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二届国医大师 > 陈可冀
编号:10173306
笋因落择方成竹 向阳花木早逢春 随师经历及感怀拾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32期
     大凡古人治学,皆强调治学门径及方法。选择良师及专业,练就人格及素质,是成功的重要一环。正如笋有生而成笋,生而成竹,生而成器者,虽境遇不同,实与落择有关。在导师陈可冀教授70华诞之际出版的《陈可冀医学选集》中载录《师生情缘》一章,我就随师多年有关感怀,采撷成文,与同门共享。

    (一)1986年,我考取陈可冀教授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从中医的硕士研究生到中西医结合的博士研究生,当务之急是要完成学习方法、思维形式、工作内容的转变。当时我是通过两方面来完成这一转变的,第一是了解导师的治学思想、研究成果及工作方法,第二是结合课题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适应新环境。

    陈可冀导师在心血管病、老年病、清宫医案研究、医学人文等方面皆有所成就。在学习领会导师的学术成就时,我强烈感受到导师的兼收并蓄、紧跟世界科技潮流及锐意创新三大治学特点。如导师是高血压弦脉客观化(利用压电式脉搏描记仪)最早的研究者,主持的科研课题如通过漂浮导管方法证明生脉散可改善心脏泵血功能、附子Ⅰ号(去甲乌药碱)治疗病窦综合征、冠心Ⅱ号复方治疗心脑血管病、川芎嗪(四甲基吡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研究,以及近年来血府逐瘀汤抗PTCA后再狭窄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及PDGF—A、B、ras、c-fos、c-myc等基因表达的影响,均是公认的创新性研究。导师与世界科技潮流同步,结合中医实际,创新出成果,带来了方法及观念上的突破。当导师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医科研前景及发展时,都常赞叹导师的超前意识和前瞻判断。
, 百拇医药
    导师帮我选定的博士课题是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电子计算机、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血瘀证和活血化瘀。首先我要对古今文献中有关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研究内容作全面了解、总结和整理,其次要接受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我感觉最主要的收获是对中医客观化、规范化及定量标准化研究方法的认识及继续研究的信心。几千年来中医在现代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的过程中,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科学通例是与时代学科接轨并让同时代人民认知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在思维形式、学习方法、科学精神上掌握方法比积累知识更为重要。我后来的许多课题研究,就得益于博士阶段学习方法的转变。当我回顾学习经历、修正偏差时,对当年思维方法和导师治学思想及成就的体悟尤为强烈,这种感觉或许会持续一生。

    (二)随师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提升人格素质的过程。多年以后,重读《论语》,回顾导师当年的教诲,对师道及个人的成长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博学与笃志
, 百拇医药
    《论语》认为,兴趣广泛,所学甚多,必须坚守志向,认定目标并百折不挠方能有成。朱熹认为,人学有所得但若眼界狭窄,就会固执于一孔之见,但若广闻博见而守不住志向,泛览博观,穷高极远,没有中心,没有归宿,也会一事无成。我们时常说的博与专,从小处讲是做学问,从大处讲可以是人生目标选择、事业取舍的问题。记得刚入博士阶段学习时,导师就为我选定了课题及研究方向,但自己总认为应多选一些自己爱好的方向,也凭兴趣不断涉猎其他的领域。许多年过去,自己轻涉浅尝者一事无成,而导师为自己选定的证候研究、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DME方法至今仍然是可持续研究的领域。一个人读书治学,如果不能博学笃志,不是偏了路子,放任自流,就是流于狭隘,最终一事无成。通过学习增加自身仁、智、信、直、刚、勇六品之德,是成大器之关键。

