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外 科 > 泌尿生殖外科学
编号:10163988
非特异性精囊炎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以往精囊炎常与前列腺炎相提并论,并认为前列腺炎的诊断包括精囊炎在内。直至1975年Mardh对一组不加选择的尸体解剖进行分析,发现100例尸体中仅2人有精囊炎,而43人有前列腺炎,而对前列腺与精囊同时发生炎症的论点提出疑问。精囊炎由细菌引起者为常见,也可由滴虫、结核和淋菌所引起。本节所述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而后者如滴虫、结核、淋菌引起在本病中不论述。

    病菌往往由尿道炎上行蔓延至精囊,血行感染者较为少见。多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类白喉杆菌等所引起。开始为精囊粘膜水肿充血,继而形成局部脓肿,甚至溃破到精囊周围。精囊炎亦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一)急性精囊炎 急性发病,有发热、寒战,伴有全身性脓毒症状。下腹部及会阴部疼痛,可沿腹股沟伸延至腰部。有并发后尿道炎者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也可有血精和终末血尿。炎症可引起性冲动,导致局部充血引起排精疼痛,肉眼可见明显血精。直肠指检前列腺上方有触痛。急性炎症期禁忌作前列腺和精囊按摩。
, 百拇医药
    治疗应根据病菌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如SMZ+TMP,羧苄青霉素,红、氯霉素或头孢霉素类,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等。为防止炎症引起性冲动,应用己烯雌酚2mg,每日3次。若有脓肿形成,则需穿刺或切开引流排脓。急性炎症期亦应加用全身支持疗法,如补给营养,增强体力和静脉补液,维生素C等。

    (二)慢性精囊炎 因为精囊本身结构的特点,引流不畅,病菌不易彻底消灭,容易转为慢性。其症状与慢性前列腺炎相似,也可以同时存在。但慢性精囊炎往往出现血精为其特征。精液呈暗红色或鲜红色,可以在射精时出现,也可以不知不觉在衬裤上出现血渍。镜检时有红细胞及脓细胞,死亡的精子残片。对血精需与前列腺炎、精囊结核、精囊肿瘤、后尿道及精阜等处的乳头状瘤作鉴别诊断,可用尿道镜和精囊造影等方法帮助诊断。

    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包括热水坐浴、会阴部离子透入、微波理疗、抗菌药物、前列腺精囊按摩和中草药活血化瘀等。

    非特异性病菌:60~80%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者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囊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偶见有真菌、原虫、病毒和滴虫等。
, 百拇医药
    【流行特征】

    泌尿系感染以女性为常见。发病年龄的统计为:在新生儿,男2.7%,女0.96%;在儿童,女1.2%,男0.03%;在成人,女4%,男0.5%,其中55~64岁女性为10%,超过65岁者则增至15%;而男性多见于40岁之后,常因并发前列腺肥大或尿路结石而发生感染。

    【发病机制】

    泌尿系感染途径有三:①肠道内细菌可以经过结肠淋巴系统而进入肾脏;②身体上的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皮肤疖、痈等)内的细菌直接由血行进入泌尿系统,常见者为肾脏皮质感染;③绝大多数尿路感染为上行性的。细菌经尿道侵入膀胱发生下尿路感染,然后上行到输尿管和肾形成上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

    会阴部较易被粪便所污染,女性阴道前庭部亦常有细菌污染,并延及尿道周围和尿道远段。排尿终末尿道口先关闭,然后向膀胱方向闭合,因此前尿道部的细菌可逆行带入膀胱,性交或导尿更易将细菌带入膀胱。膀胱粘膜有一定的防卫功能,细菌侵入膀胱能否繁殖,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性和排尿的通畅等因素。膀胱粘膜表面有粘液素可以吞噬细菌。若尿液pH<6,尿素含量高,尿渗透压偏高,均有抑制细菌的作用。相反,若膀胱内有潴留的尿液或残余尿,则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细菌一旦在膀胱内形成感染,或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输尿管膀胱开口处有逆流等,细菌可逆行向上进入输尿管和肾盂。一般情况下肾脏不断分泌尿液,稀释并排出细菌,因此亦不易形成感染。若细菌侵入量多、毒性强,繁殖迅速或排泄系统有梗阻,则细菌在肾盂内引起感染。细菌再可侵入肾小管。在肾髓质部处于高渗状态,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并呈高铵浓度,使补体C4灭能,致使防御能力降低,易于建立病灶,感染由此扩散到肾实质。由于细菌的内毒素类脂体在肾实质内沉着,可导致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详见本章免疫节),同时大肠杆菌抗原与正常细胞发生交叉反应,肾小管蛋白进入血液形成T-H蛋白抗体,导致肾内小动脉炎使肾质缺血,进一步损害肾实质,再因炎症后疤痕收缩发生尿路狭窄而形成慢性感染,导致感染反复发作,最终引起肾功能的丧失。
, 百拇医药
    【尿路感染的免疫学】

