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6185
我国专家称非典型肺炎患者是死于毒血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7日 联合早报
     早期检测血中的补体活性作为预警指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研究员毕胜利认为,非典型肺炎患者实际是死于衣原体细胞溶解于血液中的毒素。他建议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毒血症的事实,注意早期检测血中的补体活性,把它们作为预警指标。

    毕胜利研究员指出,通过非典型肺炎病例解剖,可以肯定病人是死于“急性内毒素中毒”。他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内毒素”的发现,“在国际上堪称首例”。

    毕胜利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说,病例解剖发现,病人是典型中毒死亡症状:肺部有血栓,肝脏组织解锁,肾功能衰竭,肠道细毛出血,脑水肿,全身血管出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广东六例非典型肺炎病人血清化验显示,病人急性期血清中耐热内毒素大幅度升高,浓度高于2000国际单位。而北京的六个普通发热病人的例子,经过同样方法检测,耐热内毒素为阴性。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非典型肺炎病人血液进行培养,证明无菌血症和败血症。对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则显示有明显的毒血症器官损害现象。

    毕胜利说,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只发现了衣原体样微生物,没有看到别的微生物。因此,内毒素有95%的可能来自衣原体。衣原体样微生物自身有溶解细胞功能,当少量细胞溶解时,衣原体就把一部分内毒素放到了病人血液里。

    内毒素在体内扩散后,人体内的补体被激活,肺脏表面细胞溶解脱落,肺功能很快衰竭,呼吸功能丧失,全身多种细胞也被溶解。大部分病人在补体被激活后反应适度,肺部病变较轻,容易恢复;而补体反应亢进的病人则很快死亡。

    临床医生应注意早期检测血中的补体活性。毕胜利建议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毒血症的事实,并注意早期检测血中的补体活性,把它们作为预警指标。如果补体活性突然升高,这个病人便可能出现组织器官溶解。他说,补体活性和内毒素的检测,在临床是常规检测,很方便,希望各个临床医院对它们进行严格的检测,这样可以更好地救治病人。毕胜利向记者透露,广东省对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方案已为北京各大医院采纳应用于临床治疗。

    毕胜利将广东省治疗非典型肺炎行之有效的经验归纳为:

    一、支持疗法,为病人提供足够的热能,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保证病人有足够的营养和抵抗力。

    二、谨慎使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有毒性。

    三、根据病情进展的实际情况使用激素。在病人有器官破坏倾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激素,以缓解组织器官的破坏。

    四、临床要注意保护医务人员。

    五、灵活应用呼吸机等应急手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