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慢性肝炎
编号:10170954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乙型肝炎(Iii)
http://www.100md.com 医药中国
     根据痰瘀相关理论,对于痰湿瘀阻者用二陈汤合失笑散,每能获效。临床实践证明。蒲黄、五灵脂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在加减用药时,除主方要有所取舍外,还需根据药性、病因、症状,并结合调控免疫、降酶、退黄等,尽量选用一药多用之品。如对有痤疮合并感染,根据生黄芪“补气之中有外达之性”的特点,可引血分热毒达表,加之本品有益气、调节免疫作用,故常用之;对肝肾阴虚而有腰膝酸软者,常用牛膝、白芍补阴;对于转氨酶明显升高及/或有黄疸者少用苦寒之剂,常重用葛根、升麻;对口苦者不用芩、连、龙胆草之属,而用甘寒之生石膏;对湿热中阻或湿困脾胃而出现胃纳呆滞者,常用香橼、陈皮。

    在临床辨证论治中,见有黄腻苔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病人情况认真分析,从中找出虚、实、标、本予以证治。根据个人实践体会,黄腻苔至少可见于以下情况:痰湿瘀阻、气阴两虚兼血瘀热毒、肝肾阴虚兼脾虚、湿邪弥散三焦、脾胃虚寒等。故须根据病情论治。

    (18)其他:慢性肝炎的特殊见症有几十种,有些影响病人休息(如肛门后重下坠、大便频数),有些是给病人带来痛苦(如烧心、反酸),有些给病人带来不便(如口流涎沫)等。因篇幅有限不便一一例举。
, http://www.100md.com
    (五) 应注意的问题:慢性肝炎不仅病因复杂,而且影响面广。在治疗上,不仅要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功能恢复 ,使各项免疫指标复常,有关病毒复制标记消失,才能确保临床远期疗效。所有这些都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同时参考现代医学有关研究。可是在一个处方中不能堆积无数味药物,使方子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医生在开处方时认真思考,详细询问病史,诊察病人周身情况,结合化验检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从而拟定有效的方剂,因此在辨证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全面分析 慢性肝炎患者主诉较多,此时应全面分析,找出其中主要症状及其与之相关的脏腑,抓注主要矛盾,立法拟方。

    2.重视标本关系 古人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慢性肝炎什么是标,什么是本值得认真探讨。有人认为湿热是本,因而只要有ALT升高,就当以清热解毒为主。有认为HBVM复制指标阳性,就应用清热解毒药物,虽然体内湿热残留,可能为HBV复制提供了条件。但湿热不等于HBV,对于“无症状型”患者,在辨证中有三点可供参考:(1)持续ALT不正常,应属余邪未尽或邪毒深伏;(2)素体盛衰及平日喜恶;(3)舌诊脉象。综合起来辨其虚实,察其偏胜,以调其气血,和其阴阳。此型归纳起来有四种情况:(1)气虚:有些病人虽形体俱实,但有舌质淡,脉细弱,当以益气为主;(2)痰湿:体胖苔腻乃客观体征;(3)儿童;(4)所谓肝炎后遗症:全身情况好,仅有低酶,对于此型我们常以酸药组方,降酶较快。
, 百拇医药
    中药不是绝对安全无不良反应,有些药物用之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CAH,过多地应用激活细胞免疫的药物(包括西药),则可导致大块或亚大块肝细胞坏死;有些药物可使症状加重乃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我们曾收过一例CAH合并肝吸虫病人,经治医生为治疗CAH与肝吸虫并举,在方中加了雷丸、槟榔,3天后病人频繁呕吐,黄疸急剧加深,殊不知该二药可引起胃痉挛、胆管痉挛,故选药时要多方面考虑。

    我们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慢性肝炎是一个在大内科病,在慢性肝炎病人身上,全身所有脏器、脏腑机能无不涉及,因此不能单纯作为一种病看待,更不能局限于辨证分型,无论分多少型也难以概括所有的病人,这就给宏观辨证带来诸多困难。因为宏观辨证是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最基本的手段,所以对辨证不能有半点疏忽,既要重视主证,又要重视特殊证型,妥善处理矛盾证型。还要注意特殊见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病、因人、因证而准确用药。