    近年来对尿路感染的免疫学方面报道较多,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都有重要意义。可从三方面论述如下:

    (一)粘膜免疫 尿路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着一层粘蛋白,呈粘性液体凝胶状。其主要成份为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粘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其作用有三:①保持尿路粘膜表面光滑,减少沉积,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②对抗粘膜表面物质的浸润,如细菌毒素等;③阻止细菌侵入上皮细胞,粘蛋白呈冻胶状,易使细菌粘附在其表面。从电镜下观察,粘液层中某些成份如表面酶素和糖蛋白可引起细菌菌毛的凝集,并能抑制细菌的鞭毛运动。

    受体学说:细菌侵入尿路上皮后大致有两种结果:①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②未被吞噬的细菌则侵入上皮细胞内。上皮细胞表面某些位点与细菌菌毛和伞状结构有高度亲和力,称为特异性受体,有蛋白受体和糖受体两种。例如甘露醇糖蛋白,菌毛与其作用后出现两种结果,一种对甘露醇敏感,粘附力增高,另一种对抗甘露醇,抑制细菌粘附。P血型者(一种稀有血型)其红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有共同抗原,大肠杆菌P菌毛(P-fimbriae)(指大肠杆菌表面上的粘连素)能与P血型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并能与其尿路上皮细胞结合,故对此等细菌易感性特强,电镜观察大肠杆菌P菌毛能与尿路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 百拇医药
    尿T-H糖蛋白(THP)是由肾髓袢升支合成,有抑制和凝集菌毛的作用,可使菌体周围形成假性包囊,细菌被包裹后得到了保护,能阻碍人体免疫细胞识别能力。但在尿感早期,细菌仅限于尿路粘膜表面,能阻止细菌侵入,缓解炎症所致的免疫反应。

    (二)体液免疫 分泌型IgA(SIgA)是局部体液免疫中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性抗体。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合成SIgA,经上皮细胞吸收,快速通过上皮细胞而达粘膜表面,约1/2进入血循环。SIgA的抗感染作用有四:①阻止病原微生物对尿路上皮的粘附;②促使抗原凝集,有利于巨噬细胞吞噬;③中和病毒,抑制病毒繁殖;④中和毒素,阻止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穿透作用。SIgA在尿中的浓度随年龄和局部炎症状况而变异,初次感染病程在1周内略高,感染后2~3周可达到高浓度,慢性肾盂肾炎明显增高。将SIgA患者的尿路粘膜作荧光检查,发现B细胞分泌的IgA下降,引起尿SIgA浓度降低,也可与IgA降解加速有关。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可产生IgA蛋白酶,与SIgA有高度亲和力而使SIgA失活,使局部免疫功能降低。
, http://www.100md.com
    全身体液免疫:尿路感染后10~60分钟测定肾静脉血内补体和肾素均升高,而白细胞略减少。补体激活后作用于靶细胞产生溶细胞反应,使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阻塞微血管,造成损伤而形成疤痕。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为IgM和IgG,而IgA出现较晚,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数周后炎症自然消退,提示抗体起了重要作用,在细菌培养中加入抗体孵化,在镜下观察细菌与尿路上皮细胞不出现粘附现象,表明抗体有粘附作用,并能凝集菌毛,使细菌失去粘附力。