    仁智与品格

    仁与智是人美好的品格。儒家认为,仁者爱人。医者,当以爱人为强化素质、提升医技之途径,医德为先,使人性在不断修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达到自知、知人、使人知己的智者境界。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智者最高境界是知人爱人,其次是知己爱己,再其次是自知自爱,而从人性的内在涵养出发,自知自爱已是最高境界。《伤寒论原序》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腧,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说的是人体结构复杂,机能更复杂,如果不是学识俱佳,就不能认识医学事理。只有确立仁与智的境界,认识自我,自知自爱,努力进取并获社会承认,方能造就出真正的医师来。
, http://www.100md.com
    学与思并重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真正懂其深意是随师之后,特别是近年来回忆导师对我们的教诲,才更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意味。学即收集、了解、摄取,思即归纳、总结、吸收,学与思若有偏颇,就会知识营养不良、知识结构偏移。所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导师的治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奠定最合理的知识基础,想来是每一个学子最应该把握的。

    速成与小利

    康有为认为,学者之患,皆在见小和欲速,志趣不远,规模不大,成就因此狭小。贪小利和求速成于治学为患犹大。古代先哲曾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言,而今“有所为有所不为”亦是从大处着眼,不求小利和速成的做法。现代社会节奏变快,物欲横流,世风浮躁,若耐守寂寞,潜心钻研,守而有成,将难能可贵。志于利禄,安于小成亦是学者成就之大患。孔子认为:“躁于仕进,志在利禄,鲜有不安小成者”,故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正如康有为所说:“学者之大患在于利禄,一有此心,即终身务外欲速,其志趣卓污,德心不广,举念皆温饱,萦情皆宝贵,成就抑可知矣”。我们从导师潜心研究、不断成就的经历中,最需要借鉴的是戒除浮躁,守住志趣,淡泊宁静,不懈努力,悟明事理,穷极医源,精勤不倦,不求速成,无见小利,假以时日,乃可言成。
, http://www.100md.com
    不患莫己知

    孔子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抱怨别人不赏识自己,应多想想自己有否可为人知之处。每一个学子都希望被人肯定、得人赏识,但很少有人思考“与人同游不被人爱,与人相交不被人敬”的原因所在。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找出症结,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与其希望于人,不如自强。所幸的是导师教书育人,因材施教,鼓励后学,使我等能明确方向,少走弯路;而导师成就卓著,声名显赫,亦使我等能庇荫而取得成绩。虽为努力所成,也是缘之所至,更应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作为后学,应感恩上进,把握机遇,成就事业。正所谓“笋因落择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三)导师在为岳美中先生《锄云诗集》所作的序中曾云:“岳老不仅长于灵素,也长于诗词,这与他的人品及勤学有关,医术精湛,行修而名立,品如兰馨,淡雅而不俗……。”这样评价也是对岳老一代宗师的崇敬。受导师的感染,我每与导师外出开会同游名山大川时,也常发出一些感怀,并录之于书,以言心志。
, 百拇医药
    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在黄山召开。我的论文“瘀血腹诊的临床研究”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导师作为副理事长与尚天裕教授、陈士奎秘书长等人前往主持颁奖,导师还在会上给青年研究者很多的鼓励和教诲。当年获奖的人,迄今许多已成为多个学科的带头人。会议之余游览时,我在一山顶伫立良久,思绪万千,成诗一首:《赴屯溪游齐云山有感》:“为探新安访道观,学子携来齐云山。意通天门入画境,情汇真枢化默参。紫霄有路须留止,绝峰无畏勇登攀。神随安江奔海去,得道归元应可还!”

    值此导师陈可冀70华诞之际,回忆随师经历,我们有许多的感怀。在经历了追求知识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压力,经历了忧患和许多不眠之夜而获得骄人成绩后,我们皆感师恩浩荡,心中充满了感激。在接受了导师的严格要求与专业训练,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后,我们有因追求真理和知识、追求良师和事业成功后的激动和欣喜。为庆祝导师70华诞作诗一首,愿师生情缘永在,祝导师学术之树长青!

    导师陈可冀教授七十寿辰有感:

    岁顺七旬毕大功, 辉照中西映昊穹。

    法崇高新凭科技, 医守精诚大家风。

    汲古创意结硕果, 开来继往展图宏。

    桃李不言蹊自在, 师生共庆有汇通。, http://www.100md.com(王 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