起讨论。
, 百拇医药
【病因】
1.风热之邪侵袭 风热外袭,或风寒化热,侵及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应,空可纳音"的功能,终至或聋或鸣。
2.肝火上扰清窍 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上扰清窍,均能致鸣致聋。诚如《中藏经·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所谓:"其(肝)气逆则头痛、耳聋。"
3.痰火壅结耳窍 过食醇酒厚味,脾胃受伤,聚湿成痰,痰郁化火,痰火上壅,阻塞气道,而致耳鸣耳聋。《明医杂著》卷三谓:"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古今医统·耳证门》也说:"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
4.肾精亏损失养 肾藏精而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气充沛,髓海得濡则听力敏锐。如其素体不足,或病后精气失充,恣情纵欲等,均可导致肾精伤耗,髓海空虚,发生本病。如《灵枢·决气篇》说:"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皆是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
, 百拇医药
又因肾水与心火相互制约,肾水不足,每致心火亢盛,而成耳鸣耳聋之症。《辨证录》卷三说:"心肾相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心肾不交皆能使听闻之乱。"
5.脾胃虚弱失运 饮食劳倦或过食寒凉,损伤脾胃,使脾胃虚弱,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亦必导致耳鸣耳聋。故《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口问篇》也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医贯》卷五说:"至于阳虚者,亦有耳聋。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同出异名也,今人饮食劳倦脾胃之气一虚,不能上升而下流于肾肝,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此阳虚耳聋,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主之。"
此外,陡闻巨响、暴震、飞行、潜水及某些药物的流弊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耳聋。
【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1.风热侵袭
主证 开始多有感冒等先趋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可见到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
证候分析:风热之邪,固然大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但因七窍内通,相互影响,所以也可表现于耳窍。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有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刘河间提出:"耳聋治肺",正是指此而言。它的功能,诚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
2.肝火上扰
主证 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怒则伤肝,肝胆之气随经上逆,犯于清窍,故突发耳内轰鸣,听觉失灵。火盛炎上,故头痛面赤。胆气上逆,胆汁随之上溢,故口苦咽干。火扰心神,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胁为肝胆经脉之所过,肝气郁结故见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火盛之证。
3.痰火郁结
主证 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气道不通,故两耳蝉鸣,有时闭塞而聋;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昏;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痰火上涌,故呕吐痰涎;二便不畅乃痰湿阻滞脾胃,热伤胃津之证。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火重于痰则口苦,痰重于火则口淡。
4.肾精亏损
, 百拇医药
主证 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在女子则白淫,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明医杂著》卷三说:"若肾虚而鸣,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因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耳聋日渐加重。又如《医贯》卷五所说:"若有能调养得所,气血和平,则其耳聋渐轻,若不知自节,日就烦劳,即为久聋之证。"肾主骨而生髓,脑为髓海,肾亏则髓海空虚,故头晕目暗,耳鸣耳聋。腰为肾之府,肾亏则髓不充于骨,故腰膝痠软。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亏相火妄动,干扰精室,故多虚烦失眠,梦遗走泄、白淫。肾虚及脾,则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为虚火上炎,阴液衰少之象。精血不足,故脉来细弱无力,若见细而兼数,可知阴虚相火亢盛。
5.脾胃虚弱
主证 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耳部经脉空虚,故耳鸣耳聋时作。蹲下站起之际气血趋下,头部气血不足,或因劳力脱气,故耳鸣耳聋更甚,并有突然虚鸣及发凉之感。脾运力弱,故纳少不化,腹胀,神疲倦怠乏力。脾不化湿,故大便时溏,血气不足,故面色萎黄,唇舌淡白。气为血之帅,气弱血少,故脉象虚弱。
【诊断说明】
耳鸣为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为其他许多耳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若患者自觉耳内或头颅里有声音为其主要症状者,可诊为耳鸣。患者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客观检查也有听力障碍表现者,可诊为耳聋。但由于耵聍、异物、脓耳等而致之耳鸣、耳聋者不在本节内讨论。
【治疗说明】
1.风热侵袭
主证 开始多有感冒等先趋表现,起病较速。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局部检查,可见到耳膜轻度潮红及内陷。大多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多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
, http://www.100md.com
证候分析:风热之邪,固然大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但因七窍内通,相互影响,所以也可表现于耳窍。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有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刘河间提出:"耳聋治肺",正是指此而言。它的功能,诚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
