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0685
纪念DNA结构模型提出50周年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2日 科技日报
纪念DNA结构模型提出50周年//
纪念DNA结构模型提出50周年//

     1869年:米舍尔首次分离出DNA

    F·米舍尔1844年8月13日出生于莱茵河畔瑞士西北部城市巴塞尔,父亲是一名解剖学教授。儿时的他虽然比较害羞和内向,但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被公认是个天资十分聪明的孩子。

    1865年夏天,当时还是医学学生的米舍尔来到德国格廷根,参与有机化学家阿道夫·斯特瑞克的实验室的工作。他在返回巴塞尔时感染上伤寒,学习不得不中断近一年。186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前往德国南部蒂宾根,投奔到被誉为天才化学家的E·霍佩-赛勒门下。

    当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研究所附近有家医院照料着受伤的士兵,米舍尔到该医院检查研究伤员用后的绷带,期望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伤口脓液的白血球细胞核中,米舍尔找到一种由大分子构成、含有磷和氮的物质。起初米舍尔认为该物质源于细胞核,便称它为核素(nuclein)。由于这种物质同当时人们所知的细胞中其他物质差异甚大,于是霍佩-赛勒亲自重复了研究工作,之后才同意米舍尔在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

    1870年,米舍尔回到自己的故乡巴塞尔。1872年他被巴塞尔大学聘请为教授,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874年,米舍尔将他发现的物质分离成蛋白质和酸分子后,改称其为核酸。现在,人们称米舍尔发现的物质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它作为染色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

    1879年:弗莱明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

    德国人W·弗莱明生于1843年4月21日,是早期细胞学家之一。他是世界上首位观察并系统描述正常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中细胞核内染色体行为的科学家,被誉为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普法战争时期,弗莱明担任军医,后在布拉格大学(1873~1876)和基尔大学(1876~1901)任职。

    作为用新发现的苯胺染料显现细胞结构的先驱,他发现一种染料可以显示细胞核内的丝状物(后称“染色体”)。弗莱明研究的对象是火蜥蜴的胚胎细胞,原因是它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分裂。他先将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杀死,然后将它们用染料着色,制成一系列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胞分裂时核内连续发生的变化:丝状物先缩短,后纵向分裂成两半,分别移至细胞两端。他称此全过程为有丝分裂,并于1882年在其历史性著作《细胞物质、核和细胞分裂》中加以描述。有丝分裂可分4期。前期为有丝分裂的开始,遗传物质增粗、盘曲形成染色体,末纺锤体形成,核膜破碎。中期,每条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形成两个染色单体并沿赤道板排列。后期,每对染色单体分开并被纺锤丝分别牵向细胞两极。末期,母细胞的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数目、种类均与母细胞相同。

    有丝分裂为生长、更新提供新的细胞,因此对生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生物体细胞种类的不同,一次有丝分裂的时间需要数分钟或数小时,并且受每一天的不同时刻、温度及化学物质的影响。弗莱明在遗传学方面的工作直到20年后孟德尔遗传原理得到承认时才受到充分重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