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其它 > 中国文化复兴与中国哲学方法
编号:10171396
第七章:中国哲学方法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创立的指导方法(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文化复兴与中国哲学方法》
     二 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他的述而不著,使得后人只能从他的只言片语去理解他的学说,尽管如此,儒学的创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孔子依照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研究了治理国家的具体方法而立的。在对待管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与道家是有差别的。道家对管理国家的认识是注重“君子无为而臣有为”,强调一国之主一定要无为而治;儒家则提出了具体的内容,即仁义礼智信。一个国家以及众多各层次的管理者,只要做到这五字的要求,国家就可以兴旺发达。并要求管理者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八),“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第十四)。

    为了使这些管理者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孔子首创办私学,以教育为主要方法进行,为此他还提出“有教无类”,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受到教育,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有教无类”是指孔子只教授男性而不教授女性,这种性别偏见是孔子以及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自此以来,中国百姓一般是不送女孩子上学堂的,直到现代才得以改变,但也时常有女孩失学的报导,可见流毒甚广。
, http://www.100md.com
    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是中国哲学的灵魂。管理好一个国家,主要是人的因素。孔子从这点出发,必然要从教育入手,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管理国家的官员,这些官员即属于孔子的君子内涵;在“论语”中,君子一词经常出现,有时是指君王,有时是指官员或学者,但后者的比重大;小人一词则于君子相对,有时指不道德的人,有时指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但也是后者的比重大。从中国哲学方法意义上来看孔子的君子和小人的含义,则君子是指能够从宏观上认识事物的有学问的人;小人则是之注重微观或具体事物的、不懂得宏观的、文化较低或没有文化的人或老百姓,在大多论述中的小人不是指不道德的人,即不是贬义。君子于小人实际上是从老子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义转化而来,故,孔子有“君子不器”(为政第二)之语。

    由于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故教育学生成为君子,自己首先得贯道,这个道即指宏观或中国哲学方法。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以”(里仁第四),“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一直就自认为是君子,“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九)”故他的学生要成为君子也必须像他一样懂得道。孔子以把握宏观的方法将什么是君子的行为概括出来,实际上就是教人如何依道来做人。孔子有许多这样的排比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第十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第十五)”等等。
, http://www.100md.com
    由中国哲学方法孔子强调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不是今人所理解的是折中的意思,它是把握事物的中即核心的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第十三)”

    但,由于孔子并没有研究中国哲学方法,只是“闻道”,故在运用时难免出现一些极端的认识,如他歧视妇女的观点,根深蒂固,毫不掩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明明是十人,有一个妇人,孔子就来个视而不见,硬说九人。还有就是其著名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认识,与他所说的中庸之道、和为贵等等是相矛盾的。

    但纵观论语,孔子是懂得中国哲学方法的,他的大多论述均是从形而上的高度去阐述的,少数论述有偏离中国哲学方法的地方,如上所述。故孔子只是运用中国哲学方法创立了儒家学说,而不是孔子哲学或儒家哲学。
, http://www.100md.com
    三 兵 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孙子、吴起、孙膑和尉缭子等。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子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并且中国的兵家即战略及兵法,在世界上也是独占鳌头的。这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因为对任何学科来说,只要把握了它的宏观,那它就会经久不衰,经的起历史的考验。《孙子兵法》在世界上被各国所推崇,并且历经2500年仍不失其指导意义,就是因为《孙子兵法》从宏观上把握了战争的内涵,故历久弥新。

    兵书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上朔到殷商的甲金文时期,至西周,便有了真正的兵书。最早的兵书是西周时的《军志》和《军政》,已经失传。可以说,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标志是《孙子兵法》。
, http://www.100md.com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因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所以,战争一般多与国家或民族有关,它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如果不以国家或民族的存亡去把握战争认识战争,那是非常危险的事。而兵法的宏观就是要使本国或本民族在战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在战争到来之前,一是要有预见性;一是要设法避免或阻止。在战争发生后:

    一是要有全国上下一致的反对战争的意志;一是要有对战争全局的清醒认识,组织军队进行作战。中国的兵法包罗了以上各个方面,并且均能从宏观和核心上给以详细的论述。所以,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教科书,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教科书。

    《孙子兵法》恰恰是这样的一部教科书。孙子运用中国哲学方法,总结前人的经验,成为兵法的集大成者,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因为是要进行战争,故在运用中国哲学方法时,既有对战争宏观的把握,又有对战争微观即具体作战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换句话说,既注重了形而上,又强调了形而下,是二者兼备的。并且篇篇相扣,句句相应,绝不是纸上谈兵。
, 百拇医药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篇篇均有一主宰即宏观的内容,然后其下有多种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即先以宏观概括,去照应以下的各个部分,一切均在宏观的笼罩下得以发挥和运用。《孙子兵法》的第一篇是最重要的,它不仅有对本篇的宏观概括,也是对全书的宏观概括。象《道德经》一样,开篇第一句就将其宏观点出。《孙子兵法》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国之大事也”既是指军队,又是指国家之大战略;既要顾及本国,也要注意凡是有关的每一国家的动态。“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谓这是有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是不可忽视和怠慢的。不重视它是难以立国的,它对国家的存亡,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发展均会带来发展或破坏。从宏观上对战争的把握,就能在战争未发而先知,就能有充分的时间制定应付战争的战略和谋略,尽一切可能想方设法将其化解掉,“上兵伐谋”(《谋攻篇》)就是此意。既然“兵者,国之大事也”,那么,国之大事是不能随便暴露的,“兵者,诡道也”即是此意,并且上下均适用。作为统治者,在把握了有关战争的宏观后,已经先知了,那么,就要用各种方法进行制止战争,防止战争的发生;或为了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也要制定战略与谋略,历史上许多有声有色的战争故事,均是战胜方对战争的宏观把握,运用了各种诡道来蒙骗敌方而获得胜利的;在具体作战上,也同样离不开诡道,可见“兵者,诡道也”是一既包括宏观又包括微观的双关语。诡道,涵有庄子的“藏天下于天下”之义,孙子用了具体的方法给以说明:“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意即:能,即可以做或可以敌,但示之不能或不敌,将能藏在了天下;用,即某个人物或某一地点十分有用,但示之不用或没用,将用藏在了天下;远近也均是如此。这种“藏天下于天下”的方法,实际上从把握宏观中认识到的,因为宏观就是藏天下于天下的。可见,从把握宏观,进而将如何从天下将宏观找出来的方法,反过来运用在兵法谋略上,是兵家对中国哲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制定战略和谋略,是兵家的宏观所在,但这是不能示之于敌或公开的,而必须将它们藏于天下,使敌方无法发现,这就是诡道。
, 百拇医药
    孙子在《谋攻篇》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名句,这是与“上兵伐谋”相对应的。其内涵仍然是首先要认清宏观,及交战双方的情况,利用各种各样的谋略达到不战而胜的局面, 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避免了人员的伤亡和城市及经济的破坏,故“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中最好的结局。但不战而胜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运用的,它是根据具体情势的变化和条件才能得以实施的。把握了宏观,就可以利用各种因素,不显山露水地去造成敌方丧失对抗的信心而认输。

    对任何事物一旦把握了宏观,就能对此事物有一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孙子兵法》正是如此,故在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对战略的制定和具有竞争内涵的事物有指导意义,仍不失其作用,其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的内涵及宏观的稳定性,均不说自明了。把握了战争的宏观,由此因为战争而发的每一个细节均成为兵法的内容,从战略的制定,将才的使用,军心的鼓动,粮草的准备,战术的法则,外交策略的制订以及作战时地形地物的利用,兵力调配的虚实变化,进退速度等等,均能在宏观的指导下得以正确的认识。孙子对此提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等等。可以说,孙子对中国哲学方法的运用是炉火纯青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