    三、常用治则方药

, 百拇医药     (一)治疗方药 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炎,各成体系,有以恢复肝功为主,有以调控免疫为主,都有一定的疗效。中成药、单味中草药颇受重视,而且效果甚著。多数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炎的同行强调以辨证证论治为基础,讲究“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分析正邪,随机图治”。笔者30余年来,在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的临床领域里,对慢性肝炎不同证型与症状结合诊断上作了认真探讨,这就为选药组方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于慢性乙肝的常用中药,大体上分为清热解毒、利湿祛湿、调理脾胃、调理气血、滋补肝肾、疏肝理气六大法。的确,在临床上对慢性肝炎,这六法基本上是缺一不可,但孰轻孰重,谁主谁次,当以证为重,同时还要根据中药的作用机制,选用针对肝功、免疫、HBVM等现代医学指标的药物,因为对慢性肝炎的治疗不是拘泥于改善症状,更主要的是清除病毒,恢复肝功能,改善病理,达到彻底治愈。下面就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常用的几十味药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1.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中药见诸文献报道的有几十味,笔者常用的有以下几味:
, 百拇医药
    葛根:《药品化义》中说“葛根,其性味甘凉,能鼓舞胃气,……或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功。”《本草正义》中说“其气味皆薄,是能升发脾胃之气。”据研究葛根有很强的利胆作用,还能活血、降酶,临床用于治疗黄疸甚效。治疗残留黄疸(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与丹参并用,一般服药两周即见效。用于退高胆红质血症,其作用优于栀子、茵陈。降ALT作用也很好,对有些ALT轻度升高持续不降者,加用本品之后,能迅速恢复正常。对有脾虚溏泻者用煨葛根配健胃药,一周左右则可使便次明显减少,常用方剂如七味白术散(煨葛根、党参、茯苓、白术、藿香、甘草、木香)加干姜、升麻。病毒性肝炎早期常因“无汗而发黄”(《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加用葛根令病人微汗亦有助于消除头身沉重等症状。用于退黄、降ALT,用至20~30g,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用于健脾一般15g左右即可。

    升麻:《医学启源》中说:“升麻,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本草纲目》中说:“升麻引起阳明清气上升,……脾胃行经最要药。”《本草求真》中说:“升麻,解百毒。”李杲说“升麻,……凡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者,而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郁。”《金匮要略》治“阴阳毒”的升麻鳖甲汤就重用升麻取效,强调升麻解毒作用较好。我重用升麻降ALT常配入葛根,凡用其他药物不效者,用此二味常有效。升麻还可消除症状如下肢酸沉,《本草汇言》中说:“男子湿热下注,腰膝沉重,升麻悉能疗之”,用升麻6g,下肢酸沉7~10天即可明显减轻。升麻的补脾作用,《本草汇言》云:“升麻……内伤元气,脾胃衰败,下陷至阴之分”,“又诸药不能上升,唯升麻可生之”。《药品化义》说:“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补中气”,故在慢性肝炎有脾胃虚弱者,升麻为常用之品。用于降ALT可用至20~30g,其他情况用小量(6g)。有高血压慎用,或配伍大剂量黄芩(30~45g),可防止血压上升。
, 百拇医药
    茜草:分茎和根。性味均为苦寒而无毒,入心肝经,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之功,古代用于治疗痹症(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经》、杜文燮《药鉴》、《纲目拾遗》、《本草经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等医书中记载本品能退黄。《本草正义》中说“黄疸本属热证,此则并能清热逐瘀”,张仲景谓“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临床应用也证明可以用于治疗肝炎、退黄疸。本品可凉血活血,凉血活血药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抗过敏抗自身免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高γ-球蛋白血症及血沉增快者,收效甚速。

    莶草:味苦、微辛寒,有小毒,入肝脾肾经,为治疗痹症常用药。治疗肝炎作用与茜草相似,但退黄不及茜草。

    茜草、豨莶草、秦艽对慢性乙肝抗体过剩,抗体与抗原形成的复合物造成肝肾损害,具有独特的疗效。

    清热药物对于退黄、降酶均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只要有高酶、黄疸,就可集中使用大量的苦寒之品,因为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泻火。但苦寒药用量过大,时间过长易伤阴化燥损伤脾胃,阻遏气机,因此应根据辨证用药,适可而止,尤其对体弱者或慢性肝炎应注意。当然对于慢性肝炎,不是绝对不能用清热药。如果临床确实以热象为主,仍应清热。有些慢性活动性肝炎,在病情波动阶段,单用补法,难以控制病情发展。

    值得说明的是慢性肝炎不宜应用大苦大寒之辈,因苦能伤阴,寒能耗气。慢性肝炎本来就有气虚阴虚,过量苦寒之品,有可能加重气阴虚之症。当然酌情在组方中加用一、二味苦寒之品,不是不可以,但不宜大量久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