    (三)细胞免疫 细菌侵入尿路上皮后,最早出现的细胞免疫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释放溶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以往研究,发现膀胱炎病人尿中很少出现抗体包裹菌,而特异性抗体(如抗菌毛抗体)血中浓度高而尿中难以测出,提示抗体产生细胞在肾脏而不存在于膀胱。近年用单克隆抗体测定正常人尿路上皮中发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亦存在于尿路上皮细胞层,包括输尿管和膀胱固有层有大量T淋巴细胞存在。这些细胞在抗感染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有细胞免疫缺陷的表现。Favaro将周围血淋巴细胞作为表面标记,发现慢性肾盂肾炎的B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T淋巴细胞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中OKT4上升,OKT3明显下降,二者比值降低。还发现肾盂肾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转化受抑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和自然细胞毒都显著降低。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肾盂肾炎患者血清,能降低其细胞毒活性,并能降低健康人淋巴细胞的毒性。
, 百拇医药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免疫问题:慢性顽固性泌尿系感染在免疫因素中存在着下列三个问题:①尿路炎症时,细菌内毒素、补体和肾素共同作用,使尿路支配神经传递麻痹,形成尿路阻塞,压力增高,造成不同部位的尿液返流,细菌对肾质直接侵犯。②THP和THP抗体,细菌和抗体及肾内抗原存在的交叉免疫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身抗体,使局部组织增生疤痕形成,加重间质性肾炎感染。③抗生素和吞噬细胞对抗体包裹菌和THP包裹菌失去杀伤力,造成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带菌的结果。

    【泌尿系感染的诱发因素】

    (一)梗阻与返流 泌尿系梗阻与返流都可引起尿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尿液引流不畅而潴留于泌尿道内,容易招致感染。引起梗阻和返流的原因有二:

    1.机械性梗阻,如先天性畸形、结石、异物、慢性炎症引起的疤痕挛缩和前列腺肥大等。

    2.神经功能性梗阻和返流,如神经原性膀胱、先天性解剖缺陷、巨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返流等。
, 百拇医药
    泌尿系梗阻和返流皆能障碍尿液引流而产生局部尿液潴留。由于尿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故易招致感染。据统计,梗阻性尿路感染较非梗阻性感染的发病率高10多倍,下尿路梗阻较上尿路梗阻感染的发病率高2倍。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例必须检查有无泌尿道梗阻和返流存在,必须去除这些因素,否则难以治愈。

    (二)妊娠 妊娠期中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和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可以引起尿液引流不畅。在妊娠10周时即可从静脉肾盂造影图中看到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现象,尤以右侧为明显。据测量正常人肾盂和输尿管含尿量为6~15ml,妊娠期可达20~60ml,这种尿液存留、延迟排出容易导致感染。

    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2~13%的孕妇有无症状的细菌尿,若不加治疗,将有25~40%以上的病人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妊娠过程中尿路感染可以出现于各个阶段,因此需多次作细菌培养。至于尿路感染与肾功能的损害问题可用尿浓缩试验来作为探索,妊娠期妇女有尿路感染者,尿浓缩力即下降。经治疗,尿内细菌消灭后尿浓缩功能亦能恢复正常,目前认为尿浓缩功能改变是由于肾乳头炎症或血流减少所致。动物实验中大量细菌进入肾内而不出现肾功能丧害,若肾乳头有细菌侵犯时则出现肾功能减退。现已证明妊娠期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往往会侵犯肾乳头,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减退。
, 百拇医药
    (三)糖尿病问题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更不易控制。据报道糖尿病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同时发现糖尿病女病人中患有无症状细菌尿者达20%。因此一致主张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尿路器械检查;若必需检查,应先控制血糖,然后再行检查,同时应尽量消除尿内的细菌生长。

    (四)先天性畸形泌尿系常有许多先天性畸形发生,如马蹄肾、异位肾、肾旋转不全、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膀胱外翻等,这些病变往往都能引起泌尿系梗阻而导致感染。

    (五)尿路器械检查 常用者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尿道造影等),由于操作损伤粘膜或消毒不严,能使细菌带入尿路,或使原有感染灶扩散发生感染。尤其是脊椎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截瘫病例引起的尿潴留。长期卧床,放置留置导尿管者,100%发生感染。这些病例一般不死于原发病变,而大多死于尿路感染。对必需长期施用留置导尿管者,应改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必须用经尿道留置导尿者,应采用优质导尿管,目前以水凝胶(hydrogel)涂抹的硅胶导尿管为较理想,其生物习性对机体组织的刺激达到最小程度,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六)其他 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疲劳过度,营养不良,常期应用激素和免疫缺陷等。又如尿路结石,除结石本身可以引起梗阻尿路外,尚有分解尿素的细菌使尿液呈碱性,促使镁、铵、磷酸盐等沉着发生结石,也可以细菌为中心外围晶体沉着而形成感染性结石,往往可以在结石中心培养出细菌来。还有慢性缺钾性肾炎和高尿酸症、钙离子代谢紊乱等,都是诱发感染的因素。