治疗
(1)内治:宜疏风清热散邪,常用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等。方中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核散风邪,使邪从汗泄;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甘菊花、桑白皮、甘草轻清解热。更配以桔梗、蔓荆子、升麻者,使清气上升,邪气得于清解。同时还可酌用石菖蒲、路路通等,以行气通窍。
(2)外治:
①可用滴鼻灵滴鼻,以宣利鼻窍,开通耳窍。
②用鲜菖蒲捣汁,滴耳。
, http://www.100md.com
③可用咽鼓管自行吹张法和耳膜按摩术。
(3)针刺疗法:取穴上星、迎香、合谷,针刺、捻转,留针10~15min,每天一次。
2.肝火上扰
主证 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证候分析:怒则伤肝,肝胆之气随经上逆,犯于清窍,故突发耳内轰鸣,听觉失灵。火盛炎上,故头痛面赤。胆气上逆,胆汁随之上溢,故口苦咽干。火扰心神,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胁为肝胆经脉之所过,肝气郁结故见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胆火盛之证。
治疗 宜清肝泄热,开郁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石菖蒲。方中以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清泻肝胆,苦寒直折火势为主,并以木通、车前、泽泻等利水、导热下行,助以柴胡、石菖蒲以开郁通窍。《医学准绳六要》说:"左脉弦急而数,属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鸣或聋,宜平肝伐木,龙胆泻肝汤,不已,龙荟丸。"故肝火盛者,可选用龙荟丸或在龙胆泻肝汤基础上,加大黄、芦荟、青黛之类,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
, 百拇医药
若肝气郁结而火热倘轻者,宜疏肝解郁通窍,用通遥散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
3.痰火郁结
主证 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火上壅,蒙蔽清窍,气道不通,故两耳蝉鸣,有时闭塞而聋;痰火上冒于头,故头重头昏;痰火郁结,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痰火上涌,故呕吐痰涎;二便不畅乃痰湿阻滞脾胃,热伤胃津之证。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证。火重于痰则口苦,痰重于火则口淡。
治疗 宜清火化痰,和胃降浊,选用加味二陈汤,或用清气化痰丸。二陈汤是治湿痰之主方,益以黄芩、黄连、枳实之类是取其清热之功,加入杏仁、瓜蒌仁、胆南星之属,则除痰之力更强。
, http://www.100md.com
4.肾精亏损
主证 耳内常闻蝉鸣之声,昼夜不息,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暗,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在女子则白淫,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明医杂著》卷三说:"若肾虚而鸣,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因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清窍,以致耳鸣、耳聋日渐加重。又如《医贯》卷五所说:"若有能调养得所,气血和平,则其耳聋渐轻,若不知自节,日就烦劳,即为久聋之证。"肾主骨而生髓,脑为髓海,肾亏则髓海空虚,故头晕目暗,耳鸣耳聋。腰为肾之府,肾亏则髓不充于骨,故腰膝痠软。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亏相火妄动,干扰精室,故多虚烦失眠,梦遗走泄、白淫。肾虚及脾,则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舌质红而少苔,为虚火上炎,阴液衰少之象。精血不足,故脉来细弱无力,若见细而兼数,可知阴虚相火亢盛。
治疗 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选用耳聋左慈丸加减。本方即在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基础上,加入五味子以补肾纳气,兼用磁石,以重坠潜阳降火。
, http://www.100md.com
若偏于肾阳虚,耳鸣耳聋,兼下肢觉冷,阳痿,舌质淡,脉虚弱者,宜温壮肾阳,可用补骨脂丸。方中以补骨脂、胡芦巴、杜仲、菟丝子填精益肾,加肉桂、川椒以温阳散寒,熟地、当归、川芎以补血,菖蒲、白芷、蒺藜以通窍行气,磁石以镇纳浮阳。附桂八味丸等,也可择宜取用。
5.脾胃虚弱
主证 耳鸣耳聋,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证候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耳部经脉空虚,故耳鸣耳聋时作。蹲下站起之际气血趋下,头部气血不足,或因劳力脱气,故耳鸣耳聋更甚,并有突然虚鸣及发凉之感。脾运力弱,故纳少不化,腹胀,神疲倦怠乏力。脾不化湿,故大便时溏,血气不足,故面色萎黄,唇舌淡白。气为血之帅,气弱血少,故脉象虚弱。
, 百拇医药 治疗
(1)内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加石菖蒲。方中以党参、黄芪为主,健脾益气,以升麻、柴胡、葛根、蔓荆子、石菖蒲之类,轻清之品,升提清阳之气,以达清窍。
治疗耳鸣耳聋之症,历代文献,有外治塞耳之法,如用石菖蒲、磁石之类塞耳,方法甚多,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2)针灸疗法:对于以上各类型耳鸣耳聋,均可应用。
①针灸:取耳区及少阳经穴为主,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2~3穴。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泻手法,虚寒者可用艾灸法。
②耳针:取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留针15~20min,10~15次为一疗程,或埋针。
③穴位注射:选听宫、翳风、完骨、瘛脉等穴,注入药液。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2ml,每天或隔天一次。
【保健说明】
虽然没有特殊的预防及护理,但按中医传统,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加以注意仍是十分必要。对肝气郁结而致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精神调理,使其心情舒畅。对痰火郁结者,要注意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对肾虚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养息及减少房劳,减少温燥食物,脾虚病人尤要注意饮食调理。因耳鸣多于夜间更甚,令人心烦,妨碍睡眠,故睡前用热水洗脚,有引火归元作用,可减轻耳鸣症状。并须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对于重度耳聋的患者,要注意交通安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