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74201
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非清髓性移植可能估于常规Hsct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6期
     美国西雅图Miekcarek 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与非清髓性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特点。结果显示,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非清髓性移植可能比常规移植有一定优势。

    该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其中44例患者接受非清髓性移植,52例接受常规清髓性移植。前者中位年龄54岁,后者中位年龄56岁。96例患者中,54例接受同胞HLA相合移植,42例接受HLA相合非血缘移植。

    非清髓组预处理方案为:移植前1天单用小剂量全身照射(TBI,2 Gy,或在移植前第4天至移植前第2天加用氟达拉滨30 mg/m2/d。移植后采用霉酚酸酯(MMF)和环孢素(CSP)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常规组中,87%患者采用包含TBI的预处理方案,13%采用非TBI方案; 87%患者采用CSP加甲氨蝶呤(MTX)预防GVHD,13%采用CSP加MMF。非清髓组与常规组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9%和19%,低危患者分别为16%和42%(P=0.003)。

    结果显示,非清髓组与常规组移植后Ⅱ~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分别为64%对85%(P=0.001),Ⅲ~Ⅳ度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4%对27%(P=0.08)。中位随访期分别为13.9个月和11.1个月,两组慢性广泛性GVH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3%对71%,P=0.96);非清髓组需开始使用皮质激素治疗GVHD的时间,较常规组延迟2个月(0.95个月对3个月,P<0.001),延迟使用激素与非清髓组移植后6~12个月皮肤和严重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相关。非清髓组患者移植后100天出现的GVHD更多表现为急性GVHD特点。移植后最初3个月内,非清髓组需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显著较少(P≤0.02),且全身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也相对较小。非清髓组患者移植后总体生存率(OS)有优于常规组的趋势(64%对50%,P=0.06)。

    点 评

    该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非清髓性移植的特点。但由于是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的移植方式(同胞/非血缘)、GHVD预防方式(CSP+MMF/CSP+MTX)等方面可比性差,病例数也较少,因而结论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黄晓军, 百拇医药(陈欢摘译)