    【临床表现】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多,亦各有不同,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典型的泌尿系感染 以急性肾盂肾炎为代表,临床症状与感染途径有关,血行感染往往在身体上有一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鼻窦炎、中耳炎、皮肤疖或痛、胆囊炎等,出现突然高热、寒战、腰痛,而后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若为上行性感染,病菌往往从尿道口进入尿道、膀胱,以女性为多见。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口有括约肌的功能,感染局限于膀胱呈现膀胱炎的表现。当下尿路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功能紊乱时,病菌可由输尿管逆行向上则导致上行性感染,出现发热、寒战、腰痛等上尿路症状,肋脊角叩痛明显。尿内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出现,涂片和培养有细菌生长。
, http://www.100md.com
    急性尿路感染经过适当的治疗后,一般在1周后症状消退、治愈。若处理不当或尿路有并发症如结石、梗阻、溃疡等,炎症可迁延时日,形成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膀胱炎),可以反复发作尿路刺激征,伴有腰痛、低热、乏力、贫血。晚期可出现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尿内经常有红、白细胞和蛋白出现,此时细菌培养和涂片往往阴性。

    (二)无症状的泌尿系感染 临床上往往有许多病人没有急性发作史,亦无明显症状,而尿液培养可以找到细菌。据Kleeman尸检资料表明,629例有明显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而生前未曾作出肾盂肾炎的诊断,因生前从无任何泌尿系症状。因此,若遇到有疑似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应当进行仔细的检查。另外,当急性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后,若治疗不当,尿内细菌可以持续数年之久。这种病人往往容易复发尿路感染。

    (三)泌尿系感染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泌尿系感染经过治疗后即使病菌消灭,但因病变结果遗留下来的纤维化疤痕、粘连、狭窄和局部缺血等的影响,临床上往往可出现腰背部酸痛,下腹会阴部不舒等感觉,也可有排尿不尽等的症状,女性患者表现较多。还可出现一系列头昏、乏力、贫血、精神疲乏、失眠畏寒、全身不舒等神经官能症状,此时尿内可以完全没有红、白细胞及病菌存在。治疗方面不能用抗菌药物,而要用解痉止痛和中草药扶正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
, 百拇医药
    【病理说明】

    根据泌尿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的特点,关于细菌的感染因素,有两个方面,即有易于引起感染的特点,同时也有抵抗感染的特点。因此应尽量发挥和保护有利的方面,而消除或克服不利的方面。这对泌尿系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一)肾脏皮质的特殊性 肾脏皮质血供十分丰富,每分钟血流达1200~1400ml,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少量细菌侵入不致引起感染。若肾皮质有疤痕收缩,血流障碍引起缺血,一旦发生感染则不易消除。

    (二)肾脏髓质的易感因素 ①肾髓质的血供较差。②高渗环境。正常肾髓质常处于高渗状态(300mosm/L),因此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活动,降低抗菌防御作用。③高铵浓度。髓质是产生铵的场所,NH3和尿内补体C4中的碳基(C=0)结合转变为C=0+NH3→ C=C-NH2,从而使补体灭能,不起作用。④酸碱度。髓质pH常在5.0之下,因此降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 百拇医药
    (三)尿液引流的通畅性 泌尿系统器官经常为尿液所冲洗,引流十分通畅,即使有感染亦可迅速排出,不易停留在内,但尿路有梗阻病变时,引流不通畅,产生残余尿则易受感染,且不易控制。

    (四)泌尿系上皮细胞的特性 泌尿系上皮系复层移行上皮细胞,具有旺盛的生长能力,即使有轻度损害,很快愈合,细菌不致形成病灶,尤其是膀胱粘膜具有吞噬作用。但发生了溃疡等病灶时则感染不易愈合。

    (五)尿液pH的作用 正常人的尿液处于酸性状态,实验证明尿液pH低于6,则对细菌有强的抑制能力。

    (六)尿液内尿素作用 尿液内有大量尿素成份,目前认为尿素是有抗菌能力的物质。

    (七)抗菌药物在肾内的分泌与排泄 绝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均从肾脏分泌和排泄,并经肾小管浓缩,尿内抗菌药物浓度可以增高,灭菌效能强。当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在肾内排泄缓慢,浓度也降低,抑菌效能减退。
, 百拇医药
    (八)两性对泌尿系感染的差异 男性:尿道长,不易引起逆行感染。男性的前列腺液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但一旦发生前列腺炎则成为泌尿系感染的病灶。女性:尿道短,妊娠和性交等容易引起感染。

