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引起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 有:①腹内脏器穿孔。以急性阑尾炎穿孔最常见,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其他还有胃癌、结肠癌穿孔、胆囊穿孔、炎症性肠病和伤寒溃疡穿孔等;②肠道和腹内脏器炎症。如阑尾炎、憩室炎、坏死性肠炎、Chron病、胆囊炎、胰腺炎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等;③腹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致腹内脏器破裂或穿孔;④手术后腹腔污染或吻合口瘘;⑤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闭襻性肠梗阻致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⑥医源性损伤,如结肠镜检查时结肠穿孔、肝活检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的胆汁瘘,腹腔穿刺后小肠损伤等。
胃肠道中的内源性细菌常是继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最常见的为大肠杆菌,其次为肠球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对厌氧菌的研究表明,末端回肠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数目大致相等,而结肠内两者之比超过3000:1。故细菌性腹膜炎常是多细菌性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
起病方式因原发疾病而异,如胃穿孔表现为中上腹突起持续性刀割样疼痛,迅速向全腹扩散。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而手术后腹腔感染或吻合口瘘则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和肠麻痹。当炎症累及壁层腹膜时,便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以原发病灶处最为明显,向周围扩张。其程度与病因、病变程度、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有关。如胃穿孔时,由于胃酸和胆汁的强刺激,腹肌呈板样强直。腹式呼吸运动减弱,甚至消失。如伴有腹腔内大量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年老体弱者虽有腹膜炎,体征可不明显,容易耽误诊断。
脏层腹膜受刺激后,可引起恶心、呕吐。随着肠麻痹,可出现腹胀和反复呕吐。
细菌感染和毒素的吸收,使患者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平均在12000和18000之间,中性白细胞比例可高达85~95%,涂片常见中毒性颗粒。尿常因浓缩而比重增加,有时醋酮呈阳性,并可出现蛋白及管型。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晚期,患者极度虚弱,眼球凹陷,鼻翼搧动,口唇发绀,舌干苔厚,肢端发凉,甲床青紫,脉细而弱,常因周围循环衰竭、肾功能或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理】
腹膜受细菌侵犯或消化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刺激后,腹膜充血,由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渗透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富于中性白细胞、补体、调理素和蛋白质的液体。细菌和补体及调理素结合后就被吞噬细胞在局部吞噬,或进入区域淋巴管。间皮细胞受损伤后可释放凝血活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素。纤维素在炎症病灶的周围沉积,使病灶与游离腹腔隔开,阻碍细菌和毒素的吸收。如果感染程度轻,机体抵抗力强和治疗及时,腹膜炎可以局限化,甚至完全吸收消退。反之,局限性腹膜炎亦可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由于大量中性白细胞的死亡、组织坏死、细菌和纤维蛋白凝固,渗出液逐渐由清变浊,呈脓性。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呈黄绿色,稍稠。如合并厌氧菌混合感染,脓液有粪臭味。
肠曲浸泡在脓液中,可发生肠麻痹。肠管内积聚大量空气和液体,使肠腔扩张。肠腔内积液、腹腔内大量炎性渗液、腹膜和肠壁以及肠系膜水肿,使水、电解质和蛋白质大量丢失在第三间隙,细胞外液体量锐减,加上细菌和毒素吸收入血,导致低血容量和感染中毒性休克,引起内分泌、肾、肺、心、脑、代谢等一系列改变。最常发生的是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导致不可逆性休克和病人死亡。
【诊断说明】
根据病史和出现腹膜刺激征,继发性腹膜炎的诊断大多不困难。但在有些病人,确定病因及判断是否立即手术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严密观察病情演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可观察有无胃肠穿孔所致的膈下游离气体,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X线表现,如肠扭转时可见排列成多种形态的小跨度蜷曲肠襻、空肠和回肠换位。腹内疝绞窄时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襻,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腹膜外脂肪线模糊或消失则直接提示腹膜炎症。
诊断性腹腔穿刺有极重要的作用。如抽到脓性液体,甚至点滴液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发现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便可确诊。必要时,可在腹腔不同部位用细针无麻醉下进行穿刺,抽到的液体更能反映腹腔内的情况。
如腹痛以中下腹部为主,应进行直肠指检,如指套染血性物则提示肠套叠、肠扭转、炎症性肠病或肿瘤性病变。直肠子宫或直肠膀胱陷窝有触痛、饱满感,提示有炎症或积脓。已婚女性尚可经阴道后弯窿穿刺抽脓。
必要时,尚可用B型超声波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了解腹内相应的脏器有无炎症改变。
【治疗说明】
由于继发性腹膜炎大多为多菌性混合感染,故应联合应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常用的方法是氨基甙类抗生素或氨苄青霉素与甲硝哒唑联合应用。或应用对上述两种细菌都有治疗作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和头孢羟羧氧酰胺。
继发性腹膜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去除病灶、修补穿孔、吸去脓液,必要时引流腹腔。腹部切口和麻醉方式依原发病灶的部位而定。如病因不明确,则可作剖腹探查切口,即右中腹腹直肌切口。必要时切口可向上或向下延长。
关于腹腔冲洗问题。原则上局限性腹膜炎不行腹腔冲洗,以免感染扩散。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污染严重,或有胃肠内容物等异物,病人情况又许可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后,必要时可用1%新霉素溶液500ml冲洗腹腔,但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是否受到抑制。或将1%碘伏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用1000ml稀释的碘伏冲洗腹腔,但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肾功能不全或对碘过敏者禁用。有时尚可应用腹腔连续灌洗。
关于腹腔引流问题,应视病变的性质和手术处理的方式而定。弥漫性腹膜炎,病灶已彻底清除,腹腔清洗干净者,原则上不放置引流。病灶处有感染坏死组织,或虽经处理但很难保证不发生胃肠道瘘,则应放置引流物,如烟卷引流、硅胶管、或双套管。
腹膜炎病人的手术切口大多可一期缝合。如切口污染较严重,可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腹膜,切口全层置数根尼龙张力缝线,而切口内填塞盐水纱布,外盖消毒敷料,每天更换纱布,4~5天后,待分泌物减少及有健康的肉芽组织生长,再行切口延期缝合,常可避免切口的严重感染。
术后应取半坐卧位,使脓液流向盆腔。由于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上腹部差,可减少毒素吸收。即使形成脓肿,也可经直肠或阴道后穹窿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