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儿科
编号:10165279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1935年首次由Halland等从胎粪和新生儿粪便中分离出。1977年证明它是抗生素诱发结肠炎的主要病原。此种细菌本是人类正常肠道菌群之一,当其毒力增加时,可引起:(1)轻度渗出性肠炎;或(2)抗生素诱发的伪膜性结肠炎。可在40%~90%正常新生儿粪便中分离到。此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芽胞为卵圆形或长方形。对热及消毒剂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氧极敏感,在空气中易死亡。平时此菌多无毒力,与乳酸杆菌、肠球菌等共存于肠中,后二种菌对其有抑制作用。在致病时产生A、B两种毒素,即细胞毒素与肠毒素,毒素对酸、碱敏感,耐醚不耐热。毒素A似志贺氏菌的外毒素;毒素B有2~4种成分,有类似霍乱弧菌及大肠杆菌肠毒素的作用。毒素能引起实验性伪膜性结肠炎。

    多年研究观察发现许多抗生素能诱发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主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I、Ⅳ、V、林可霉素等。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灭滴灵无诱发作用。诱发的原因是使低毒菌株转为有毒菌株。

    【临床表现】

    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发热,小婴儿重症者体温不升。腹泻情况大致分两种:一种腹泻次数多,排大量绿色水样便,以致很快发生水分、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另一种排黄绿色粘便,次数较少,每日3~4次,或可达十余次。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增多,严重者有中毒颗粒。有的因自肠道丢失蛋白而使血浆白蛋白降低,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诊断说明】

    1.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及体弱儿发病多。

    2.很多是医院内感染和腹部手术后或抗生素诱发,故院内感染史、腹部外科手术史,特别是较长时间用前述几种抗生素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取少许粪便放生理盐水中混合,外观观察,常可见伪膜飘浮其上。

    4.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伪膜性结肠炎改变。

    5.可疑病例进行化验检查 新鲜粪便便出后,立即送检或放置厌氧容器中4℃保存,24小时内检查。将粪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缺氧37℃培养;另一部分取粪便上清液进行毒素检查,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治疗说明】

    1.立即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生素。

    2.纠正水分及电解质紊乱(参见婴幼儿腹泻治疗)。

    3.用药 原则是口服在肠道不易吸收的且不易诱发梭状芽胞杆菌肠炎的抗菌药物。应用剂量大、疗程长,才能达到完全清除肠道的此种细菌,以防止复发。一般常用:(1)万古霉素50mg/kg·d,分4次口服,每6小时一次,或(2)灭滴灵10~40mg/kg·d,分3次口服,每8小时一次。以上二药任选一种,连用7~17天。文献报告,正规治疗停药后,约有20%病例复发,复发后再重新应用以上药物,仍然有效。

    4.支持疗法 重症患者可输血、血浆或白蛋白。也可用球蛋白肌内注射。

    5.病房中彻底消毒,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