    【诊断说明】

    明确泌尿系感染决定于尿液内找到细菌或出现有大量脓细胞。由于留取标本时往往会带入细菌和阴部分泌物的污染可混淆诊断,故正确地留取标本是泌尿系诊断中的重要步骤。

    (一)尿标本的采集 目前采用者有三种方式:①导尿管导尿标本,②耻骨上膀胱穿刺留尿,③清洁中段尿。因为导尿标本常易将尿道内细菌带入污染膀胱;耻骨上膀胱穿刺病人又不愿接受,并且要充盈膀胱才能穿刺,而使尿液稀释,细菌数有减少可能,因此一般以采用清洁中段尿为妥当。尿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处理,避免假性细菌生长。

    (二)尿液镜检 尿路感染病例取得尿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涂片检查,初步可以看到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还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就可以作为施用抗菌药的指导,另一部份的尿标本需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 百拇医药
    除尿液镜检细菌外,并要检查有无白细胞和脓球存在,一般认为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则为脓尿,提示尿路感染的证据,但有34~50%泌尿感染的病例无显著脓尿出现。

    (三)细菌学检查 目前认为泌尿系感染的检查方法以尿培养最为可靠,而以往所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试验和Griess(亚硝酸盐)试验等法,目前已拼弃不用。在尿培养方面,有以下两种简单培养方法较为实用:①玻片浸入法:即将涂有培养基的玻璃片浸入尿液内,然后放入孵化箱内。②铝纸条培养法:即用铝纸条片浸入尿液后直接放在培养基上培养。

    1956年Küss提出细菌培养的菌落数<1万/ml则为污染。1万~10万/ml之间为可疑。若>10万/ml则为感染,此值在急性尿路感染和未曾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意义,在慢性病例和已用过药物者则常常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因此Reimer(1986)提出一旦尿培养阳性而菌落计数小於105/ml者同时测定3小时尿白细胞排出率;若尿内白细胞>105/mm3·h也可确诊为尿路感染。关于培养基问题,Maconkey提出琼脂和羊血琼脂已足够培养尿路感染的细菌。
, http://www.100md.com
    (四)泌尿系感染的定位检查 泌尿系感染有上、下尿路之分:上尿路感染以肾盂肾炎为代表,下尿路感染以膀胱炎为主,两者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大不同,因此在临床上需加以鉴别。其方法如下:

    1.症状的鉴别 除排尿症状外,伴有腰部酸痛,肋脊角叩痛,多数已有上尿路感染,而仅有下腹耻骨上酸胀而没有腰部症状者,感染尚局限于膀胱。

    2.尿内发现有颗粒管型或白细胞管型者可作为肾脏感染的证据。

    3.尿内找到闪光细胞者大都为上尿路感染。

    4.尿荧光免疫反应 尿IgG,SIgA荧光反应阳性者示为肾脏感染。

    5.尿浓缩功能试验出现减退者则为上尿路感染。

    6.变形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则以肾脏为主,而大肠杆菌2/3局限于膀胱感染。
, http://www.100md.com
    7.膀胱镜检查 慢性时行膀胱镜检查观察膀胱内及左、右输尿管口的炎症状况,必要时左、右输尿管分别插管收集两侧肾盂内尿液和膀胱尿分别作培养、涂片和镜检,不但可以鉴别肾脏和膀胱的感染,并可区分感染来自何侧肾脏。

    8.膀胱冲洗和三次尿培养计数法 清洗外阴部留导尿管于膀胱内,引流出尿液作第一次尿培养计数,然后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1%新霉素液)多次反复冲洗膀胱,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留尿作第二次尿培养计数,隔半小时后再留尿作第三次培养计数。若第一、第三次尿培养细菌相似,则为上尿路感染,若第二次尿培养较第一次尿培养细菌显著减少,则为下尿路感染。

    9.免疫学诊断 肾脏感染多数产生抗体,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查(ACB直接法),将尿液离心沉淀,加入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有荧光抗体附着的细菌则为阳性,88%以上为上尿路感染,因尿道膀胱表浅粘膜感染不产生免疫抗体。

    10.尿酶测定 尿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在肾脏损害或感染时明显增高,阳性率达到74~94%,有助于上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 百拇医药
    (五)肾脏活检和穿刺肾盂尿培养 这两种方法仅限于慢性肾盂肾炎久治不愈并诊断难以明确者采用,但对病人有一定损伤,现已少用。

