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安徽亳州药市
编号:10173326
亳州药市话丹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33期
     近期中药材热点品种丹参引起多人的关注,目前业内人士对丹参市场情况及后期走势看法不一,究竟丹参能否东山再起笔者不敢断言,现笔者就自己所掌握的丹参产地的产供销情况及市场情况发表看法,以供药界朋友参考。

    一、产量情况

    目前亳州市场对丹参今年的产量看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2002年的产量在往年的基础上是明显下降的,至于下降幅度的多少,则说法不一,现在市场上说的最多的是有2万吨,到底有多少产量,只有等完全产新(丹参采用根茎繁殖与谷雨前后栽植,生长一到二年,于当年11月或次年春季萌发前采挖)上市结束后才能水落石出,但笔者并不认为有这么多的产量,自七十年代后期丹参由野生变家种以来,价格并未一帆风顺,而是坎坎坷坷涨涨落落,最高时达到18元(/kg,下同),最低时不足1元,也可以说丹参是个暴涨暴跌的品种,丹参自1993年由4元升至7~8元以后,可以说一年一个价,1997年升至9~10元,1998年再攀高峰升至13元左右,而在湖南邵东、广州清平一度涨到18元,高价必然刺激药农种植,一时在全国范围内刮起种植丹参“热”。就亳州来说,由不足1000亩速升至10000亩,又加上山西、河北、四川等主产区更是成倍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春全国种植面积约15万亩,据亳州市名贵药材种植研究所李科长介绍丹参适宜性强,好种易管产量高,丹参产量在亳州地区亩产500kg,在山区多在400kg而1999年风调雨顺所有丹参全部丰产,大家可想而知种植面积的增大必然给后期丹参价格下滑埋下了伏笔,自1999年产新后狂落至3~4元以来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据统计2000、2001年两年内全国种植面积缩减达60%以上,2001年春节前价格蠢蠢欲动,升至4~5元但终因少量库存冲击,未能升起,价格又回到了原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002年春各主产区根本不种或少种。而近两年桔梗市场行情稳中趋升,药农大都种植桔梗,各种苗公司也都积极推广桔梗获取经济效益,而丹参却无人推广种植,在去年苗期栽种时又加上天气干旱,而后期又多雨,使得丹参出苗不齐据药农讲减产在30%以上。去年春节前价格又由4元升至5元。两年春节前涨价说明库存不多。2001年春节前涨价春节后价落而去年却一直稳中走畅且人气旺,这无疑让我们想到丹参正在沿着桔梗道路稳中走畅价上涨,所以笔者认为今年产量最多不过800万公斤,此数字是笔者到产地收购点和药市上常年经营户处采访后统计出来的。
, http://www.100md.com
    二、用量情况

    丹参为常用重要中草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丹参根中主要有效成份为丹参酮、隐丹参酮等菲醌类化合物,大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和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是丹参,目前丹参中成药开发厂家有200多家开发丹参产品20多种,如丹参口服液、丹参滴丸,丹参胶囊等此外丹参酮为红色色素,目前该色素已被不少厂家开发化妆品,由于丹参含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铜等添加于发用化妆品中,具有促进头发生长,使头发由白变黑的作用,目前已被不少厂家研制出各种美发、乌发、护发系列保健护发产品,所以随着丹参药用范围的不断增大,其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据有关资料介绍1998年前丹参内销和出口量约450万公斤,2001年后期出口、内销需求由450万增加到目前680万公斤。

    三、目前丹参价格上升、下滑的阻力

    对于微利经营的药商来说,丹参目前价格较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经营该品种有一定的压力,笔者也认同这一点,主要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参与者少,虽然市场上对此品种关注的人很多,但其真正入手的很少,没有十成的把握都不敢下手抓货,所以这势必给后期丹参市场带来不冷不热的购销局面。2.商家采用经营手段大有改变,大都采用随用随收购,不留库存来加快资金周转。虽说上升有压力,但其下滑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今年产新前价格将稳,如今春丹参下种时,价在4~5元种植面积继续减少、消耗库存价必将上升。
, 百拇医药
    四、目前市场状况及后市浅析

    据笔者从部分产地药商了解,目前产地收购价较前期已稍有上升,而且药农卖货积极性不高,所以下降可能就很小,目前山东产地统货九成干要价3.2元,河南产地也多在此数,四川中江产地价格稍高,但质量稍好一些达4~5元,所以市场销售价也因质量不同价格不一,亳州市场优质货价已在4.5~5元,而且出手速度并不是很快,近期安国、清平药商到亳州询问行情时得知亳州市场来货量较大价格又会便宜点准备抓货。所以从产地到市场反映的情况可以说明,现在市场人气较旺,购货积极性较高,走动较畅快,不过市场的心理则不同,大部分药商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尽量不担风险,所以大部分丹参在药农手中,市场少有药商屯积,一但出口增加或产品开发用量加大,丹参的供、求差也将随之拉开,引起价格上涨。, 百拇医药(王海君 冯学珍)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