    (六)放射线检查 包括尿路平片,排泄性尿路摄影,膀胱、尿道造影,CT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这些检查对泌尿系感染是属于间接诊断。其临床意义有:①明确有无泌尿系畸形;②有无梗阻性病变;③有无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合饼存在;④尿流动力学功能有无减退;⑤两肾功能有无损害并作左右比较:⑥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存在;⑦并可监测残余尿和观察肾盂膀胱的排空时间。以上诸项在慢性泌尿系感染和久治不愈的病人中有重要意义。

    【治疗说明】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不能只强调药物对病原细菌的作用,单纯依赖抗菌药物,必须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和去除感染因素,方可有效控制感染。

    (一)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 百拇医药
    1.必须明确感染的性质 一旦临床上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必须明确是否为细菌性,究属那一类细菌等最好作培养和药敏,然后针对细菌的种类用药。但是往往在临床上未曾获得细菌检查已经给以用药,更等不及培养结果,这样在治疗上缺乏目标,易造成盲目性。

    2.必须鉴别下尿路感染还是上尿路感染二者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前者预后差,易复发;后者预后佳,很少复发。

    3.血行性感染和上行性感染问题 血行性与上行性感染在治疗上有所区别。血行性感染发病急剧,有高热寒战,全身症状明显,应用血浓度高的药物或用静脉给药;而上行性感染以膀胱刺激征为主,应用尿浓度高的药物和解痉药物,血行性者需经静脉给药。

    4.必须查明泌尿系有无梗阻 因为泌尿系梗阻为引起感染的直接诱因,同时在感染后若有梗阻存在则不易治愈,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同时亦易复发。

    5.必须明确有无泌尿系感染的诱发因素(已见上述)应加以纠正。
, 百拇医药
    6.尿液pH值的变异 发生泌尿系感染时,在治疗前应测定尿液的pH值。若为酸性,说明其致病菌适应于酸性环境,宜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单氢酸二钠,使尿液碱性化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并用适合于硷性的抗菌药物。反之亦然,即尿为碱性则宜用酸性药物,如双氢酸草钠,氯化铵加乌洛托品、维生素C等和加用适应于酸性的抗生素。

    7.治疗必须彻底,防止转为慢性 急性泌尿系感染往往因治疗不当,包括用药和剂量,产生耐药性菌株而转为慢性,常在治疗上带来困难。当泌尿系感染出现症状后,经适当治疗,在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一般应用原剂量维持7天为最佳。若有感染史、尿路梗阻等诱因者,必须用药时间加长,用维持剂量2~6周,以防转为慢性。

    (二)泌尿系感染的药物治疗 泌尿系感染的药物分为下列诸类:

    1.解痉止痛药物 泌尿系感染时临床上往往出现尿路刺激症,以往使用平滑肌松弛药物,如神经节阻滞剂溴化依米波宁(emeproniumbromide),神经节后阻滞剂阿托品、巓茄酊、普鲁苯辛等,或用肌肉松弛剂罂粟碱等,近年应用泌尿灵(genurjn),它是一种可以通过环腺甙、磷酸二脂酸的抑制功能及钙阻滞作用而能选择地作用于泌尿生殖系平滑肌,消除尿路平滑肌痉挛而引起的症状。
, http://www.100md.com
    2.抗菌药物 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突飞猛进,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因此老的药物(如孟德立酸、苯乙醇酸和四环素、链霉素等)逐渐淘汰。综合泌尿系抗菌药物可分以下诸类。

    (1)磺胺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生长,若加用增效剂可转为杀菌作用。本药优点:①能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放线菌,以及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病毒。作用机制是药物竞争性干扰细菌利用对氢基苯甲酸(PAVA);②口服吸收迅速,在2~3小时内血药浓度可达有效水平;③由肾脏排出在尿内药浓度亦能达到有效水平故可用于尿路感染。④比较稳定。该药主要缺点:①在体内乙酰化率较高,而失去抗菌作用;②易出现结晶体;③有个别机体会出现过敏性反应;④胃肠道反应;⑤肝肾功能衰退者忌用;⑥细菌能产生交叉耐药性。

    该药种类很多,对泌尿系感染者以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和磺胺异恶唑(SIZ)为常用,尿浓度较高,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都有效,加予磺胺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sim,TMP)可增加该药的杀菌作用。Wormser和Cooper报道复方新诺明(SMZ400mg+TMP80mg)治疗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治愈率为51.0一72.5%、同时不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剂量1g每日2次,可用7-10天,亦可加服碳酸氢钠,作用尤佳。
, http://www.100md.com
    (2)氨基糖甙类药物:该药是从①链霉菌属的培养滤液中获得,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卡那霉索、妥布霉案、核糖素等;②由小单孢菌属的滤液中获得的有庆大霉素、西梭霉素;③半合成氨基糖甙类如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该类药物的共同特点: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②抗菌谱广,尤其对结核菌作用强;③在酸性环境中作用佳;④与人血清蛋白结合率低;⑤肠道吸收差,不宜口服;⑥经肾排出,肾功能减退时血清半衰期显著延长;⑦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不影响肾小球。在泌尿系感染中,最常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故该类药物有它的优选性。又如丁胶卡那霉素对耐药菌株有效,故宜用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病例,而链霉素、妥布霉素、巴龙霉素因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现已不用。

    (3)喹圈(quinolone)类药物:包括常用的萘啶酸、吡卟酸,以后更进一步发现氟哌酸(norloxacin)、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氟嗪酸(ofoxacin)以及氟啶酸(enoxacin),此类药物口服方便,经一次次的改进,使副作用减少,杀菌效力加强,最小抑菌浓度≤0.05mg/ml可达到有效血浓度,对肠菌族、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效。多胡纪一郎(1988)用氟啶酸治疗尿路感染20例,结果有效率:急性膀胱炎100%,慢性膀胱炎75%,重度尿路感染77.8%,用药前22株病原菌消失率86.4%。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效。
, http://www.100md.com
    (4)β-内酰胺抗菌药物(β-lectamantibiotics):早在本世纪60年代已找到了头孢霉素,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抗生素,目前临床应用已发展到第三代并有许多的衍生物。其特点:①杀菌作用强而且广谱;②内β-内酰胺酶稳定;③血浓度高;④组织分布广;⑤毒性低,一般不会导致肝肾的毒性;⑥第三代孢霉索排泄较慢,提高血浓度;⑦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均有效。

    所谓第一、二和三代头孢霉素,其主要差别有二:①施用于临床年代不同,第一代头孢主要是60年代的产品,第二代头孢是70年代早、中期的品种,第三代头孢是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品种,②抗菌谱的特点不同,第一代头孢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且强于第三代头孢。第三代头孢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很强,包括绿脓杆菌、沙雷氏菌等耐药性菌株也有作用,且明显优于第一、二代。而第二代的头孢抗菌作用介于第一、三代之间。除以上二点外,新的头孢霉素对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β-内酰胺酶亦较为稳定,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
, 百拇医药
    第一代头孢霉素,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I号),头孢噻啶(cephaloridine,头孢Ⅱ号),头孢氨苄(cephalexin,头孢Ⅳ号)口服,头孢唑啉(cephazolin,头孢Ⅱ号),头孢拉定(cephradine,头孢Ⅵ号)口服,头孢乙腈(cephacetrile,头孢Ⅶ号),头孢吡硫(cephapirin,头孢Ⅷ号),头孢羟氨苄(cefafdroxil)口服,头孢克罗(cefaclor)和头孢硫脒(cefathiamidine)等。

    第二代头孢霉素:头孢孟多脂钠(cefamandole),头孢呋肟(cefotaxine)和头孢三嗪丁(cefoxtin)。

    第三代头孢霉素: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即先锋必,头孢噻肟(cefotaxine),头孢三嗪(ceftriaxone)即菌必治,头孢他定(ceftazidine)。

    近年来泌尿系感染中应用头孢霉素较多,产品日新月异,其中以先锋必及菌必治效果最佳。
, http://www.100md.com
    先锋必(cefoperazone)即头孢哌酮,为一高效广谱抗生素,对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沙雷氏菌和流感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适应于严重尿路感染和复发性顽固

    性尿路感染,静注可用于急性尿路感染或伴有菌毒血症者为宜。肌注0.25,0.5,约30分钟达血峰浓度,分别为22、33、74μg/ml,8小时后血浓度仍有2.4、6.5,11.8μg/ml静滴或静注后血浓度更高,故每日只需2次用药1~2g,12小时1次,肾功能不全对该药血浓度、半衰期和肾排泄量影响不大,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或伴有肝功能减退时,半衰期才延长,需调正药物剂量。

    菌必治(rocephin,ceftriaxone):对β-内酰胺酶稳定,血清半衰期长达8.8小时,在体内不被代谢而失活,每日只需1~2次。此药约40%由肝道和肠道排泄,故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病例亦能应用。对于各种革兰氏杆菌感染疗效较佳,对球菌亦有杀菌作用。一般感染每日0.5~2g肌注或静脉,1次给药,病情严重者12小时用1~2g。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只需每日1次小剂量注射能保持24小时疗效浓度的头孢菌素。
, http://www.100md.com
    (5)新一代的β-内酰胺抗菌药物:Lawr-ence介绍两种新的β内酰胺抗菌药物:①噻肟单酰胺菌素(aztreoncam)和②亚胺硫霉素(imipeuem)/去氢肽酸(cilastatin),经胃肠外给药,可治疗严重尿路感染。噻肟单酰胺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十分有效,而对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气菌无效。亚胺硫霉素是近代最广谱的抗菌药物,它能被肾脏中的刷状缘酶(脘胺肽酶I,brush-border enzymeI)灭活,故需与去氢肽酶联合应用,从而阻断该酶对亚胺硫霉素的作用。同时可消除由于亚胺硫霉素的积聚所造成的肾小管损害。

    3.中草药 各地报道常用于尿路感染的清热解毒中草药,主要有金银花(藤)、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土获苓、一见喜、马齿苋、黄芩、黄柏、黄连、虎杖、败酱草、半枝莲、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叶等。

    上述药物尚可选用并用配伍益气通淋利尿药物同用更有功效。

    黄芪、党参、麦冬、山药、获苓、地骨皮、沙参、黄精、瞿麦、边蓄、车前草、石苇、泽泻、半枝莲、鸭跖草、木通、生草梢、萆械等药物。
, http://www.100md.com
    1985年张鸿宾报道中药八正散(木通、车前子、边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治疗尿路感染有效,但实验室研究证明,此方在体内、外都无抑菌作用,其作用可以抑制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UEC)的菌毛表达及其对尿路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使UEC不能粘附于上皮细胞上,因而防止了尿路感染的发生。

    【预防说明】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全面检查,去除和治疗诱发因素如慢性感染病灶、胆囊炎、宫颈炎、盆腔炎、结肠炎、肛周炎,前列腺炎、中耳炎、鼻窦炎、牙周炎、疖痈、尿路梗阻、糖尿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此外应指导患者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防止复发,此点十分重要。

    (一)外阴部的清洁卫生 大多数女性泌尿系感染由于会阴部细菌上行所致,尤其是婴儿、月经期、妊娠和产褥期等更要经常清洗外阴部,勤换内衣夫。部分女性患者尿培养虽已阴性,但尿道或尿道内细菌仍为阳性,这些病人可用呋喃妥因锭剂在睡前插入阴道内,或用新霉素油膏涂抹尿道口周围和会阴部。
, http://www.100md.com
    (二)多饮水,勤排尿 在夏秋季节发生尿路感染的病人,每日饮水需达2000~3000ml。饮料中不含糖,并需每2~3小时排尿1次,每晚半夜排尿1次。多饮水可不断冲洗稀释尿液内细菌并有冲洗尿路的作用。肾髓质渗透压降低时,吞噬细胞功能增强,可防止L型细菌的形成。勤排尿可以缩短尿液滞留膀胱内的时间,减少尿内细菌繁殖。每2~3小时排尿1次,可降低膀胱内充盈压,防止输尿管逆流,避免由内压增高而引起膀胱壁供血不足和降低局部抵抗力。

    (三)婚期卫生 新婚夫妇,女性往往发生尿路感染,称为"密月性膀胱炎",病史中需注意感染与性生活有无直接关系。在同房前,男女均应清洗外阴部。男方应洗净包皮内藏的污垢;如有包茎需作包皮环切术。房事后需排尿1次,用力排空膀胱。易感染者在房事前半小时服呋喃达叮100mg或SMZCo.1g。少数女性尿道口紧靠阴道口,甚至开口于阴道内者,应在房事前半小时用呋喃妥因锭插入阴道后穹窿内,或用新霉素油膏涂抹尿道口周围。

    (四)药物预防 在感染治疗后,尿培养转阴性,临床症状消失,若短时间(10天)内停药往往容易复发或再感染,因此主张临床上症

    状虽已消失,为了防止复发,可采用小剂量长效药物抑菌预防,常用有SMZCo、呋喃妥因、氟哌酸,吡哌酸、磷霉素和先锋霉素等。在每晚临睡前排尿1次,然后服1个剂量,一般以成人常规剂量的1/3~1/2,可以持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若感染发生在月经期则在经期前3天服上述药物,至月经停后服3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